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金山面朝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2-22 15:22:03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譬如建筑

土楼围屋、合璧碉楼、风情水乡,悬崖村落,千户苗寨……


△围屋


△碉楼



△江南水乡



△悬崖上的郭亮村


△徽派建筑



看够了地上风景,今天来看看地平线下的村落



黄土高原上

地平线下

一个深坑

几间窑洞

如此民居是为坑院

也叫天井院、地阴坑、地窑



这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居,因为只有“塬”这种特殊地貌才能成就地坑院。

塬是在黄河冲刷下,由土层厚且坚硬的黄土构成的特殊地貌,分布在黄土高原边缘。



这些深藏在旮旯里的“土东西”,常人或许根本想不到这些坑居然也能是人的居所。



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形容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地坑院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至今中国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坑院经久耐用,一个地坑院可居住100-150年左右,较早的院子甚至有200多年的历史,住过六代人。



在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坑院的身影,其中属河南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保存最为完好。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车从房顶过,闻声不见人”说的就是这个村子。



“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地下四合院”、中国民间“建筑奇迹”等等说的也还是这个村子。



比之江南水乡,精致不减半分,却多了一份厚重。



远远望去,只看见半截露出地面的树梢和忽隐忽现的地坑。



靠近地坑,有青砖围成一圈约一尺高的拦马墙,墙上搭着瓦檐,安全、美观,还可排雨水,一举三得。



在地上往下看,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有深约6-7米的方形深坑,坑的四壁挖有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通向地面的斜坡通道,即出行门洞。



看似毫无章法的窑洞其实大有来头,坑院的形制暗含风水和八卦的原理。“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吃不完”,宅后有依靠,叫“靠山宅”。



再比如,院子里各个窑洞按功能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门洞窑,按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



表面简单,其实建造这样一个四壁高耸,窑洞深深的地坑院,需要至少四五年时间。



窑洞要逐年开挖,因为一下挖10孔窑洞很容易塌掉。一次最多挖3孔,等上一两年,待挖好的窑洞彻底晾干后再挖其他窑。



挖窑时要全家老小一起上,还有邻居来帮忙,俨然“愚公移山”的现实写照。说花个几年才能挖好,但却能住几百年,相比现在70年产权却挨不了30年的楼房,值了!



平日里地坑院十分静谧,通向地面的烟囱炊烟袅袅,院子里晾晒的衣服等着主人来收,放学的孩子穿过幽幽门洞回家吃饭,生活就该是这个样子。



闲的时候,妇女姑娘们聚在一起,把心中的世界万物,通过剪刀和红纸剪出来,张贴到窗上,为院子增添一丝喜气。



春日满院花开,姹紫嫣红,蜂飞蝶舞。



夏日绿树四合,凉爽消暑,现世安好。



秋日微风静扫,玉米辣椒,一派丰收。



冬日银妆素裹,黄塬冰封,静谧唯美。



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好似镶嵌在大山里的一个个琉璃窗......



一排排串联而成的灶台,就像一列过山车。



结婚时,男骑马,女坐轿,红盖头,拜天地,这样传统的婚礼也不多见了。



当然还要吃好喝好。



看这货真价实的“十大碗”:红烧肉一碗、白肉一碗、猪头肉两碗、黄花菜一碗、海带一碗、豆芽一碗、粉条一碗、芹菜一碗、煎饼一碗......



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源:骑驴




读懂中国乡土建筑,满满都是文化!

2016最佳讽刺散文:霾是故乡浓(转)

斗拱:中国古典建筑里顶天立地的灵魂!

古建筑中的浪漫元素:女儿墙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