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即将举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0 13:19:07

由嘉峪关市主办,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的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羌学学会、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协办的“丝绸之路彩陶暨嘉峪关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简称论坛)将于2016年11月在嘉峪关市召开,目前一切筹备活动都已经就绪。

这次论坛的具体活动时间安排:11月8日,全天报到。9日参观:1,黑山岩画,2,魏晋墓室壁画。10日早上9点半举行开幕式,10点论坛开始,下午继续。11日早上与会学者返回原单位。

这次论坛的主要内容:

马家窑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嘉峪关历史文化研究

马家窑文化的创造者——古羌人与丝绸之路文化源头相关研究。

  这次论坛有一个亮点:

马家窑文化的族属问题,马家窑文化的族属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古人类并不能与我们现代民族概念形成直接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民族概念来解读马家窑先民,马家窑先民也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现在可以解读的族类线索,比如可以解读的文字符号、图画族徽等信息,我们先前已经做过的所有解读都属于推测性的,并无考古学、文化学和民族学意义上的准确论证。就算从体质人类学上的研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族属研究的实质性证据,最多可以让我们知道马家窑人的人种归属,也就是说可以判断他们是欧罗巴人还是蒙古人。

然而马家窑文化的族属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虽然我们无法讨论马家窑人的民族属性,但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讨马家窑人,也未尝不可。比如学界曾从民族学的角度来推导仰韶文化族群是后来华夏民族的直系祖先,同样的,也有许多人士认为马家窑文化与古羌人羌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羌人是现代羌族的祖先,这毫无疑问是成立的,现代岷江上游的羌族是甘青地区古羌人迁来的,这有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材料为证。那么马家窑人是不是可以认为也属于古羌人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可以从马家窑文化及其承续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卡约文化、沙井文化等)中找到“羌”的元素。

羊是羌族的图腾,羌字和姜字就是牧羊儿和牧羊女,美字就是大羊,鲜字就是羊肉和鱼肉的味道,秦字就是养羊和种庄稼的,所以,上边一个倒写的羊字,下边是一个禾字,春字就是羊和太阳在一起,泰字就是羊有水喝,奏字就是羊对着天,蠢字就是羊前面的小虫。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有许多就是羌人的遗留习俗。

早在1940年代,夏鼐就在《临洮寺洼山发掘记》一文中指出寺洼文化与羌文化有关,他主要是从寺洼文化的火葬葬俗方面来讨论的。1979年,张朋川先生在《甘肃出土的几件仰韶文化人像陶塑》(《文物》1979年第11期)一文中介绍了甘青地区出土的几件人像陶塑,他认为甘肃地区从庙底沟到马厂时期的陶塑人像都是披发的发式,而殷周秦汉时期活动在甘青地区的羌族发式也是披发的,因此可以认为他们之间存在民族属性的承继关系。后张广立、赵信、王仁湘三人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出土的史前人形彩绘与陶塑初释》(《考古与文物》1983 年第3期)中进一步从披发、衣尾、火葬和白石崇拜几个方面来探查羌人的风俗,他们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代以至现代羌人的一些独有风俗就开始逐渐形成了,而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时期是古羌族系统的形成时期。而俞伟超更在《古代“西戎”和“羌”“胡”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和《关于“卡约文化”的新认识》两篇文章中认为,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是羌人文化的前驱,在湟水一带的唐汪、辛店文化是羌人的文化遗存,而卡约文化是以羌人为主体的西戎诸部落的文化遗存。按照他的意见,甘、青地区已知的诸彩陶文化类型都是古羌人文化遗存。

事实上,我们研究嘉峪关重要历史文化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的和马家窑文化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远、更宽广一些,我们就会发现嘉峪关不仅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发轫带,也是一个重要通道。从伊朗以东至甘肃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流域一级支流——洮河流域,再到渭河流域、汉水流域、岷江流域,直至长江金沙江流域,这些地方竟然也是马家窑文化的分布区和延伸区。既是一条长长的文化带,又是一条文化带上独具特色的文化节点。许多个文化节点互有传承影响,又随着不同特殊地理、气候、族群、水土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类。这里,我们要特别说到嘉峪关市内和近邻地域,就有火烧沟文化,黑山岩画,大片的魏晋墓室壁画群落,以及雄伟的嘉峪关城楼。这都是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颗闪光的宝石。
,如果我们把创造了这些文化的先民和马家窑文化的创造者们加以联系,我们就会有更大的视野,这不仅对研究是丑之路文化有很大的拓展意义,而且还能让我们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汉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由多族群形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当他们进入这个共同体,就会融入成为了一个叫做汉族的族群,当他们还处在各自古老的地域,处在边缘地带时,就会被称为各具体色的不同名称的族群。其实,如果追溯到两三千年、四五千年、五六千年、七八千年前时,他们都有一个我们当代人无法否认、无法规避的源头——古羌人,他是我们当代许多民族远古传说的“乡愁”。考察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独立形成的文化体系、文明体系。

  但是对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许多年来,由于大学学科限制、地区区划限制,独言自语妄夸优势,导致这一宏大话题难以有实质性突破。正基于此困境,我们筹划三年多,终于在此召开了,请来了各地区、多民族艺术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是为了打通学科限制、区划障碍,共同破解这一学术难题。

   这次会议的参会人员:对上述文化主题有研究的全国各大学学院教授;国家及地方考古研究所和国家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学者及各地相关研究单位和民间研究会研究专家学者。欢迎有志于此研究的朋友们关注此次会议,并可报名参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