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定西农民工眼里的家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14 06:38:54


我是一位农名工,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山林村人,学历初中一年级,但我爱好写作、爱好秦腔。

小时候看秦腔、听故事,也从书籍里看到过每个朝代很多陇西郡精彩的故事,像陇西坐过好几代皇帝呢,那该是最有历史性也最辉煌的吧!像章、岷、渭源县等也有不少感人的传说,现在也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安定和通渭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从明朝立县以来不段的改建、不段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城里大部分都是平房,点点星星可见的几幢楼房也只有两、三层。可好,那时候城里有了电,个别工厂买了电视,工人们便兴奋地聚集到一起看的津津有味,虽然只是个黑白电视,但也吸引来了附近别的工厂的好多人工人。那种新鲜、那种神奇,那种兴奋真是无以言表!那会工人一天只能挣两块多,可都挺精神、挺活跃,组织体育运动是经常的。再若有时间手头又有点花销便去奢侈一把——看个电影。每次去电影院座位都满满的,一个空座都没有。

那时候,大部分农村人是靠天雨吃饭。人力强一点,地比较肥沃的,刚好又风调雨顺,一年下来总还有点余粮,倘若是一家劳力又弱,地又不好,再遇上个干旱或水涝,一年下来连口粮都不够!
那时候定西真是穷啊,就整个甘肃也很穷,可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啊。农村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一家人的照明就靠一个煤油灯,味道刺鼻不说,又昏暗,又摇摇晃晃的晃眼。

 

即便这样,家里要是有个学生,这盏煤油灯便是学生的,由于白天帮大人们干农活劳累了有时候做作业、写字写着写着就睡着了,一不小心打翻灯盏把书本烧个窟窿,第二天还不敢给老师说。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啊,“交通主要靠走,通讯主要靠吼”可真是一点也不夸张!每天天不亮起来就往学校赶,近点的走上好几里路,远的甚至要走十几里才能到。现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那会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学校仅有几孔破窑洞作为教室,最好的也是破烂不堪。可是,那会儿老师很负责任,学生也很乖很遵守校规,条件再艰苦也是用心好好读书!

到1990年,大部分农村也都通上了电,1999年大部分乡村道路也都修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也开始想着发家致富了,好多人开始种经济作物洋芋,也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养殖。勤劳智慧的人们啊,总能想各种办法来改变过去的贫穷,现在有了经济来源,手头有了钱,家家都盖起了砖瓦房,吃的也丰富起来,再也不担心缺吃少穿了。这几年,在政府的倡导下不段的向新农村方面发展,生活水平更是上了一层楼!城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市场整齐、活跃,像玉湖公园、西岩山景区,美丽、幽静,闲暇之余转转真心舒服。
是啊,最近这几年农村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剩余的劳动力都去城里打工,美好的城市建设怎么说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啊,当然我们的付出的回报也给家里带来一定的经济帮助。每逢过完年,春暖花开,工友们也就陆陆续续的出发去各种工地找活,有进工厂的,矿业的,大部分在建筑行业发展。十几年前,咱们技术不行,到外地大部分都是小工,没有几个技术工,外地人很是看不起,
有一回有个外地人说:老甘…….这是我最不爱听的,跟他火了:老甘怎么啦……差点打起来。我们定西人很争气,现在有不少在各工种掌握了较强的技术,从基础到框架,砌墙、抹灰整个主体完全拿得下!这会的当地人对我们也是寡目相看了,再有人问:哪里人?就会骄傲的回答:定西人。是啊,定西人的实在,定西人的善良,定西人的勤劳智慧得到了在很多地方高度的评价。老甘怎么了,农民又怎么啦,拔地而起的高楼,独特别致的公园,这么美丽的城市不能没有我们定西人的辛勤劳动!

秋末冬初,工地上的活路也慢慢的少了,工友们陆续也要回家了。家,是多么温暖、多么温馨的地方啊!离开那么久,终于要回我们定西了!当列当驶进甘肃境内,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好难过,好激动、还是好高兴啊……近乡情更怯,那是一种漂泊太久的归属感吧。总之,能见到亲人了,能看到生我养我的故乡了,那种感觉温暖又踏实!

虽然今年家乡遭受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但只要我们坚持奋斗,努力拼搏,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目前,国家对农民工工资很重视,在此,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关注农民工的生活,不拖欠我们的辛苦钱!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变的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爆料QQ:2287469974  

商务合作:13993270117

在定西

微信号:zaidingxi

介绍风土人情,关注家乡发展。

(长按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昨日头条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