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前世今生|看全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08 10:47:55



《罗刹国》剧中面具


一个古老剧种的流传


皮影戏,「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通过灯光将兽皮或「素纸雕簇」的平面影偶的影像透映于幕窗上并配以音乐和唱念来表演剧情的民间戏剧。是中国民间盛行多年的古老艺术形式。2011 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据孙楷第在《傀儡戏考源》中记载,皮影戏始起于唐朝或稍晚的五代时期(约七八世纪)。时值盛行,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讲宴时广泛使用影人,以其为死者的灵魂,存亡超度。在早期,皮影主要被巫师、方士、僧侣、萨满等人用在其「借影还魂」的法术中,之后,逐渐成为舞台表演形式。


皮影戏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从黑龙江、河北、到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甚至广东,都有这一艺术形式的存在。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偶人表演,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不管是制作工艺,还是表演形式,皮影戏都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以及艺人们的卓越智慧。


皮影的制作过程,从选皮、制皮、画稿,到镂刻、敷彩,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先将兽皮处理,使皮革呈半透明,画上所需人物,经过雕刻、上色,便制成了生旦净丑。影人的四肢与头部用线联缀,表演时活动自如,更加上光影与音效,飞天遁地、隐身变形,无所不能。而制造出这样奇幻效果的皮影艺人则更是技巧高超,既要操纵影人,又要能说会唱,还得乐器伴奏。在方寸舞台上,皮影的武打上下翻腾,出神入化,文戏则缠绵悱恻,激昂慷慨,尤其是奇幻的神话题材,更是皮影戏最擅长表现的。于是,很长时间以来,皮影戏都是深受观众热爱的戏剧形式。


皮影制作流程


皮影的制作与雕镂有着严格特殊的工艺过程与方法。一般要经过:



刮皮子

将驴或牛、羊的皮剥下之后,放入凉水盆中浸泡三至四天,泡透后绷平,用刮皮刀刮去皮外面的毛及皮内面的油肉。



浆皮子

将刮净的皮张用微热的水泡软后搭起使其阴干。再把配置好的糯米饭米汤刷在皮面上。待阴干后放在炕上压一宿,烘干后即可用于雕镂。



选皮

用于刻影人的那一部分皮子,都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刻头楂的皮子要薄且透明,刻戳子的上节亦需薄软,以便于操纵时灵活多变,腰节稍厚,下节两腿及有关场片道具则需厚皮。



雕镂

民间的刻影艺人们往往是靠传统的造型图式做底样,将皮子放在图样上面,依图谱式样用铁针划出轮廊,然后用小刀在垫着蜡板的皮子上雕镂。


(上图)韩非子剧社的艺术总监韩星向我们展示了雕镂皮影的过程。


《拖拉机》剧照


《水漫金山》


视觉装置《璀璨》


韩迟、韩星


一个年轻剧社的成长


虽然皮影戏历史悠久,但在今天,这门艺术的发展前景却并不十分乐观。在经济压力和社会潮流的冲击下,很多皮影艺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然而,也有不少人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皮影戏发展的可能性。韩非子皮影剧社就是其中之一。


剧社的创始人韩非子(当时的身份是位编辑)在一次偶然的采访中接触了家乡的皮影艺人,了解到家乡双城—黑龙江皮影艺术故乡,以及皮影艺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于是,热爱传统戏曲的他,在 1992 年投资创办了「双城民间皮影艺术剧社」,也就是「韩非子皮影剧社」的前身。他还把全家都拉下水,让女儿韩迟、儿子韩星跟着老艺人学习皮影制作和表演。


1998 年,韩非子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一双儿女放弃了自己本来的学业,来北京发展皮影事业。最初日子非常艰难。韩非子皮影剧社社长、韩非子的女儿韩迟这样回忆,「一开始找不到定位,没有方向,感觉没有出路。」传统的皮影戏形式,在喧嚣的北京城里,很难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韩迟姐弟想过「逃走」,但最终,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责任感,还是把他们拉了回来。


「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们开始意识到皮影想要发展下去,就必须在艺术上做创新和改变经营理念走商业。」2004 年剧社推出了《小猫种鱼》的一个小戏,将皮影与木偶结合,发挥两种形式的特点,在当时算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和法国导演萨拉·奥本娜的相识。对皮影的喜爱,让他们开始了共同的创作。韩迟说:「我开始觉得自己找到了灵感和思路。」这样,一个联合了中国和法国戏剧人、结合了皮影和京剧的跨界创作《灯官油流鬼》诞生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欧洲巡演,这个戏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也奠定了韩非子剧社的艺术主张和发展方向。


《灯官油流鬼》


打破小舞台的局限


首演于 2009 年 6 月的《灯官油流鬼》,将京剧与皮影巧妙融合成一出充满神奇色彩的鬼戏。本剧取材传统剧目《铡判官》,讲述了灯官油流鬼路见不平,请来包公为冤死的柳金蝉伸张正义的故事。


在舞台调度上,这个戏打破了传统皮影戏的小舞台的形式,采用了三块可移动的大银幕来调动舞台的空间感。由于这是一出皮影和真人结合的戏剧,所有传统皮影舞台的结构都被打破,让真人、影人与人影虚实之间变换自如。为了适应总长度将近十米、高度近三米的大舞台,这出戏使用的皮影道具也是特制的大尺寸影人,对于皮影表演者来说也增大了难度,好几场戏都需要一溜小跑才能完成。


这出戏对灯光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真人表演需要正面打光,皮影则是背面打光,如何让正反方向的光不冲突,来自法国的灯光师也经过无数次试验,才得到了最终的完美效果。


