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三百年—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连载111)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6-08 15:01:13

西凉立国,向后秦表示臣服;这让北凉王沮渠蒙逊非常不爽;不爽的结果,就是要出兵讨伐。

可是北凉内乱不久,国内根基不稳,贸然出兵,时机不太合适。为了创造比较“和谐”的外部环境,沮渠蒙逊先派人向后秦称臣,觉得不保险,沮渠蒙逊又向南凉派出使者,中心思想就一个:我服你了!

沮渠蒙逊的算盘打的很精,我同时向两家儿称臣,两家都不打我,趁这个机会,我抓紧时间先搞定西凉。

不过他想的很好,却没实现的了,敢情他这点儿小伎俩被人家南凉的秃发们识破了,秃发野鹿孤让使者带话儿给沮渠蒙逊,除了要一堆硬通货外,点名儿让后者派沮渠挐到南凉当人质。

沮渠挐是沮渠蒙逊的亲弟弟,也是他在国内最重要的倚仗;因此沮渠蒙逊对南凉使者说,钱我出,但人不能给。

使者回来一说,秃发野鹿孤大怒,嘿,给脸不兜着是吧,好;那咱就较量较量,于是南凉大军出兵北凉,沮渠蒙逊发兵抵挡,不是个儿,被打的大败;无奈之下,他赶紧又派人交涉,同意沮渠挐去南凉当人质,秃发野鹿孤这才退兵而去。

至此,陇右一带的局面是后凉名存实亡,南凉、北凉、西凉限于国力,谁也奈何不了谁,除了偶尔因为宅基地的事儿拌拌嘴,打打架,基本上没什么大事儿;而且几个凉国统统向后秦称臣。

这一称臣,可把姚兴高兴坏了;这一高兴,姚兴做了一个决定,一个最终导致后秦被灭的决定。

什么决定呢?

姚兴要收拾北魏。

好久没提北魏了,拓跋珪怎么样呢?他跟姚兴又有了什么过节呢?

咱们上次说到拓跋珪,是他于公元39812月,称帝;称帝之后,拓跋珪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欺负邻居上了。

自打把后燕分割之后,又把河北、山西拾掇了一遍,拓跋珪就退回了老家;不过这几年他可没闲着,基本上把北方能打的部落打了一个遍;这会儿的北魏可不同凡响,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动不动就是俘获人畜上百万,GDP指数那都是两位数两位数的往上涨。

说这话,是公元401年了,这一年拓跋珪也不知道听谁说的,说姚兴的嫡长女西平公主正值豆寇芳龄,长的那叫一个水灵儿,而且温婉贤淑;拓跋珪就动心了,派部落大人贺狄干带着上千匹良马,跑到长安去向姚兴求亲。

送马对于北魏来说可是个大礼,比珍宝还要贵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后燕国慕容垂在的时候,慕容家的少爷们扣押了拓跋觚(拓跋珪的同母弟),向北魏索要良马,结果被拓跋珪一口拒绝,由此爆发了著名的参合陂大战;可见马匹对拓跋鲜卑来说是个重要资源,此次拓跋珪向后秦献马求婚,应该说开始的时候,诚意还是很足的。

可后来剧情反转,姚兴接见贺狄干,后者把事儿一说,姚兴说我想想;老姚同志倒不是故意拿一把,他很疼他的这个女儿,在择婿这件事上,眼光很高。

这一想,坏事了;北魏国内又有消息传来,拓跋珪突然立了别人为皇后;带话儿过来,说姚兴的女儿如果嫁过来只能当个妃。

姚兴这火儿腾家伙就冒起来了;小瘪犊子这是放鸽子啊!我的嫡长女给你做妾?我们后秦算什么?小王八蛋刚刚讨了大老婆还想垂诞我的嫡公主?

姚兴越想越气,一来气,他把北魏当做聘礼的马全部扣了;至于联姻的事,甭提了,我女儿不可能做小。想想这么着还是不解气,姚兴居然把当媒婆儿的贺狄干也给扣了。

按理说,人贺狄干是来提亲的,一个使臣而已,完全没必要这样干。

姚兴拒婚扣马抓人的消息很快传到北魏,当时拓跋珪正全力应对北方柔然的骚扰;猛然听说后秦拒绝和亲,这家伙火冒三丈,当即做出决定,不给后秦一个血的教训,誓不罢休。

为激励士气,,同时调兵遣将,派常山王拓跋遵等率部奔袭后秦高平(现甘肃固原);一仗下来,打的驻守于此的高平公没弈干和他的女婿大败而逃,北魏军一不做二不休,毫不客气的把没弈干攒了多年的家底儿全部搬回了国内,同时还把后秦放养在这儿的四万余匹马全部赶回了草原。

