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迈入智能时代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27 16:35:06



智慧医疗能够使智能化的医疗服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智慧医疗希望达到的目的。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发展智慧医疗一定要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要明确服务模式的创新”。在2016年5月14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县市医院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如此表示,与会专家也利用案例分析了医院智能化发展的实践情况。

宁家骏表示,建设全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是国家既定的重点工程,而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互联网+”的重大机遇,“互联网+”则可以助力新型智慧医疗和全民健康保障建设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有待提高,反映在医疗方面就是“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互联网进入了“答案时代”

宁家骏认为,当前健康保障是群众要步入下一个阶段小康社会的最大需求,但面临着诸多严峻形势。

其中,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慢性病防控任务艰巨;严重精神障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危害;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群体性职业病事件等问题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井喷式的需求增长;医疗服务体系尚不能满足群众健康管理的需求;新农合难以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农民工异地就医垫资负担重等。

他还对全民健康保障某些症结进行了分析,如:医疗、医保、医药之间没有建立协同工作体系,造成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有效协同;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协同机制,医防结合理念和工作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缺少有效的信息引导;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短缺,但又缺乏有效优化和合理利用;基层卫生人员总量缺乏,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急需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能力亟须提高,手段亟须改善。

“十二五”规划把全民健康纳入了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重点任务。其中重要信息系统中,首要的就是全民健康保障,要提高三大能力——卫生服务能力、。以服务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为着力点,实现跨机构跨部门信息共享、上下联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多部门合力解决社会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为此,着重以主索引为基础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包括新农合)、药品供应保障、卫生综合管理五大卫生业务应用的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即将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当前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的发展趋势。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其中,新技术背景下的信息化与创新将成为新形势下最大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世界面临着四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化、全球信息化和信息智慧化,其中智慧医疗是信息智慧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价格不断下降、能力不断增强的移动计算设备和互联网连接,使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推动互联网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许多咨询机构预测,2015年移动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达到十万亿元。在生活方面,像远程健康监测,可以使得治疗成本下降20%。

然而,当前全民健康和医疗服务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从发展环境看,有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慢性患者增加等。从发展基础来说,包括:人均医疗资源较少;分级诊疗体系异常,为倒三七模式;医疗信息化发展属于第二阶段初期,部分医院领先;远程医疗仅能在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健康管理成为医疗健康互联网化的主要切入点。

全民健康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使得医疗健康的需求激增,需求和资源又不匹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如此以顺应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宁家骏认为,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转型创新来支撑发展的新阶段,发展“互联网+”既是社会治理的稳压器,也是发展方向的转换机制、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民众的紧迫需求是智慧医疗建设的基石。但宁家骏指出,总体上看,我国智慧医疗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当前一些智慧医疗项目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不少项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并没有聚焦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少项目还出现了乱贴智慧标签、投入产出率低的问题,也出现了有口号无内容、有规划无内涵和有项目无需求的困境。所以,发展智慧医疗要满足民众的实际紧迫需求,明确服务模式创新,而且能够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抓好一项机制,召开大数据部际联席会议;落实相关的政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目录指南;建好一个平台,也就是建好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施一项工程,即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推动创新改革试点,即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宁家骏表示,互联网和大数据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变,颠覆了传统,激励了创新,缩短了时空。整个互联网进入了“答案时代”,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黄金时代——一个高效的最优化世界。

落地的云医院

云医院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方式。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朱福通过该院的实践认为,云上的分级诊疗,是使新医改落地的创新模式。

2015年12月16日,上海首家云医院在徐汇区中心医院正式开张。据悉,在线上的徐汇云医院里,各科专职、专家医生团队通过视频音频,可以与用户“掌上面对面”“视频面对面”,完成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团队可进行咨询、康复、指导和随访。同时,线下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基于线上的预约功能,线下“到院优先服务”全程无缝对接。线上线下为患者提供全程医疗健康服务。

据了解,这个平台以徐汇区中心医院为纽带,让二、 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的专家及全科医生为养老机构、家庭病床、社会药房、工会会员、远程医疗机器人端及每一位个体使用者,提供全程医疗服务。

目前,徐汇云医院已实现了预约、咨询、医疗、查询、支付、互动等多个环节的服务。据朱福介绍,落地的云医院有八大功能,即视频看医生,“远程心电、影像、检验、病理”融远程医疗范畴,诊前诊后云随访,全程云健康管理,云支付,云配送,云预约,云挂号。具备四大优势,即线上线下优先优惠,虚拟医院+实体医院的互融互补,基于云医院的医养结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科研服务、推送服务及决策支持。

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朱福认为,云上的分级诊疗是使新医改落地的一种创新模式。“我们的基本思想是实体医院+虚拟营运的模式”。

他还分析了虚拟云医院和实体医院的优劣势。他认为,虚拟云医院的优势包括:线下不可及,线上可覆盖;数据互联共享,人力协作共享;低成本,高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手段。劣势是:目前只能覆盖轻中症患者。实体医院优势包括:对于传统模式,百姓习惯相信;覆盖检查,重症抢救、住院手术。劣势有:成本高,效率低;单纯传统模式实践仍未能解决医改难题。

目前该医院合作的单位有上海市总工会,汇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90家零售药店,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徐汇区教育局50家学校、民政养老院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还有甘肃省的一部分县级医院、护理站和沃尔玛的山姆店、迪斯尼,此外还有居委会、求助站等。尤其是为养老院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便捷、规范的医疗,更是解决了医疗“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云医院”模式下的“云养老”医疗解决方案。

朱福表示,智慧医疗能够使智能化的医疗服务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智慧医疗的目的。

