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张明涛:在陕南谷地寻找西汉水的踪迹——对西汉水与汉江关系的田野调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17 12:06:38

 

 

1



地理志



【作者简介】

张明涛,自由创作者。现在甘肃徽县一中任教。




在陕南谷地寻找西汉水的踪迹

 ——对西汉水与汉江关系的田野调查

 

张明涛


关键词:西汉水  溯源侵蚀  河流袭夺  侵蚀切割 

文章摘要:田野调查是地理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则采用了该方法对长江支流西汉水和汉江的古今变迁进行了追溯。宝成线与古蜀道一脉相随。阳安线、汉丹线与汉江东西向并行于秦巴腹地,交汇之处阳平关,也正是四川盆地河流溯源侵蚀,发生河流袭夺的地方。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东西汉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秦岭东西横亘,绵延陕甘川晋豫五省。它是中国的大地标,也是南北交通的大障碍。西汉水作为长江的二级支流,其流域位于秦岭西南,发源于天水齐寿山,主要流经陇南礼县、西河,成县一带。在略阳徐家坪两河口与嘉陵江汇合后,继续切开群山一路南下,直抵重庆,开辟出一条南下四川的通道。于是有了蜀门,蜀道,有了吴玠抗金,蜀主北伐,也孕育出无数个古镇,村落,古战场。汉江属于长江一级支流,也发源于秦岭南麓的宁强一带,在秦巴山地间向东抵达武汉。汉江上游有城市名曰汉中。按理说汉中应当在汉江河段的中段,如今很明显是在上游河段。而且这两条支流同以“汉”取名,又在阳平关烈金坝附近擦肩而过。这之间有何历史渊源呢?西汉水与汉江又发生过哪些地质变迁呢?本研究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在嘉陵江宝成线至略阳、阳平关、宁强沿线进行了实地考察,访谈当地居民,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两条河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探究。

如今的宝成线与古蜀道一脉相随,可达成都。阳安线、汉丹线与汉江东西并行于秦巴腹地,直抵武汉。这两条南北东西铁路并线交汇于阳平关,也正是被当代学者推测为四川盆地河流溯源侵蚀,发生河流袭夺,使西汉水与今天汉江两分的地方。

合理猜想和科学推测,是当今地理科考常用的方法之一。多年来不少学者专家对这两条河的渊源作出大胆猜想,认为西汉水曾经至此东流,本为汉江上游。六朝时期因地震隆起堰塞,改道南下,形成今天嘉陵江与汉江两隔的局面。,烈金坝有一个分水岭村,靠东为青泥沟,流入汉江,靠西是响水沟,淌到阳平关,形成了阳平关古河床,坐大巴汽车有二十多公里路程,也可以坐火车先到大安。大安是阳安线上的一个小站。这条线从阳平关到安康。七十年代通车以前,从安康到这里的货物都要通过汽车和马帮先运到阳平关,再上宝成线。阳安线通车后,与宝成线并轨,成为更加方便的运输线路。



第二天一早,坐上去汉中的大巴。这条路又叫烈阳公路(烈金坝到阳平关),是大安到青木川的一段 。从阳平关向东到大安镇30公里的路上,散落着代家坝,响水村,分水岭村,青泥沟村,烈金坝等村落。

在响水村,上午九时太阳正好,笔者根据太阳确定了方位。 北面是大巴山,东北西南向延伸,南面是秦岭。海拔仪所测高程和位置为:海拔730米,北纬33度1分40秒,东经106度12分57秒 。有一条不大的小河沟紧靠着大巴山的走势向西流去。推测这就是现在学者认为的古河道,曾经向东与青泥沟相通,注入汉江的。

回到公路向行人求证,回答说这条河就叫响水沟河,从北面龙洞山下来。有三个洞口,有杯子口粗。夏季时水势较大,冬季水势变小,就像现在这样。问到水流是不是从巨亭乡下来的,他否定了这一说法,并且解释该水流就是从龙洞出来的,前方上坡就是分水岭村

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分水岭村。在最高处测得高程和位置分别为:海拨787米,比响水沟高出57米。经度是106度14分7秒,比响水沟偏东了2分50秒。纬度33度2分7秒。比响水村偏北27秒。又走了五六分钟,到达青泥沟村。眼前的青泥沟已经看不出河流的样子。说是河沟倒名得其实。在路边走了一会,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在院边刷牙,经询问男子回答说,青泥沟平时水不大,夏季会涨水,往下淌进汉江河了。沿路的观察和访谈结果都提示这有可能正是与原来与西面响水沟为同一条河的阳平关古河床。

