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院风貌】高手在民间 ——记“中国乡间医人、医事、医史”口述史调研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11 14:03:23

2016年,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集结了口述史调研小分队,同学们在寒暑两个假期,怀揣着外(Fang)出(Jia)调(Hui)研(Jia)的激动心情奔赴各地、深入基层,探寻曾奔走于医务工作一线的老赤脚医生们,进行沟通访谈,搜集中国六七十年代乡间医事、医史的一手资料。



#口述史#

杜纯雪·陕西:通过与当事人对话,我了解到跟更多更真实的历史信息,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doge]~

孙长江·河南:口述史是鲜活的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关注民生,服务社会。


相比于带有“机构”味道的一般历史文献,口述史则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它充斥着大量的个人经历、饱含细腻感情和人事细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倾听历史亲历者说出他们的故事,面对面的交谈让人感受到历史就在眼前。一名优秀的八卦小能手通常能比一般人挖掘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呢!


#高手#

姜佩君·山西参加了这次走访调查之后,对赤脚医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句话就是:高手在民间。


赤脚医生是我国医疗农村卫生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印象中“一根针、一把草”的赤脚医生们,经历过卫校的多轮培训,具备相当的中西医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偶尔还自带祖传秘籍的加成。他们在建国初期,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对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了巨大贡献,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改善,使亿万农民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 


#感动#

曹阳·内蒙古其实无论是现在的医院大夫、还是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都在尽自己所能给民众解苦济痛,医生的道德体悟和职业精神令人感动。

宋洁·山西口述史调研与其说是一个搜集史料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可以静静聆听那些生命守护着的平凡与温暖的机会。

陶阳·甘肃我采访的第一位赤脚医生是家乡一位76岁的老爷爷。在访谈之前,我眼中的他只是个会抓点中药的老郎中,而随着访谈的深入,我充满震惊,震惊于这位老医生的人生经历。我还记得当时给这段访谈做的总结:“我尊重您,并且因为这次访谈而终于认可您的价值。”就像李化成老师说的,做这类田调是可以提高你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感知度的,你会体会到他们的真正存在。我觉得,这就是口述史调研最动人之处吧。


受限于时代条件,赤脚医生面对的是交通闭塞、缺医少药、技术条件落后等各种困难,作为贫下中农唯一可依靠的医务人员,他们克服生活之艰辛,背着药包来往于大山深处。在八十年代初整体形势变化后,许多没有转向个体经营的赤脚医生们也仍然继续在义务为乡民服务。 


#能力#

王秀·河南一开始参加口述史调研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很多,对它的形式、意义、价值也没有太多想法,只是希望假期可以有些事做。第一次去采访,即使对方是从小就认识的医生,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有一些压力。所以迫使自己去思考去完善,也就慢慢的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所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却为自己行动着感到无比开心。

赵静·河南做口述史调研其实是很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的。对待不同的调研对象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怎样的沟通技巧,都要随机应变。另外,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显得尤为重要。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做口述史调研,虽说也做了些准备,但与人交谈的时候就能明显地感到自己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很难抓住调研者提供的那些零散的东西。


大多数同学第一次做口述史调研都感到有些紧张,觉得不太好意思,以怎样的口吻去问?问些什么?问题是否唐突?……但其实只要大胆的开口问,就成功了一半。越到后来也就越觉得思维打开了,访谈也愈加顺利。    


经过最先两轮的调研尝试,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心和它的调研小分队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套路和丰富的经验,在此也号召广大寒暑假还在家躺尸刷手机的同学们,请毫不犹豫的加入到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口述史调研实践中来吧!

附:口述史调研精彩图集

乡村医疗室内景

乡村医生藏书展示

口述史调研座谈会暨颁奖礼

详细信息请关注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网站: 


责任编辑/徐敏婷

审核/祁潇潇

指导/洪海安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