朱福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医疗之根植入到老百姓的手机里,使医疗服务在老百姓的心坎上生根发芽,365天全年无休,云急诊24小时开放,“有什么投诉,直接下载APP就可以了。所有的医生都是真实的头像,患者也是真实的”。

借助信息化开展精细化管理

“现代化是所有医院发展的目标。但是,现代化不是靠新大楼和新设备堆起来的。管理水平是现代化医院的核心内容,精细化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热点,也是医院量化绩效考核的前提,信息化是精细化的前提”。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从云端到医院内部的角度分析了怎么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帮助医院开展精细化管理。

医院精细化管理特点是数据采集、流程追踪、量化绩效和科学决策。王韬认为,信息中心是医院管理的参谋部,其不只是收集数据,重要的是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并提供建议与决策支持。“在北京天坛医院,对信息的定位评价是医院的一个参数。信息不仅是一个技术,更是一个医院的管理人、一个决策知情人。”他说。

北京天坛医院在各领域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探索,包括患者服务精细化、医疗管理精细化、科研教学精细化、运营管理精细化等。以患者服务精细化为例,围绕患者服务,提出一系列问题,并进行分析。如关于预约情况,需要将预约率、爽约率、预约与实际来院时间对比分析。关于就诊情况,需要对挂号等待时间、就诊等待时间、医生诊疗时间、缴费等待时间、取药等待时间、整个就诊花费时间进行分析。

“信息化不是单纯保存一下数据,要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出在什么环节中,然后告诉主任、告诉相应的科室,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才是信息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王韬说。

建立远程医疗新业态

分级诊疗已经成为我国医改的重中之重。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卢清君表示,分级诊疗的挑战是无序医疗:患者不愿被分级,因为他们都想找最好的医生;医生薪酬不分级,导致逐利机制虹吸患者。其中的问题包括医生培养缺乏同质化和医保制度缺乏人性化等。当分级诊疗推行不下去的时候,要考虑用医疗资源进行解决,“互联网+”概念,成为一种模式、一种社会行为的共识。互联网为医务人员的善良、职业精神、社会责任赋予了一个新的技术表达方式,具有现实的、可及的意义和较高的技术标准。

他分析,为了做好医疗,要提高质量,而质量是靠技术来保证的,所以远程医疗不但要提高信息技术标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医疗质量的规范,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与医院现实工作相衔接的远程医疗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医疗质量以及医疗安全。他指出,建立一个合法、合理、和谐的运行机制尤为重要。

“互联网+”的到来伴随着新的问题,许多互联网企业在推行互联网医疗的时候,把医疗本质抛在一边,更多的是提供信息的服务,导致大众对于互联网医改的偏见和误识,紧接着,互联网医疗的很多巧立名目、虚假宣传、移花接木等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

分析对比了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以及移动医疗的异同点后,卢清君认为,远程医疗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为远距离患者提供的医学帮助,其内涵是远程通信提供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外延是应用医学知识提供的一切医学指导、照护和帮助。而互联网医疗的内涵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医疗活动,外延则是互联网提供的医疗咨询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卫生信息咨询、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就医导诊、在线病历信息、检查结果报告、在线教育等。移动医疗是通过移动技术和设备提供的医疗。移动可视通讯、移动查房、移动监测、移动互联网等。当然移动设备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数据采集技术的可靠性,通讯的稳定性,如数据丢失,对数据解析和呈现能力等。

“要想真正实现分级诊疗,首先要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从三级培训开始做起。医疗同质化的问题,认为医生连一个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如何做到同质化,所以远程医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专家不离开他的工作岗位就可以培训基层医生,让基层医生不离开他的工作岗位就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卢清君说。教学查房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有效机制。例如远程教育查房,通过这种查房可以带动远程门诊,可以建立有效的病例数据库,建立上下联动的学科机制,通过远程培训将大医院的学术内容辐射到基层,更好地做好慢病防控体系。也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建立不同的体系,比如基于影像资料的远程诊断体系。还可以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平台,这样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标准化,更重要的是“专家只要有一台电脑,只要能上网,他就可以在飞机场、在高铁上、在会议室完成离线的会诊”。

他表示,由此三甲医院就可以建立一个方便患者就近就诊的、就地转诊的协同网络,大型的临床研究就可以在这些网络里实现,技术也能推广,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远程医疗的新业态。“让教学医院真正担负起教学医院应该承担的责任,真正起到医疗、教育、科研、疾病预防方面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开展更多疑难病症的诊治,建立有效合理的技术标准,带领更多的高级人才,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学科协同作用,分级诊疗才有可能实现。”卢清君说。

医疗同质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谈到分级诊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副院长范隆华认为,基于医疗同质化的分级诊疗探索,其中至少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分级诊疗,一个是医疗同质化,还有一个是背后的问题是医生的积极性,一个工具是网络信息化。

范隆华表示,在牵涉到生命、健康的大事上面,群众在用脚投票。医疗同质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医疗技术的同质化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基石,心理辅导和治疗、温馨服务不可或缺。

此外,从产业发展环境角度看,飞利浦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胜裕认为,在健康科技的领域可以看到有几个重大的趋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医疗资源紧张,倒逼着把医疗效率、医疗质量、医疗成本及医疗品质的管控做好,现在的消费者也由于数字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我健康意识有了越来越高的管理,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自主健康管理的方法。加之在互联网以及数字化推动的情况下,把整个医疗健康的需求,从过去产品的需求,推向以软件服务为支撑的体系,因此,这些大的产业的趋势,驱动了整个行业的挑战,但是也同时带来了很多服务机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