今年,韩非子剧社还在肢体戏剧导演赵淼合作,将皮影与赵淼戏剧中常常出现的「面具」加以结合,创作出了新剧《罗刹国》,使皮影的神秘感经过肢体剧演员的演绎,产生新的舞台魅力。


剧社不断大胆尝试所有可能性,就像韩迟所说:「每一次探索都在给我们积累经验,让我们知道每种结合的利和弊。也许这种艺术形式不适合这个戏,但可以大胆把它放到下一个戏里。」


让操偶者走向台前


2015 年,韩非子剧社跟德国导演马蒂亚斯·贝克合作了跨界偶戏《拖拉机》。贝克导演是歌德学院驻留的艺术家。他既是偶师,也是偶戏导演。他来中国,正是想探索偶戏的可能性。当他最初提出和韩非子剧社合作时,韩迟有些迟疑。首先,这是一个短期项目,要求在 15 到 20 天之内完成,而且这个戏在艺术上创作的难度很大,文学脚本是现代诗体,需要转化成舞台剧用影偶的方式呈现表演,舞美运用后现代极简主义手法表达,演员需要间离化的表演。这是韩非子剧社从来没做过的。但是,导演的诚意与这个项目的探索性,最终促成了这次合作。


《拖拉机》这出戏特别之处,在于它让偶戏演员走到了台前。「因为国内大部分傀儡戏演员都没有受过专业戏剧舞台表演的训练,所以离开手中的道具来表演剧中真人和大段的台词,于我是从来没有过的尝试。」韩迟说。但德国导演就是想挖掘偶戏演员在舞台上的可能性。于是,韩迟不但操纵着偶人农民,还扮演了医生的角色。


15 天,排出了一个 40 多分钟的戏。三个真人和两个皮影之间不停地转换。一会儿是真人医生,一会儿是皮影农民。在角色当中互换互转,跳进跳出。

对于韩非子剧社而言,这个戏让他们更加大胆地在艺术上探求无限空间。「创新有无限的可能性,关键就看你敢不敢接受挑战。事实证明,我们的这个团队不止在接受各种挑战,更是在努力地在艺术层面创造着。」



静中有动的皮影画作


「韩非子剧社最擅长的是做视觉,我们要把舞台呈现的画面,带到博物馆。让观众看到的不只是平面的展览,而是能有舞台上的视觉冲击。可观、可感、可知,这就是我对展览全新的理念。」韩迟表示。2016 年 4 月,韩非子剧社携手中国青年画家赵凯,创作了「百年风华影橡海淀」的跨界视觉装置作品,运用水墨的悠然意境和皮影的光影之美来展现海淀深厚历史与文明的视觉场景。


2017 年,剧社创作的视觉装置《璀璨》亮相「文化天桥·艺术新春」民艺生活周。这一作品根据我国地域特点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转换成方便解读的影像,「用皮影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法,从物的角度重新审视、展现华夏文化的璀璨夺目。」


经过思考、彷徨、疑惑,年轻的皮影艺人们正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发展的道路。「不管在艺术创作还是经营理念,韩非子剧社都保持了一个开放的心态。为了让自己热爱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在我们的时代活下去。」韩迟说,「我觉得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当下找到皮影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之路,在找路的过程中,我们不会放弃任何的可能性。」这一年来,韩非子剧社一边做皮影的推广工作,一边到各省市开展了一系列民间调研,希望能够学习挖掘更多的优秀传统技艺。韩迟说:「我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着急要做出什么了。我觉得,真正想在这个行业里做下去,要踏实下来,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我觉得自己差的还很远。」


东北皮影造型特色


皮影戏在东北地区流行很广,遍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流传的时间也较长,是满、锡伯等北方少数民族民间颇为盛行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东北民族皮影艺术中,保留和积淀着北方渔猎文化、原始文化的深厚内涵,在皮影的造型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号程式。如影人头楂和部分戳子(影身)及场片上的鸟、鹰、鸡、雉鸟等禽类形象,鱼、龟、蛙及牛、马、鹿、虎等鱼类、走兽类形象;还有许多具象的纹样符号,如,日、月、星辰、树木、石榴、龙凤、蝴蝶等:以及大量的抽象纹样符号,如,太阳纹、葫芦纹、万字纹、勾云纹等。在这诸多的符号程式中都寓含着北方先民天体、星辰信仰、灵魂与精灵信仰、灵禽崇拜、山林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祖气崇拜及民间世代相传的阴阳生殖崇拜、祈福求祥信仰等古文化思想。


东北民族传统的服饰特征在皮影造型中也有较明显的体现。皮影的戳子、头楂造型也极具东北少数民族人的形象特点,细眼睛、长鼻子、尖嘴等等。东北少数民族皮影头楂的色彩可分为红、绿、黄、白、黑五种,以深浅、浓淡、勾勒、平涂、润染为主要赋色手法。


影人头楂的颜色本身分别标志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忠义英俊者便用枣红及近赤色,勇武豪放者多以绿色勾勒,正直无私者配以黑色脸谱,神异怪杰者多为黄色脸谱,专横阴损、心术不正或坐监犯科者勾白脸带横线,配以浓眉、吊角豆眼仁等等。


在影人头楂的镂刻中,一般文质生、旦等多采取阳刻,以极其流畅、自然的线条勾勒人物的股谱,展示人物的性格,显得清秀隽美。而对于丑角及花脸黑头等角色,则大多采取线刻(阴刻),保留面部较大的面积,以便渲染着色、勾画脸谱。在戳子的大面积实体上,多以镂空的细线条来形成间隔,以分别图案色块并且表现人物形态结构纹理。





lofficiel.cn  我 们 期 待 与 你 相 逢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