拓跋珪爽了,这家伙不仅把提亲的成本都收回来了,而且还大大的赚了一票。

这种事儿如果搁在以前,姚兴八成儿就忍了,怎么呢,别忘了他屁股后面还有个后凉呢;吕光可跟他爹姚苌是一辈儿的战将,他很担心如果出兵跟北魏开干,回头吕光再来个黄雀在后,那麻烦就大了。

如今,情况完全不同了,后凉废了,南北西凉国力有限,而且都对后秦称臣,姚兴已经没了后顾之忧。因此姚兴觉得,他有精力跟拓跋珪掰一掰腕子了。

公元4026月,姚兴起兵,以弟弟姚平、宰相狄伯支为前部,领军四万先行,他自领大军,随后而来。秦、魏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姚平率四万军先行,不到一个月,到达北魏边境山西临汾南部;咱前面说过,山西此时已经是北魏的地盘了;姚平率军来到此地,由于对当地的地形不熟,又不清楚魏军究竟在何方。为防止遭遇敌军偷袭,这伙计下令,侦察连去摸摸情况。

200多后秦侦察兵撒出去了。

结果,一个也没回来。

怎么呢?

敢情他派去的这个侦察连正碰上拓跋顺、长孙肥带领的北魏军先头部队,人数,6万。

2006万,拿脚后跟想,也知道结果是啥。

长孙肥令旗一展,魏军铺天盖地的就围了上来,这个侦察连,一个不剩,全给逮走了。

长孙肥,是个宦官,追随拓跋珪经年,于是刀头舔血一路打着硬仗过来的,现在抓了俘虏,长孙肥不敢大意,亲自审问战俘,摸清了后秦军的具体位置和兵力部署。

虽说人数稍占优势,不过此时北魏军长途跋涉而来,兵力疲惫,长孙公公没敢贸然出击,令大军停止前进,一边休整部队,一边等待拓跋珪的主力到达。

再说姚平,撒出去的侦察连失去了联系,他也没太上心,毕竟手里还有几万部队,于是下令继续前进,他认为只要多加小心也就是了。

走着走着,后秦军便渡过了汾河,来到了汾河以东,一个被称之为“柴壁”的地方。

此刻,拓跋珪率领的主力已经星夜兼程赶到前线跟长孙肥的六万魏军汇合了;拓跋珪可没那么喇忽,缜密的侦察一番,他发现眼前这股后秦军跟后面的主力脱节严重;立即决定,全军出击,迅速将姚平所部合围在柴壁。

瞬间,柴壁便被围的如同铁通一般。

大军被围,后秦军如梦方醒。姚平判明自己的处境后,开始的时候还想率军突围向后退去。但北魏军人数众多,又有皇帝督战,没人敢掉以轻心;因此屡次挫败姚平的突围计划。

看突围不成,姚平也调整了部署,认真的勘察了柴壁一带的地形后,他发现此地易守难攻;遂下令后秦军固守柴壁,并派出几路小股部队,趁夜渡过汾河向后面的姚兴报信。

姚平挺鬼,他没说自己被包围了,而是说他已经拖住了魏军主力,大哥您赶紧来,咱里应外合。

姚兴得知自己的弟弟被魏军合围的消息后,亲率大军前来解围。

北魏博士李先洞察姚兴的意图,对拓跋珪说:“兵法讲:高者为敌所栖,深者为敌所囚。姚平的秦军都犯了,只要我们出奇兵抢在姚兴前攻占天渡,让他们不能联系,柴壁可不战而取!”拓跋珪当即下令在军营前后修筑一重又一重的围墙,内防姚平,外拒姚兴。

紧接着,拓跋珪的属下安同又出了个好主意,他说:“我们不能被动地防守天渡,汾水的东面,有一个地方叫蒙坑,东西绵延三百多里,没有道路可以与它相通。姚兴如果来,一定会从汾水的西岸,直接逼临柴壁,倘若这样,两处敌军互相呼应连接,我们设下的重重围障再坚固,也不一定能挡得住他们。依我看,不如在汾水之上搭起浮桥,把大部队渡到汾水西岸,在那里筑起工事;这样,敌军即使来到这里,也只能望河兴叹了。”

拓跋珪也觉得这办法不错,于是下令部队架设浮架,进至汾西(今汾河西岸),筑垒阻击后秦军。同时,拓跋珪自己也带领3万精兵趁夜渡河,埋伏起来,专等姚兴。

姚兴这会儿干嘛呢?

俩字:纠结。

他纠结啥呢?

