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尚礼‖乡村的玉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11 10:26:26

乡村的玉米

老泰山打来电话,说在村里的班车上捎了几个嫩玉米,让我记着去取。忙乱中赶到车站,从司机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半袋玉米,一股浓浓的泥土气息,我彷佛嗅到了甜玉米刚被煮熟后,从锅里散发的那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记得在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玉米,三月底送粪翻地,四月中旬整地覆膜,五月初放苗施肥,六月上旬打岔匀苗,等到了初秋季节,坡上坡下,山头川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苗子,一大片一大片,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庄稼地里,似一队队即将接受检阅的士兵,顶着烈日雄赳赳,气昂昂,笔直高大,威风凛凛。入秋后,经过两场秋雨的浇灌,扬过花、抽过穗的玉米秆,一个个挺着大肚子,孕育着粗壮饱满的玉米宝宝,等待秋收后颗粒归仓。

记得小时候,我家每年也要种半分地的玉米,春分一过,母亲便一个人忙前忙后的准备。等到春播的时候到了,如果恰逢周末,我们姊妹三人就在母亲的指点下,洒粪、挖地、整地、下种、覆膜……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忙前忙后。如果没有人帮忙,母亲就和邻居结伴播种,今天给这家种,明天给那家种,后天又挨到我家。在紧蹙短暂的播种时间里,母亲在合作搭伴的方式下,忙忙碌碌的播种完了玉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每天都要到地里放苗子。两周后所有的苗子都破土而出,很快便长的亭亭玉立,肥壮结实。随后,母亲每天又到地里去拔草,等到苗子漫过脚踝,再一颗一颗的匀苗、施肥、壅土,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照料,百般呵护。到了金秋七月,漫山遍野的麦子熟了,到处一片黄澄澄的丰收景象,此时玉米秆也长得高大挺拔,迎风而立,钻进地里几乎把人淹没。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深秋已到,当我还沉浸在麦收后,背着大人们烧玉米棒子带给自己内心快乐的同时,秋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偷偷又向前溜了一大步。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时,玉米熟了,叶子黄了,秸秆也如一位年少无知的孩童,经过风风雨雨的锤炼,显得深谙世事,老练精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青春的无穷魅力。哗啦啦…哗啦啦…又是一阵秋风吹过,挂满棒子的玉米秆迎风摆动,急不可耐的期待着农人挥镰收获。

风朵奔涌着,把一缕缕七彩光线尽情的倾洒在玉米地上,似月光形成的一道道水流或者瀑布,远远望去犹如万千条美丽的弧线,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田野上,溅起片片素雅柔美的白光,薄薄的雾霭,淡淡的清幽,清凉微漾,宛如一片漂亮的乳汁融聚的月光湖,给人一种温馨、恬静和幸福的感觉。

转眼间,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来临,鸟儿低旋在玉米上空歌唱,玉米和人们仿佛一起进入晨光。于是,各家各户磨快了镰刀,拉上架子车,背上背篼,挎上篓子,迫不及待的来到自家的玉米地里,经过一番挥汗如雨的劳作后,大片大片的玉米倒伏在地上呻吟着,泛着热气、绿汁和青草味道,摞满田间地头,装满驴车马车,然后一趟连着一趟,高高兴兴地运回家里,撒满房前屋后,堆满厅堂院落。

在随后的日子,不等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准玉米棒子晒干,人们便坐在棒子堆前,一边拉着家常,聊着收成的好坏,一边剥去玉米身上层层包裹的漂亮外衣,只留三四个或四五个叶瓣,方便后面辫上架。

几天以后,人们眼前成堆的准玉米棒子逐渐减少,替而代之的是露着黄澄澄、金灿灿饱满颗粒的玉米棒子。满脸喜容得农民人,又从房屋背后搬出马鞍式或三角架式的玉米架子,找个庭院里通风敞亮的角落支起来,然后把一个个脱去外衣的玉米棒子,三个一把,五个一簇,顺着架子上的钢丝绳,一个挨着一个,一簇挤着一簇,组成一串串金光闪闪、光芒四射的玉米攒。

