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歌明清古街(三)——无声的呼唤!(图文:赵亮亮)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12 09:43:27


滩歌明清古街(三)

无声的呼唤




  滩歌明清古街,滩歌的一张旅游名片,更是武山的旅游名片。现在却因为年久失修、地震灾害等,面临着消亡,亟需保护修缮。

  爱武山网特推出滩歌明清古街三篇:《乡土坚守者》、《历史的印记》、《无声的呼唤》。希望唤醒大家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为武山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说起滩歌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北宋真宗时期。

  当年赵宋王朝的兵马盘桓在渭河两岸时,宋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和文化帝国的气势,对当地的吐蕃人民玩了一把文字游戏,他们给今天的滩歌赐了一个“威远”的美名,以此来彰显大宋王朝的期望和恩威。

  大约在宋神宗后期,威远镇改名滩歌镇,这便是滩歌的由来。

  然而在岁月的浸蚀下,滩歌古镇原有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建筑群与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相比,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和英姿。虽然当地政府也在千方百计保护滩歌古镇,但因为保护资金的缺乏,这里的许多古建筑群面临坍塌被拆毁的危险,但愿越来越多人的都来关注她,保护她,明清街在无声的呼唤。





  明清一条街始建于明末清初,东至“滩歌镇古街”牌坊前10米,南至滩歌——马力公路向北30米,西至滩歌镇政府东墙,北至明清一条街北侧排水渠以北25米。街中间有2条南北向的巷道,两侧皆为店铺。街道东西贯通上街和下街两村,全长620米、宽 7.5米、最窄处3.27米,保护区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明清一条街南北两面配有古代建筑280间,上街村172间,下街村108间,大多为四合院,保存完好的院宅有5处。古建多为单檐青瓦硬山顶式,也有双坡屋面青瓦硬山顶和四门八窗青瓦硬山顶式,亦有部分阁楼式建筑,其势蔚为壮观。其间有一青瓦悬山顶式的大门,构造精巧,气势挺拔,结构稳固,颇有特色,但墙体破落。临街均为通体木板式铺面,门扇均可因进出需要而随意卸下几页,至晚装上所卸门扇,用横木一闩,安全方便。铺面除山墙和后檐墙体用土坯外,其余部位都是木结构。大多院落布局巧妙,内有四明柱深檐住房,四扇门,窗子为两层木结构,内层为内开窗扇,外层为透花方格窗棂,窗棂上贴以精美的剪纸,窗台下用雕有精美图案的青砖砌筑。房屋宽敞明亮,保暖隔热,具有南方建筑风格,是当地仅存风格别致的土木结构建筑群。









  滩歌明清古街在上世纪80年代仍是滩歌地区的商业街,现由于城镇建设扩大,商业区北移,主要用途则变为居家。这些房屋大多为四合院,保存完好的宅院有5处。该建筑群多为单檐青瓦硬山顶式,也有双坡屋面青瓦硬山顶和四门八窗青瓦硬山顶式,亦有部分阁楼式建筑,但均为土木结构,已历百年风雨,椽檩糟朽,墙体倾斜,屋面渗漏,岌岌可危。  

  古街整个街道基本保持原状,街面为沙土覆盖;街道两边有排水渠,是在新修牌坊时为保护两边古建筑而修的,排水渠贯通全街,总长约1200m。两旁房屋因栉风沐雨、地震灾害、年久失修、周边建设、街面抬高、雨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已成为危房,亟需保护修缮。,邀请甘肃省文研所前来勘察,意欲编制保护规划,筹资予以修葺,因资金难济而一度搁浅。

  滩歌镇明清古街是研究西北地区明清时期民间建筑风格的宝贵实物佐证,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裂缝严重,部分屋子整体倾斜,甚至面临倒塌,成为危房。有部分村民对自家所用房屋进行了改建,损毁了建筑原貌,如不及时对其加以保护修缮,不但房屋的原貌及文物特性不能保持,而且会危及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曾经那些发生在古街周边可歌可述的惊心故事,为这片热土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吸引四方游客寻觅瞻拜、寄情览胜。





































作者简介


  
赵亮亮,男,90后,武山县城关镇人。爱武山网副总编,天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从小就有摄影梦,酷爱乡村风光,民俗纪实,花卉植物。爱旅行,也爱挑战自己,更爱的是在路上重新遇见的自己。能用镜头记录生活,我觉得这就是摄影的本真!

  小生活里应该有大梦想,我知道生活各有千种模样,我的就是快乐的。


来源:爱武山网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读推荐  ID:tange-TGXY  

滩歌镇交通出行指南,快收藏吧!

最忆滩歌 雾锁深秋一组乡村照片

有一种情结,叫武山

土炕,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滩歌乡语

❤️爱武山人,爱滩歌!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