【红色记忆】留在会宁黑虎岔的红军姐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12 11:54:58

每当忆起伯母杨金兰,总会想起她与姨母王凤英在那艰难的岁月建立的特殊友情。1936 年10 月,正是北雁南飞的季节,寒流乍到万里长空。南飞大雁“咕噜咕噜”的叫声里多少带了点悲凉。残阳夕照下的黑虎岔山间小径上两个女红军战士,就像万里长空中掉了队的两只孤雁,哭泣声比大雁的悲鸣更让人闻之心寒。

这两个女红军,一个就是后来成了我伯母的杨金兰,一个就是后来成了我姨母的王凤英。她俩是红四方面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在会宁县郭城驿镇黑虎岔村休整期间,由于疾病而遗留下来的。当时她俩都年纪不大:杨金兰,19 岁,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人;王凤英,15 岁,四川省广元县元坝子镇人。部队远去了,回家去吗?万里迢迢之路不是身心疲惫的弱女子所敢想的。给人家做工吗?艰辛的长征,使她俩四肢无力,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谁愿意收留她们呢?失去了部队,远离了亲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村头荒野,寒窑小路不知承载了多少她俩的脚步。患难之中她俩以姐妹相认,一对异姓姐妹就这样相互安慰。

雁去雁归,岁月流转。后来,杨金兰终于和我的伯父成了家,生下了姐姐赵腊月和哥哥赵永玮;姨母王凤英几经辗转也在巩昌卫李家成了家,生下了表姐李玉莲和表哥李克喜。伯母和姨母各自成家后,姐妹情谊不减,并且将这种特殊年月建立的友情传给了后世儿孙,我们赵李两家就成了世亲。表姐李玉莲出嫁到大芦子,她转娘家就转李赵两家。我们家也把李玉莲表姐看成自家的亲骨肉,每逢红白喜事我们都以娘舅的身份出现在她家。

配图

天南海北,一个由红军长征串成的亲戚关系,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弹指间,幸福的日子过得真快。哥哥赵永玮长大了,去大芦子上初中,就在表姐李玉莲家吃住。哥哥曾经深情地回忆说:“我那时在表姐家吃饭,每顿饭表姐都做得特别香。一次,我放学回去,表姐给我做了饺子,我吃罢饭走的时候,发现表姐他们一家吃的却是非常简单的粗粮饭。原来表姐家生活困难,给我却偏吃另喝。多么疼我的表姐啊!当时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先辈们在艰难竭蹶之中建立的感情、友情、亲情,如此深深镌刻于下一代人的心底。

配图

岁月沧桑,现在除表姐李玉莲在世,伯母姨母两家上下两代其他人都已去世了。前段时间,我去参加哥哥的外孙女儿婷婷的出嫁宴会,表姐李玉莲坐上席,是最尊贵的客人。当听到婷婷亲切地喊一声“姑奶奶”时,70多岁的表姐李玉莲就高兴地合不拢嘴。红军长征结下的革命友情,真是地久天长,传到第四代人,仍然那样的情谊浓浓,那样的情真意切。

见此情景,我真是感慨万千。我不知道该对表姐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表姐的景仰和爱慕。我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百元钞票,塞在表姐手里。表姐一看高兴地说:“弟弟给的,我就拿上了。”她说的那样气实,她笑的那样会心。伯母姨母去世都已有些年月了,但由她们谱写的红军战友之歌将永为后人所传唱。

摘自《红军会宁会师故事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