从距离看,该处分水岭与现在汉水上游的河道相距不足十公里。



《甘肃省志》第二十三卷水利志(1998年版)记载:”西汉水,在地质年代曾是汉江源头,后来由于四川盆地水系朔源侵蚀,切开西汉水与川水的分水岭,将汉江上游的西汉水袭夺为嘉陵江上游。”

朔源侵蚀又叫向源侵蚀,是指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这种作用会让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使许多互相分隔,规模较小的流水相互联结起来。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把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甘肃省志》的这一说法,正是基于这一学理得出的科学推断。由此可大胆猜想,现在的西汉水与汉江在地质时期曾经是同一条河。这样,汉中这一城市的名称也可以得到解释。因为它正好位于这一长河的中段。之后,四川盆地河流向北朔源侵蚀,切开大巴山,袭夺西汉水,使西汉水并入嘉陵江改道。东西汉水因此被隔开。

然而就在西汉水切开大巴山南下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尚书·禹贡导水》记载:“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漾水,即为西汉水。《

可是现在为什么又不通了呢?地震!山洪!从地理科学来看,由于地震山洪堰塞河道,致使河流改道是常有的事。另外,代家坝到烈金坝处在龙门断裂带上。据史书记载,六朝时期地震频繁,此地发生隆起的可能性极大。并且在分水岭测得海拨787米,比西面的响水沟和东面的青泥村沟村分别高出57米和50米,这个高度,足以让东西汉水分道扬镳了。

     这一段公案,颇有意思。漾水东流,“汉中”为中-----川水袭夺,西汉水与汉江分开-----禹王导水,将其连通------地震又将其隔开。

西汉水遭四川盆地河流袭夺南下,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印证,就是川陕道。切穿大巴山的五丁关,金牛驿,剑门关,都在南下的川陕道上。关于五丁关有个传说。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想攻占蜀国,但有大巴山阻挡,无法南下。就派人往蜀国送了一头能屙金的石牛。蜀王大喜,即命五丁凿山开道。秦即入川灭了蜀国。此处便叫五丁关。据说道路从狭窄的山间经过,两岸壁立如刀砍斧削,抬头只见一线天。烈金坝,五丁关,葭萌关,剑门关,都是川陕道上重要驿站和关口。这条道路因此也叫金牛道。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牛道已被108国道代替,从烈金坝村中穿过的金牛道,也没有了昔日的风貌。“以前路面都是青石板,现在因为盖房修路,把路面垫高了,现在啥都看不到了。”在烈金坝村,一个村民这样说。

传说不足为凭,但由于河流侵蚀切割开辟出蜀道蜀门,却有案可稽了。

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地理风貌经历着重大的改变,今天的所有实地考察和寻经据典的论证,其实都是一种基于地理科学和地质演变的推测,这也是当代地理学的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田野调查方法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得到重视与应用,因为其不仅仅可以实地进行对地理自然现象的现实观察,也能够了解当地风俗文化,促进人文地理的教学。美国中小学地理学科的田野调查式教学应用广泛,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中就提出了具体的通过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地理学习,使地理教学走出课堂。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两大素养,在地理教学中推广田野调查的方法,正是有利于学生在考察中以科学探究的精神去了解当地的自然地貌与风土人情,将历史与地理的学习融合其中,培养人文底蕴,提高核心素养。

尽管对东西汉水的争议一直未休,但是随着科学考察的逐步深入,还原西汉水的脉络最终将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2]白尚礼.铁堂峡[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顾颉刚.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西汉水文学

智慧的视野  诗意地栖居

责任编辑:陇上犁

投稿邮箱:2311036899@qq.com

栏目设置

【诗歌原创】检阅实力诗人优秀诗作

【美文欣赏】推介优秀的散文、随笔

【小说发现】聚焦当代小说原创精品

【文学评论】作家诗人的访谈与评论

【诗词之页】展示当代古诗词之佳作

【他山之玉】域外文朋诗友佳作展播

欢迎来稿

现代诗5-10首(散文、评论5000字,小说10000字)+清晰生活照(2张)+作者简介(200字内)


原创首发 欢迎选载 谢绝抄袭 文责自负

陇上犁微信:wzh680331

平台公众号:XHS2016-06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