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的作者必定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或戏剧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06 16:47:20


嗨,大家好,我是张黎明

 

回望经典:人而为兽,以文化之,即所谓文化。文化,即是经典阅读而濡之化之的过程。“回望经典”专栏,于代代相传古今中外经典中汲取最广泛精神资源和精神底气,以之共享于各位。

愿我们一起消化、融会、创造,建立起独属于这一方水土、这一代人的信念*_*

既然从已有的诸多思路仍然难以真正找到《》的作者,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新的考证的思路,即从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出发,较为逼真地描绘出作者的形象呢?回答是可能的。


众所周知,在《》产生之前,人们看到的小说基本上都是在讲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神魔鬼怪、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它之前问世的《莺莺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便是如此。而《》的作者,却横空出世,终于跳出了这个古老的圈子,他另辟蹊径,不再写帝王将相的创业经历,也不再写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而是写起了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于是,在他的笔下,一个个官僚、小吏、富商、妻妾、地主、农夫、流氓、帮闲、老妪、歌女、小贩、丫环、乞丐、尼姑、道士等等,都像被注入了生命似的跃然纸上,从而形成一幅生动的令人过目难忘的风俗画卷。


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令人惊诧地获得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个第一:第一部由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网状结构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描写社会世情的长篇小说,第一部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等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一问世,就被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连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称为“四大奇书”,后又被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更认为:“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许多文学史家与研究者都认为,能把现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各阶层人物描写得如此彻底和仔细的书,在古代仅有两本,一本是《红楼梦》,另一本就是《》。由于《红楼梦》出世要比《》晚数百年,因此,许多人又认为,《红楼梦》在写作上受了《》很大的影响,它是《红楼梦》的祖宗和老师,没有《》,便没有《红楼梦》。


可以认真地想一想,这样一部具有大百科全书性质的,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中国文学史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作品,会像一些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出自于文学修养不高、粗通文墨的文人之手吗?会出自于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之手吗?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以及古今中外无数文学大家的创作实践,都反复地告诉我们,作家的创作能力与作品取得的成就,大致是对等或者相当的。二三流的文人,写出一两篇高质量的诗词、散文很常见,但很难想象,他们会同样写出《堂•吉诃德》或者《红楼梦》这样的划时代的巨著来。天才式的作品,一定是出自于天才式的作家之手,就像《战争与和平》只会出自于列夫•托尔斯泰之手,而不会出自于阿•康•托尔斯泰之手一样。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和论证,我们完全有充足的理由断定,《》的作者应该是这样一个人:


1.他应该是明中后期文坛上非常优秀的小说家,或者还有可能是一位杰出的戏曲家。


许多研究者根据历史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只笼统地认为作者是当时的大名士、大文人,而没有敏感地意识到,他首先应该是当时著名的小说家或戏曲家。我们认为,仅仅指出作者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还不够,而应该对其作出十分具体而准确的定位:他应该首先是当时文坛上一流的小说家或者戏曲家。忽视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或戏曲家,是学术界长期以来在考证《》作者时,出现的一个很大的疏漏。这个显而易见的疏漏,导致了许多研究者在小说家、戏曲家之外寻找作者,其努力的方向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南辕北辙。


