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龙:去首阳山 瞻望叔齐伯夷远去的背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6 11:51:50

   常年窝在呆板单调的环境,鲜活的生命在无声无息中流逝,干枯的身躯包裹着缩水的灵魂,思维僵硬退化,形式的樊篱使人变得冷峻陌生,需要洗涤精神,感悟文化,纯化道德,体验清纯。挥之不去的思绪驱使着,想感染高洁典雅的气氛,拂去灵魂的尘埃,撞击心灵的弱点,激活生命淳朴的因子。


没有刻意准备,背了一个挎包,里面装些馒头与水,出发吧。

会面远古的贤者,根本不需要身着盛装带上丰盛的礼物,只需要面对面坐下来,恰似久别重逢的故友,手拉着手,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纯朴的面孔,拉家常,吐心事,如品香茗,让彼此的郁闷欢愉静静的流淌。

来到山前,已是午后,享堂沟前雪消泥泞,溪水潺潺,农家门口的黄牛恬静的卧在树下,悠闲的反刍着早上刚食的饲料,鸡群们吵吵闹闹争抢着食物,阳光明媚,春寒料峭,三月特有的景象。跨过小河,慢步来到山前台阶,仰目凝视着山门,默默对着牌坊发呆,心中狂浪翻滚,思绪纠结,浮想万千。

驰名而又普通的首阳山,面对着你我怎么总是思维迟钝,是因为叔齐伯夷的博大情怀使我变得渺小?亦是急逝如飞的岁月流光让我感觉无奈?还是遗留千年的无形精神令我情绪兴奋?原因好像单纯,似乎又很复杂。断想远古的故事包含着太多真实,又渗透着不少虚幻,这些已经都不重要,我更加关注故事流露出的远古先民的高风亮节,传说中彰示出的圣仁贤达的品行情操。斯人去时已久,时间的尘埃掩盖了厚重的历史,造成了后世文人一厢臆想,于是,仁者说仁,智者道智,面对喋喋不休的争论,众多传说和注解使真相扑朔迷离,只能用重复凭吊圣贤遗迹,来感悟曾经的点滴给人何种昭示,品味散落道德熏陶下,在岁月冲刷中依然笔立挺拔的古树散发的亲近韵味,体验穿过山壑峡湾呼啸作响的春风携带的温馨情怀,放下孤傲的自尊,捡拾失落的品德,重新打理心境,和着贫山弱水的形迹,彻底融入亘古不知的流韵。

叔齐伯夷的墓冢距山门不远,几步就到,两冢巨大,并排而立,掩映在苍松翠柏下,幽静肃穆,显露两位在山民中的分量,墓前的碑龛上的对联拓印得异常显眼,寄托着对两人的评价:

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

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

看不出关于夷齐生平的信息,只是感喟他们舍弃富贵甘愿清贫而留下的光彩,景仰反对以暴制暴耻食周粟的道义气节,感恩敬畏那份朴素崇高,需要用高山仰止的虔诚来践行见贤思齐的胸怀。

中国人对心里崇拜的圣贤总是修以庙宇予以祭祀,使他们的精神通过不断叩首祭拜在心中代代相传,并刻立石碑记述,独具魅力的传承形式使文化内涵不间断地发展,影响着不断来此的观望者,首阳山依然。墓后百余步,是为纪念伯夷、叔齐而修建的清圣祠。此祠最早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后因兵乱而毁。清同治十三年集资重建,现已破旧不堪急需修缮,屋檐下融水叮咚,漏光斑驳,祠左侧立有《首阳山新建清圣庙碑》,残碑断碣字迹漫漶,辨认费力,依稀看出世人对道德价值的态度,口中呼唤真情的回归,步履坚定的趋向堕落,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忘乎所以。

