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十三五”期间四大措施护耕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10 07:21:24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实施。


,、,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要求,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助力脱贫攻坚;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十三五”期间:


1.确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

2.使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

3.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

4.通过农用地整理改造中低等耕地2亿亩左右;

5.耕地数量质量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6.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

7.改造开发城镇低效用地600万亩;

8.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

9.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

10.全面推进土地复垦,复垦率达到45%以上;

11.开展土地生态整治,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针对《规划》及当前耕地后备资源形势和开发利用特点,,应用好调查评价成果,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确保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1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8029.15万亩。其中,可开垦土地7742.63万亩,占96.4%,可复垦土地286.52万亩,占3.6%。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以可开垦荒草地(5161.62万亩)、可开垦盐碱地(976.49万亩)、可开垦内陆滩涂(701.31万亩)和可开垦裸地(641.60万亩)为主,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93.2%。


全国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2832.07万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35.3%;零散分布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5197.08万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64.7%。


结合当前水资源利用限制等条件分析,全国近期可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3307.18万亩。其余4721.97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受水资源利用限制,短期内不适宜开发利用。




2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特点


一是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5个省份后备资源面积占到全国近一半,而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11个省份之和仅占到全国15.4%。


二是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减少明显。本轮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相比上一轮减少了近3000万亩,全国仅除黑龙江、河南和贵州等3个省份同口径较上一轮有适当增加外,其余28省份均在减少。


三是耕地后备资源大多数呈零散破碎。从图斑分级看,后备资源总面积中图斑面积小于300亩占近三成,小于100亩的图斑面积占到近二成。


四是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受生态环境制约大。从分布区域上,集中连片的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稍有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


五是当前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全国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3307.18万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41.1%。其中,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仅有940.26万亩,且分布极不均衡。




3

针对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现状的对策措施

一是保护优先,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针对当前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的严峻形势,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占用的土地用途管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序。严格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序,防止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防止粗放利用及撂荒。


三是分类施策,切实提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将零散分布后备资源作为下一步开发利用的主体,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推进零散分布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实现耕地提质改造。将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审慎有序开发。


四是创新手段,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应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施耕地质量评价与监测工程。实施土地科技创新战略,以土地工程为重点,着力研发耕地质量提升、退化土地治理、荒废土地利用、土地生态修复等技术,强化土地整治的工程化、生态化技术应用。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