众所周知,小说虽然在当时被视为稗官野史之类,士大夫们认为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仍然有着区别于诗词、散文、戏剧、曲艺等其他文学艺术样式所独有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要求。古人说,诗有别才;其实,写小说同样也是需要特殊才能的,并非只要是文学家,就一定能写得出来,而要写到《》的水平又谈何容易。与动辄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想比较而言,篇幅短小、容量有限的诗词、散文只是小玩意,而长篇小说却是鸿篇巨制、系统工程,它因为故事复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结构宏伟、包罗万象等特点,而需要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创造性去完成它。因而要写出一部十分成功的小说,需要写作者具有相当深厚的艺术功力,尤其像《》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巨著,只有具备丰富的小说创作实践的人才能写得出来!同是明代的文学家,明初著名的诗人高启,以《咏梅》诗为后代所推崇,但他特长的是诗歌,并没有涉猎过小说写作。归有光是明中叶著名的文学家,但他擅长的是散文,其散文在当时独领风骚,没有听说他写出过什么小说来。李贽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一生著述甚丰,评点过不少小说,自己却没有写过小说。以上几位明代文学家,都是在某一个或数个领域开拓、具有一定成就的名家,都有自己所喜爱、所能得心应手地驾驭的体裁,但他们却都未从事过小说创作,说明小说并非是每一个文人都能写得了的,更不用说二三流的文人了。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头号巨匠,小说、散文、杂文、诗歌、评论等均取得了杰出成就,但遗憾的是他老人家没有长篇小说,虽然这也不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据说他也曾有过写长篇小说《杨贵妃》的念头,但由于时间、体力以及现实需要性等因素,最后还是没有能写出来,说明要成功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制约因素还是很多的。贾平凹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其作为小说家的功力和成就举世瞩目,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曾经也出过两本诗集呢,但却没有认为他是一个同样成就斐然的诗人!这表明擅长写小说的文学家,并非就一定擅长写诗;反过来也一样,很多诗词大家,也未必就能写出优秀的小说。很难想象,一个对小说这种文体缺乏深刻把握的人,写出了前无古人、后少来者而又名垂青史的长篇小说。也许会有人说,《》中好多故事情节都是抄别人的,主要人物及故事就脱胎于《水浒传》,自己并没有多少创造性。其实,即使是抄也罢,也还是要有相当的鉴赏能力和重新构思谋篇、巧妙运用的能力,历朝历代的文抄公多了去了,谁见过一不留神真的抄出来过第二本《》呢!


当然,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由于戏剧与小说在文体上有相通的一面,都有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和性格描写等相同要素,因而能写剧本的作家一般也应该能写小说,或者说剧作家在很大程度上,也同时具备小说家所具有的写作功力。比如我们所知道的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还有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都即是成就巨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首屈一指的小说家。因此,《》的作者,有可能同时也是一流的戏曲家,或者说,一流的戏曲家也基本具备写出《》的能力。从《》本身来看,它确实与戏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涉及《西厢记》、《两世姻缘》等戏曲作品有二十多部。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戏曲故事作为素材,也确实运用了不少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在书中的很多场合,不少人物应该说、骂、哭的时候,作者都难掩戏曲创作的冲动,以“曲”代之,创作出众多戏曲,使这部小说充满了非常戏剧化的情节。


而且,我们认为,能够写出《》这部鸿篇巨制的作家,也不大可能没有其他作品,不大会终生只写出了孤零零的一部《》,就像张择端不会只画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一样。从古今中外无数作家们的创作实践来看,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家,都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数量到质量、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不会是一下子就达到天才的高度的,之前他们都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和积累,这些准备性的工作为日后诞生杰作奠定了基础。很难想象,《》的作者没有写过其他的小说或戏曲,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艺术实践和积累,就一夜之间制造出一部令世人震惊的杰作,这不符合作家创作的一般性规律。我们现在不知道《》的作者还写过什么作品,那是因为《》没有署作者真实姓名的缘故,不知道并不等于其他作品就不存在。


2.,并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思想者。

无论是对于世道人心,,《》的作者都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认识。

西门庆最初不过是一个开生药铺子的小商人,一个惯于坑蒙拐骗、横行乡里的地痞流氓,但他却深知的奥妙,明白要发财必须结交官场大佬充当保护伞,这样才能让他左右逢源,财运亨通,如鱼得水,永保富贵。于是他通过屡次赠送厚礼给当朝太师,便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执掌一省刑狱的理刑官,之后以其权力换来更多的利益。作者以其过人的慧眼,看清了当时官场与社会的潜规则:主宰社会情势的是权势和金钱、官吏与商人,权势用来敛聚金钱,金钱用来收买权势。一但权势和金钱主宰了世界,这个社会的是非、黑白便完全被混淆和颠倒了。西门庆之所以能够欺男霸女、,,在他屡屡犯罪之后仍能安然无恙,都是因为有以蔡京为代表的封建官僚势力为其撑腰助威。表面上看,作者主要鞭挞的是穷奢极欲的官僚加商人西门庆,反映的是西门庆的家务事,而真正批判的矛头却指向腐朽透顶的封建王朝,它不露神色地表现了统治者,是如何与西门庆等中下级官吏和地主豪强勾结起来,贪赃枉法,祸害人民。