祠庙中真情守候者还是那位的老人,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似乎在寂孤中度年日久,透露一丝仙风道骨却行为癫疯。和他说说齐夷,从“让国成仁”到“叩马而谏”;从孔丘的“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到昌黎的“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看他目光迷茫,脸露不齿,不屑与我谈论,于是与他挥手作别,低吟着齐夷生命绝唱向山顶攀去: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命运之门,玄之又玄,作为孤竹国君之子,父死后伯夷顺乎亲而叔齐恭乎兄,相互推让出逃,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然而不认同周武王的所为,隐居首阳饿死西山,积仁洁行与草木同腐,留下两座坟茔与首阳相伴,寂寞相望寒来暑往三千多年。更多的时候,我们珍惜生的希望,追求发达的安逸,惧怕悲壮的牺牲,苟且偷生,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死亡反到变得令人敬仰,生命因死亡而延续,以毁灭而永生。感泣生命的流程,深谙生命的内涵,振聋发聩的提醒人们:

人应该怎么活着,生命应该如何度过?

顺着山脊,踏着先民的脚印,拨开荆棘的羁绊,步步为艰,不几步气喘吁吁,想必千年前两位先民拖着孱弱的身躯,采摘白薇亦很艰难,对操行的笃定使他们的步伐一定比我坚决。执古之心,商朝的灭亡让他们失望绝食,新型的周朝的建制与他们心中的构架差距霄壤,呵护珍爱的易碎追求附从不了现实社会的世俗事功,心境失落迷茫一意西行,寻找圣洁的居所,悠悠渭水阻隔了他们前行的脚步,奇特白薇吸引了你们饥饿的眼神,首阳山的旷野接纳了两位有家不归的高贵流浪者,莲花秀峰成了你们永久的安身处。

无边的荒原今更苍茫,单薄的身影远去千年,山川的亘古令人折服,脆弱的生命让人哀叹,历史长河沉积的精神使人向往,千百年来,这里因为叔齐伯夷足迹,突显着无穷的魅力,不知有多少文人来此祭拜,都为了寻觅心中各异的圣洁。

山顶春和景明,微风习习,群岭如涛,山谷幽深,莲峰借苍松翠柏的映衬显得清秀俊丽,在斑驳残雪的点缀下更加神秘莫测。闲散的羊群懒洋洋的享受着属于它们的一切,与纷世无争。劳作的农民衣履粗粝,行囊简薄,微若蝼蚁,在半消不冻的田间辛勤地劳作着,演绎着生命的本质,在他们身上散发着看似与两位先民毫无瓜葛而又紧密相连的本性,夷齐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实惠,虽然贫穷依然是生活的主旋律,但有齐夷相伴,有田园耕耘,生活亦是圆融安详,脸上一切印证着满足,调皮笑侃我用无所事事回馈着上苍赐予的恩惠,大有亵渎生命的味道。

顾不得这些了,站在山巅,大声呼啸,为远古逝去的圣贤本身,为他们留下的绕梁绝唱,为他们给世人留下的道德标杆,山谷中回音阵阵,带着寂寞的音符,消失在苍茫的荒野。远古是孤独的,齐夷以山为家,白薇充饥,溪水作朋,无人为邻,现实是孤独的,今世再无圣人,飘渺的精神游荡在山溪丘风中,渐行渐远,这又有谁会理会?

然惆怅处,回眸企盼,何时退减欲望的潮水,露出修为的高山?

天色作晚,莲峰微翠淡成一袅青烟,似有若无,群鸟栖巢,山影茫然,低沉的天籁,时断若续,天上飘起了细雨,似在洗去心中的浮华,坐观群山并非洞中桃源,游历首阳,我心光明,亦复何憾?不如归去。

20123.26


侯耀龙,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中学高级教师,教学之余笔耕散文记录着心路,作品散件于报刊杂志。

长按二维码或加微信号huanghfb,关注《黄河圈子 

投稿须知: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欢迎作者赐稿,新闻、小小说、散文、随笔、文艺评论、时事评论、诗歌均可。要求稿件没有在网络上发表过。(附个人简历及照片)

稿酬依靠读者打赏,有打赏则有稿酬,无打赏则无稿酬。打赏的一半为稿费,一半为编辑费。

作者要保证文章为原创。因为文章内容引起的侵权及其他法律责任,由作者个人承担。

本公号微信和QQ号:287008194

投稿邮箱:287008194@QQ.com


公号主编瞿方业,西部商报黄河评论部主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多年从事报纸及网络的新闻、副刊、评论编辑工作,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