此时,村子里便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顺着山坡地头和树林空隙远远望去,乡村被一绺一绺的金黄点缀,别是一番西北农村独特地秋收景致。

万物成熟,硕果累累。五彩斑斓,美丽迷人的深秋,是春华秋实收获幸福的季节,带给人们的更是心情的愉悦和丰收地喜庆,富含诗情画意和浓厚的北国风味,令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带着恋恋不舍和无法释然的情感,清凉醉人的金秋转眼过去了。

一个多月之后,一场白皙透亮的鹅毛雪花,在人们期待的眸子里轻轻洒洒地漫天飘过,冬的脚步不知不觉来临了。玉米攒静默在小院里,紧紧偎依着乡村,偶尔也在冬日的阳光下轻轻地打着盹儿。更多的时候,却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暖洋洋的阳光抚润下,蹴在庭院门口或墙院角落,披着金色外衣,头戴织满“寿”字的黄绸缎帽,注视着乡村,温暖却不失生气。

几场更大的雪花飘过,那些金黄醇厚的玉米攒被雪花完全覆盖,与山川大地房屋树木融入一体,尽情的谱写着冬日的恋歌,优美恬静,凝重缜密,犹如潺潺流水般掠过人们的心底,深含疼爱与怜悯,被如影随形的热情强烈的包围起来,欲罢不能。

尤其是雪化后,雪水顺着玉米棒子流下来,结成锥形的冰棒棒和冰凌子。偶尔淘气的孩子走过来,用手轻轻的捅下来,唆在嘴里品尝,或是摔在地上,让它碎成一片一片,总能换来许多一惊一乍的笑声,却不小心惊起了躲在玉米架背后贪嘴的麻雀,扑啦啦一声,便飞的无影无踪,没了痕迹。

经过整整一个冬季的沉静之后,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太阳醒来了,气温逐渐回暖,玉米攒也就走过了冬眠的终点。离下地还早的农民人,把成串的玉米摘下来,坐在火辣辣的热炕上,一个棒子一个棒子的搓下玉米粒,然后摊在院子里,等到晒干后装进口袋,放入库房。

等到用的时候拿出一两袋,磨成酥滑细腻的玉米面,做成馓饭、搅团、拌汤、锅塌馍、玉米粥等花样繁多、香甜美味的食物。香气顺着橱窗串出院落,穿过房前屋后,场院树林,并在袅袅炊烟的升腾中,香透了整个村落。

特别是到了“二月二”、“五月五”等农历节日,我们舀上几缸子精心挑选的玉米粒,拿上柴禾、糖精、布袋子,来到村头的东明家,架起爆米花机,随着“砰…砰…”的爆米花声响起,全村都弥漫着浓浓的爆米花香,洋溢着节日的欢快喜气,荡漾着孩子们的幸福笑声。

在那个生活基础还不太富裕的年代,也许从孩子们浅显地认识里,在玉米地里的玩耍、烧玉米棒子、爆米花等简单的事情,就是我们最大的生活乐趣,也是童年中记忆最深刻的生活细节。但是,玉米对于乡村的大人们来说,却有着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从四季轮回,春播秋收,再到三餐充饥,养家糊口,无不包含着对生存的丝丝敬畏。

那一垛垛高大结实的玉米攒,一个个丰润饱满的玉米棒子,里面不知浸透着多少汗水和付出。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的乡亲们,面带金黄黝黑的笑容,行走在田间地头,辛勤的劳作,默默地耕耘,再苦的日子,有了玉米这些农作物的交替成熟和丰收,生活就有了滋味和盼头,生命也在这碎琼乱玉般的感动中,越过越瓷实,越过越踏实、幸福……
作者简介
 
 
白尚礼,男,70年代末生,甘肃天水人。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创作以散文为主,诗歌、小说为辅。作品散见百余种报刊。有作品被数十种选本收录、选编。获各类文学奖项若干多次。出版散文集《岁月无声》和《泥土的声音》,文史集《铁堂峡》,主编《天水诗歌双年展(2014—2015)》等。
长按二维码关注
“秦州微刊”
征稿启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