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王”安春霞的艺术人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华池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地处陕甘宁交界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使华池人民在世世代代生活与实践中,创造了诸如南梁说唱、华池剪纸、镇庄兽雕刻技艺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古往今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结婚到生子都离不开他们来寓意吉祥、传情达意,这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民间艺术随着历史的洪流蔓延到了现在。

安春霞是甘肃省副高级设计艺术师,是上里塬乡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她与庆阳剪纸、香包,打了半辈子交道。这把被手磨掉色的剪刀见证了她传承路上的心酸曲折。

【安春霞 】 就是开始那会儿,最初我一个月工资最初才30块钱,最后涨到40块钱,我丈夫就说拿了这么点钱来干事,还不如回来再做个啥事情,但是我一直爱这个东西,我就没有放弃,他虽然反对了,但后来还是支持我。

安春霞自幼酷爱画画,在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下,五六岁起就刻苦学习。祖母李氏无论是做饭还是做针线活儿,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她慈祥善良,乐观豁达,经常有亲戚邻居请去帮忙做纸缸,鞋垫儿这些常用而又极具艺术价值的生活用品。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安春霞的母亲郭玉梅会画花,会剪花,绣花,贴花,做花馍,是远近闻名的“花匠”。 

【安春霞妈妈 郭玉梅】谁家娶媳妇的时候,就会打听,看谁家女子针线好,还能做花做啥,就定谁家。谁家过红事娶新媳妇,蒸一天馍馍,到最后就说快找个手巧的会做花的来给咱们做花馍馍,得做四个花馍馍,我就给看的做的好好的,就像莲花、牡丹、还有鸳鸯,这些做四个,大馍馍两个里头装核桃,两个里头装枣。

祖母和母亲的巧手成为安春霞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

【安春霞】我六七岁的时候,还小,我奶奶经常给庄里人画枕头、画纸缸,我就见她一直画,我就偷得学,就在崖墙上画,那会儿崖墙是用泥糊的,我就用指甲扣着画娃娃,记得有一次我母亲裱糊了一个白窑,我用笔给画了一些娃娃,她把我还打了一顿。

发生在四十几年前的故事,已成为过往的历史,现在讲起来也是忍俊不禁,但正是小时候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安春霞成为艺术道路上的成功者。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文化阵地,传承和发扬民俗,民间文化,制作出精美的香包,耳枕,鞋垫,挂件等大幅民俗风情的作品。

多年来受到了乡镇,市县,庆阳市政府,庆阳市香包组委会,华池县政府等多单位奖励。2002年作品《枕顶》获首届中国庆阳市香包文化节设计收藏一等奖,2014年6月作品《百古图》在庆阳市香包节会上当场拍卖,被庆阳市政府评为“刺绣王”。 

【安春霞】这就是百故图,是一百个故事,每一篇是一个民间故事,包括有民间故事,民间笑话还有传说之类的,那咱们完成这一件作品用了多长时间?这也就是三年时间,这是我和我母亲两个合作的,是她讲的故事我们娘俩画下来。从创作,到绘画再到完成用了三年时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前人们常用的纸缸、枕头顶子等承载刺绣和剪纸艺术的生活用品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如何将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下来,是安春霞每天琢磨的事情。这些年,安春霞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后一代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如何让民俗文化走出去的事情上。

【安春霞】常年定期不定期的尤其像这些带孩子上学的妇女,利用这些劳动资源,这些妇女来给我做绣片,我就组织起来教她们,在一个就是我女儿自小也开始画,我侄女,我弟媳妇,我母亲,让我们这一家子人都做这一方面,给他们继续教下去,我外孙女在现在四岁了,也跟上我学的画着呢,受我的影响也跟上画,把这个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安春霞告诉记者,现在每年都会开展70多期培训班,已经培养出100多名热爱刺绣的妇女。

【培训班学员 史新会】跟上她,学刺绣有十几年了,一般就学些针法,各种各样的针法,再就是用的花样子,就换各种各样的新式的样子,一年收入就是两千左右,地里农活干完了,过来做一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安春霞外孙女 郑玉玉】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郑玉玉。你画的这是什么?这个?对。这个是海绵宝宝。谁教你画的?奶奶。

安春霞告诉记者,她现在正打算将祖母、母亲的一些作品和做剪纸刺绣的故事整理出版成书,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年逾古稀的母亲,同时也让更多人来学习和传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

如今,安春霞和她的艺术作品已经为我县一张响亮的“名片”,提起安春霞,大家都可以想到她的剪纸和刺绣作品,那么我们希望通过像安春霞这样的民间艺术家的努力能够将我县剪纸和刺绣的民间艺术发扬和传承光大。 

来源:魅力华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