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崆峒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3-12 14:13:00

哪座山可称得上是中华人文第一山?是“三山五岳”?是昆仑山?是喜马拉雅山?哈哈,都不是!这要问,中华先祖是谁?他就是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的黄帝。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那么,黄帝又在哪里修道、悟道、得道?可以这么说,那就是 —— 崆峒山

崆峒山 —— 属甘肃平凉地区,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属地,也是六盘山山脉的明珠。有人知道,六盘山,却不知道崆峒山。知道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站在崆峒山上,不仅望断南飞雁,还可以眺望800里秦川呢。。历经万里征程的艰辛,迎来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诗人心境是豁然开朗,胜似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是从诗人的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六盘山脉,以崆峒山最秀美,如同一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用“山川雄秀甲于关塞”来形容不为之过。难怪人文始祖黄帝修道与此;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这些在《庄子》、《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崆峒山还有许多不同时期的别称,在黄帝那会叫“望驾山”,是因黄帝驾临崆峒而得名,因为它可以眺望800里秦川;秦始皇那会儿叫“鸡头山”,也称“笄头山”。


,到了延安后又谱写了一首更为气壮山河的诗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试想,,没有登上这崆峒山,怎会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又怎么知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呢?崆峒山不仅是黄帝来此修道,秦皇汉武来此膜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来此屯兵避暑、木兰围猎。,“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崆峒山记载着中华文化的渊源历史……崆峒山集雄伟与俊美为一身,山连着山,寺庙连着寺庙。静乐宫、太和殿、三教洞、磨针观……寺庙亭台楼阁,都在崆峒山顶上,建筑各有特色,望去犹如琼楼玉宇,恰似仙境一般。难怪山门上写着“峻极于天”,登峰造极,动人魂魄。从“朝天门”起,到“黄帝问道处”的石碑前,再往上,抓着扶手铁链,上挂着一副副连心锁,游人把爱情的忠贞,悬挂在“仙境”之中,也许这是一种永恒的象征?!石碑书写的“上天梯”,更有超凡入圣的造境。伫立“天梯”前,仰望上天的路,石崖夹道,高入云天。在悬崖峭壁上盖的庙宇,犹如天上瑶台。

诗仙李白就有“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赞叹;诗圣杜甫有“主将收才子,崆峒足歌”、“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的吟唱。,又怎么只想起林则徐的悲壮诗句“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呢?民族英雄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伊黎,途经西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东西尉俟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淡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诚然,林则徐的心境与诗仙、诗圣的心境是决然不同的。而此时此刻的毛公与林公心境是相通的。当你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近代的中国就是从“虎门销烟”这一幕开始的……牢记1840年6月28日这个日子吧!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之后的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然而腐败的大清王朝,将林公发配万里之外的新疆伊利。从此,英军以尖兵利炮打开了这个五千年的古国大门。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的《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然而,,,无奈进行这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此时此刻,毛公与林公的心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是,林公壮志未酬;而毛公却有着“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去迎接抗日烈火的洗礼。“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中国积贫积弱,唯有持久战,唯有人民战争。在塞北,笳最能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敕勒也是塞北鄂尔多斯蒙古民族的一部分,描写着这六盘山脉的大后方,是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鄂尔多斯草原。这不,林公将其描写为“塞下传笳歌敕勒”再合适不过的。毛公对此坚信无疑,8年后,胡宗南率30万大军向延安压进,而毛公却将家园打扫干干净净,不慌不忙走进这敕勒之地……然而一位真正侠义之士,又怎能没有倚天宝剑呢?!有了这倚天剑,才能赶走东洋鬼子,才能打败蒋家王朝。林公的后半句真的是太好了,“楼头倚剑接崆峒”。是啊,从秦皇汉武,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效法黄帝悟道崆峒。静乐宫、磨针观,又将告诉他们什么呢?林公诗悲凉旷远,传神崆峒之峻险。所以,,“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赠给了中华人文第一山,有其深刻的意义。

来源:崆峒山智慧旅游  转发平凉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 迎 关 注

崆峒国医微信号:PLS--MJZYYXH

  弘扬民间中医药文化,传播民间中医药技术,中医来源于民间。 针灸鼻祖皇甫谧出生于崆峒山脚下平凉灵台县,崆峒山又称为道源圣地,中医的根基来源于道文化。为全面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把平凉民间中医针灸养生旅游做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关注我
微信号:PLS--MJZYYXH(←长按复制)

了解更多,请搜微信公众号“崆峒国医”直接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