因此,《》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就是要揭露和控诉这个充满黑暗的社会,把这罪恶的、丑陋的、腐朽的一切展示出来让人们看。《》的主旨,也不仅仅是让读者欣赏作品中的一系列艺术形象,而是让读者思考整个社会之所以黑暗、腐败、丑恶、糜烂的内部运行机制、外部表现形式和未来发展态势,并通过这一切让读者深刻认识明朝中后期社会黑暗与腐败的本质。试想一下,《》的作者如果不熟悉官场的运作状况,不了解背后的层层黑幕,,要写出这样一部具有强烈批判性的伟大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据此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断定,《》的作者,不会是一个对社会现实缺乏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普通文人,而是一位有着清醒的头脑、具有明显批判意识的思想者,他对明代中后期社会现实的认识水平,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单纯的写作者。在当时纲常观念、忠君意识深入人们骨髓的历史条件下,敢于把批判的锋芒对准封建王朝的文人,会是一般的人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清醒的思想家,是置身于封建社会污泥中的一个观念超前、惊世骇俗的另类。


3.他应该是对当时社会状况有着全面了解,具有丰富的社会和人生阅历的学者。

不少研究者认为,《》的作者不光知识面广和多才多艺,而且生活阅历丰富,是一个对社会多个领域情况有着透彻了解的文人。除了熟悉官场运作规则以及宫廷内幕之外,他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也同时属于达人。


一是根据书中涉及到的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及所映射的历史事件,他应该是熟读史书,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的人。他不仅熟悉宋史,还熟悉他所处时代以及他之前的明史,这使他在写作时往往能根据需要,将许多可以作为素材的历史人物、故事及典故顺手拈来,变成《》内容的一部分,而且也都基本上符合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二是根据书中所写的西门庆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相当发达的经济头脑,熟悉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商业经营上还具有十分超前的意识。在他的笔下,西门庆除善于发女人财、以权谋财、放高利贷之外,还重视搞股份制经营,采取直销模式,并且开铺子时,不开则罢,要开就开专卖店,开最大的店等等,这些在当时都十分先进的经营模式,不是一般的商人能搞出来的。如果作者不是对经济活动十分内行,特别是对商业经营有独到之处,应该是不会写得这样精彩而让人啧啧称奇的。


三是根据书中所引用、所借鉴、所演绎的文学素材来看,作者对宋元话本、元杂剧等文学、戏曲作品十分熟悉,说明他具有非常广博的文学阅读面,对其中的人物、故事及典故都了如指掌,否则很难驾轻就熟、严丝合缝地把它们都拿过来,而且大部分并非完全照搬,而是经过了独具匠心的加工改造,从而使其变为自己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


四是根据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词曲来看,作者对当时民间流行的说唱艺术十分熟悉和了解,运用得炉火纯青,为小说增色不少。据一些研究者统计,书中所运用的词曲有近百首之多,使这部小说同时也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的词曲集。词话本《》,本身就是供评书艺人演唱的,作者如果对民间说唱艺术缺乏研究,就很难把这些词曲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小说中。


另外,据研究者考证,作者还应该十分精通绘画艺术,小说中大量运用的白描手法就得力于绘画技法。


总之,从这部书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来看,《》的作者不仅熟悉上层统治阶级内部各方面的情况,对下层人民的生活与苦难也有很深的体察;不仅熟悉包括山东、北京在内的北方的社会生活,对江南的风土人情也十分了解。正因为如此,《》才会成为一部全景式地展现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社会认知意义。

 

简单一句话说就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艺术审美的奇书!

张黎明: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先后做过教师、公务员以及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工作。现供职于北京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谢谢您来,喜欢这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