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山洼的汉子 | 集日的吹麻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3-26 11:12:35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现代作家│微刊
欣赏修心品生活


走出山洼的汉子,甘肃人,在柴达木腹地工作生活了近30年,现已退休,居住陕西西安。诗词散文及教育教研论文被多家报刊与微刊采用刊发、推介。写作理念:抒真情怀,写真心情。


集日的吹麻滩

文/走出山洼的汉子

   

吹麻滩分集的历史不算很长,基本上与自治县的成立同期,因为在那时还受计划经济的控制与集体大生产的原因,集市上没有交易的东西,社员也没有闲工夫逛街,即便是有闲工夫逛街的,街上也没有什么可买可卖的东西,更何况手头也没什么闲钱。


记得吹麻滩分集时我已在吹麻滩读书了,那时的吹麻滩,除了变电所、一所中学、邮电所、一所小学、公社、供销社和医院外,再无其他单位可言。其中的变电所、学校和邮电所在现今的文化路上外,公社在现今的大河路,其余都在现今的林坪路上。林坪路在那时也是每逢公历三、六、九的集日集市,但周边十里八乡的都是农民,他们习惯了以农历记事,对公历不大习惯,故不久将那公历三、六、九的集日改为农历三、六、九了。


20世纪80年代初,受改革开放和市场搞活的影响,吹麻滩的集日便慢慢地红火了起来。那时,农民的交通工具是驴、骡、马等的牲畜和年轻一族的自行车,那在当时的吹麻滩集日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倘若一个人骑一匹高头大马、大摇大摆地走在仅有的那两条(现今的大河路和林坪路)街道上,似乎显得是十二分的风光,那种高兴劲儿一点也不亚于今日的有车族。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吹麻滩的集市贸易丰富了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大的改观,那些以牲畜和自行车做代步工具的时代在这偏僻的西部山乡便一去不复返了,接踵而至的是乘出租车出行了。现如今那标有“定线客运”的出租车满街都是,私驾车呢也不少,那些疯狂的摩托车族更像是当年骑着高头大马、摇摇晃晃于街面上的狂行者,感到十分自在。行走在吹麻滩的滨河路或是农贸路或是临夏路,还是大河路上,集日的街面人潮涌动,车流不息,那“嘀嘀”、“嘀嘀”此起彼伏的喇叭声,令行人烦恼与讨厌。但这是农村的集市,农民还没有改掉东张西望、随意而行的习惯,交通规则于他们而言,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于是,应当在城市里禁鸣的车辆便随心所欲地鸣响了不该鸣响的喇叭,尤其是摩托车族,似乎以“鸣”喇叭为荣,不管路上有无阻挡的人或是行走的人,他们都要自觉不自觉地鸣一鸣喇叭,以示他们的存在,也是用以刺激行人的耳朵,以便引起行人们对自己的注意。


集日的吹麻滩几经变迁,如今已繁华了许多,各地的各种商品已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了。

 现代作家文学社

平台投稿邮箱

294207938@qq.com            

总监制:孙艳波

主     编:  程启宏

副主编:李兰花

副主编:宋    赫

公众号:cqh294207938

主编微信:c294207938

审稿:现代作家文学社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选稿刊物【现代作家文学】社

杂志投稿邮箱

小说xdzxxiaoshuo@126.com 

散文随笔xdzxsanwen@126.co          

诗歌 xdzxshige@126.com

论文杂文xdzxzawen@126.co 

学生作品xdzxxinxiu@126.com 

书法绘画摄影 cnd666@126.com

【现代作家文学社】微信公众平台属【现代作家文学】杂志社,【现代作家  文学】杂志是【中国现代作家协会】  直属会刊,欢迎投稿。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