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牛人用32张图告诉你平凉玉米的那些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16 12:30:17


简介

组图名称:正在旱作农业区引发着一场新的革命

摄  影  师:刘咸平(甘肃平凉)

组图数量:32张

拍摄时间:2005年至2017年

拍摄地点:甘肃省平凉市七县区

组图说明:

    平凉市地处甘肃东部,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年蒸发量达1379毫米,干旱发生频繁,为首要灾害。可谓是“十年九旱,五年两大旱”。

     我市农业科技人员在与旱灾的长期斗争和科研探索中,2005年试验引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引发了旱作农业的重大突破。正如原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讲:“正在旱作农业区引发着一场新的革命”

      本期精心挑选了作者在工作之余拍摄的32幅作品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平凉市地处甘肃东部,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年蒸发量达1379毫米,干旱发生频繁,为首要灾害。可谓是“十年九旱,五年两大旱”。全市耕地面积40多公顷,其中山地占77%、塬地占14%、川地占9%,灌溉面积不足10%,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我市65%的常住人口在农村。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由于干旱缺雨靠天吃饭,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制约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的偏僻山区人畜饮水都很困难。

我市农业科技人员在与旱灾的长期斗争和科研探索中,2005年试验引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引发了旱作农业的重大突破。

玉米与平凉有着特殊的渊源。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后经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传入到中国的西北地区。平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和记载玉米的地区之一,在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嘉靖八才子赵时春编撰的《平凉府志》中记载 :“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当时称玉米为“番麦”和“西天麦”。这也是平凉先民们对中国农业史的一大贡献。

2005年在静宁县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试验种植玉米19.5亩,亩产达到560.4公斤,比半膜玉米增产19.2%,比露地未覆盖增产51.7%。

2006年试验示范扩大到崆峒、泾川、庄浪、静宁等县(区)面积达到6375亩。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

该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雨水富集叠加、保水保肥、增加地表温度,提高肥水利用率的效果。

2007年全市6县(区)26乡镇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7.28万亩。

2007年在全市遭受60年一遇特大干旱、部分春播作物无法下种、冬小麦严重减产的情况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708.8公斤,比半膜增产26.4%;比露地玉米增产62.5%,籽粒和秸秆亩产值1378元,较露地玉米亩增产值415元。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显著的抗旱作用和增产效果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省委、省政府2007年两次在我市静宁县召开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安排和推动该技术大面积应用推广。甘肃省省委书记陆浩撰文说:“2007年,甘肃中东部地区发生特大干旱,我在地处中部干旱区的静宁县调研时发现,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玉米长势良好,与没有采用这项技术的庄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现了这一技术的抗旱增产优势。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农学博士生导师尚勋武说:“由国家审定的一项良种,研究人员至少研究十多年时间,目前增产幅度大约是5%。,而甘肃省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幅度达到30%以上,!”

2008年平凉市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面积在全市迅速扩大到40万亩。

技术人员下村入户调研。

通过科技人员的大力推广及全市干部群众连续多年的不懈努力,2010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

全膜覆盖技术也成为双联工作中扶贫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图为作者单位帮扶的双联点--庄浪县盘安乡焦湾村。

丰收的玉米堆满院落,小孩在玉米上嬉戏。

马铃薯全膜覆盖 。

春天来到了陇原,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悠远朦胧,放眼看到的尽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泛着银色的光亮;沟畔的一片片新绿,嫩生生,绿油油;,近处那一簇桃花,点缀着山坡下新覆盖的地膜;这一切无不蕴藏着农业科技的力量。

银色的梯田,疑是到了云南元阳水乡。

2016年平凉市旱作农业项目在7县(区)102个乡镇实施,涉及1336个村7339个社的24.21万农户,完成全膜双垄沟播面积231.08万亩。其中秋覆膜面积178.3万亩,顶凌覆膜面积52.78万亩;全膜玉米面积140.91万亩,平均亩产616.59公斤,较对照增产32.9%;玉米总产量为86.89万吨,总增产值3.72亿元。全膜马铃薯面积90.17万亩,平均亩产1870.05公斤,较露地马铃薯增产率24.75%,马铃薯总产168.61万吨,总增产值3.43亿元。

截止2016年,全市累计推广全膜种植1351万亩,其中玉米全膜沟播种植878.17万亩,平均亩产702.85公斤,增产28.55%,总增产129万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粮不稳。有粮则安。

农业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谁不说咱家乡好。

 农民的日子越来好了。

2017年平凉市全膜任务230万亩,其中玉米全膜双垄沟播124万亩,马铃薯106万亩。秋覆膜170万亩,顶凌覆膜60万亩。

农民对全膜覆盖技术特别重视,在秋末前一茬玉米还没收回家,已对第二年准备种玉米的地块进行了秋覆膜。

市农技站成立了春耕生产暨顶凌覆膜技术服务队赴各县培训指导工作。图为在灵台县星火乡。

灵台县朝那、梁原乡今年完成的万亩示范片。

 2017顶凌覆膜工作在全市各县(区)全面展开,东部的灵台县已经扫尾,中西部的县(区)正在如火如荼掀起顶凌覆膜工作热潮。

春光和煦,万物勃发。经过农业科技人员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成功推广显示了科技抗旱的强大威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成为我市实施富民工程的主导产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技动力。

刘咸平简介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摄影协会理事,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30余年,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特别的关爱。工作之余酷爱摄影,喜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化,反映农村的乡风民俗,表达农民的喜怒哀乐,并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份感动。近年来,在全国、省、市摄影比赛及报刊杂志入选和发表摄影作品400余幅,获奖60余项,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崆峒文艺奖”。上面一组照片,是作者对自己所参与、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记录。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号:plrb933

微博号:plrbtxwb123

出品:平凉日报社全媒体工作室

监制:李建军  

编辑:李芳芳

技术支持: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投稿邮箱:plrbweixin@163.com

联系电话:15825832119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