姚兴这会儿在纠结是置姚平于不顾,干脆一鼓作气杀过汾河,突击北魏军大营好呢?还是击破当面之地,先把姚平从包围圈里救出来,合兵一处,再跟拓跋珪死磕。

他纠结,拓跋珪可不纠结。

魏军侦骑查明姚兴所部的位置后,拓跋珪亲自带队偷袭了秦军大营。后秦军惊慌失措,仓促迎战,被北魏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死者高达几千人。

这一闷棍后,姚兴那脆弱的玻璃心受不了了,也不管包围圈里的姚平了,连夜退兵40里。

拓跋珪料姚兴必然学他一样偷袭,便令手下修堑围墙,把围墙筑高。夜里,姚兴果然率军来攻,先前准备的爬墙梯太短够不着,气得连梯子也不要了,无功而返。姚兴又兵分两路,一路屯蒲坂,一路与姚平军隔汾河为垒,叩逼水门,与对岸姚平军两两相望。数次搭浮桥过河,均被魏军击毁,姚兴内外隔绝,军队白白损失,士气颓丧。

姚兴大发雷霆,决定采取火攻的战术,命工匠连夜打造木筏,点上火利用风势顺流而下,烧掉魏军的浮桥,以断绝魏军偷袭秦军的路径。如果火攻的战术成功了,那就是第二场“赤壁之战”了。

哪知拓跋珪识破了姚兴的诡计,命将士赶制了几个大铁钩,将秦军的木筏全部钩住。木筏被拖上岸堆积如山,眼下冬季即将到来,拓跋珪决定将这些木筏作为柴火用,以供将士取暖。

此时秦军方面,火攻的计划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还帮了倒忙。时间在迅速的流逝,魏军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围赶来,包围圈在一天天地缩小。。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三个月。姚兴与姚平的军队像牛郎织女一样隔河相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而魏军在柴壁的人数已增至二十万。至此后秦彻底失去了宝贵的时间。柴壁姚平先锋军不得不面对全军覆灭的局面。

此时在柴壁的姚平所率的后秦军早已弹尽粮绝。尽管他很清楚目前秦军的处境,但还是要做到最后一拼。为此,他采用了上下两策。

上策是以一部兵力在北方与北魏军周旋,大部兵力集结,利用黑夜作为掩护向南方渡河突围,并与姚兴取得联系,与之遥相呼应,在汾河西岸搭建浮桥以便接应。姚兴得知消息后,虽想驰援姚平,但数次渡河搭建浮桥都以失败告终。在自认为实力不及魏军情况下,只命将士在汾河岸边点起篝火给姚平指明方向,并敲锣打鼓鼓舞士气。

魏军再次识破了后秦的计谋,岂能让姚平得逞。大军迅速向南方集结,死死把住了通往南方的各个交通要道。而姚兴只能坐落于汾河西岸,眼睁睁的看着秦军被魏军一点点的吞噬。姚平总盼望河西岸的姚兴能够搭建浮桥,可左盼右盼,浮桥就是搭不起来。向南突围的计划化为泡影。

姚平上策不行转而采用了下策。

下策则是命放弃搭建浮桥,士兵通过游泳游到汾河西岸。

这本身就是自取灭亡。眼下不仅入冬,而且已进入12月,是整个冬季最为寒冷的一天。河水冰冷刺骨,跳下去起不冻死。

采用这种策略本身就是个严重错误。既然渡河突围,早应在三个月前,也就是姚兴火攻计策失败的情况下就该采取渡河突围。因为三个月前的天气远比现在好的多,士兵不会被冻死,但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秦军会发展成为如此下场,从而错失良机。而眼秦军的最好办法就是死守河岸,等到河水结冰时再做突围准备。可姚平依然选择了渡河,也许他从内心里已感觉到秦军大势已去,与其被活捉不如战死沙场。

姚平命两万将士断后,自己先带领两万将士丢下兵器,一步步踏进冰冷的汾河。

河水擦拭着将士的身躯如同刀割一般。就这样大部分秦军将士最终没能游到河对岸就被冻死。姚兴看见秦军的尸骨飘荡在河面上,顿时后悔莫及。

未渡河的二万秦军见姚平与渡河的秦军被冻死后,放弃了最后的抵抗向北魏投降。姚兴无力相救,全军将士失声痛哭。

魏军来到分河边,将秦军的尸体全部打捞上岸,唯独未见姚平的尸首(可能在冻死后已经沉入汾河)。为了有力打击秦军的锐气,拓跋珪命魏军将秦军的尸体捆绑在灌木上,并屹立在汾河岸边。

秦军的士气迅速低落;姚兴看见魏军如此的羞辱秦军尸首,气得咬牙切齿。但战争的结局已经无可挽回。

不得以,姚兴只得带领剩下万余人全部撤回蒲坂,拓跋珪乘胜追击,半途中接到报告,柔然犯境;拓跋珪遂下令撤军,北上收拾那个打不死的小强去了,

这一仗,后秦败得十分之惨,损失人马四五万,军资无数。史称柴壁之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