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活佛:独具特色的藏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23 10:13:27

多识仁波切——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朵什寺第六世寺主活佛,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雪域当代深孚众望的学者、藏汉翻译家和教育工作者,以现代语言为您诠释博大精深的藏传文化!



1、显密结合,以显为基础、密为究竟

唐朝时候,曾有一些西域高僧来汉地传播过下部密法,但后来绝传了。无上密则从来没有在汉土传播过。


现代有人写中国史时把净土宗归入密法,他有他的理由,但这还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念咒、念佛号是密法的一个特点,密法里很多密咒都是诸佛的名号。藏传里头,阿弥陀佛念做“阿木尔旦巴”。有阿弥陀佛长寿法等很多密法传承。特别是密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如果即生不能成佛的话,为了不堕三恶趣,就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弥勒的世界等净土佛国。有的人根据这一点,便说净土应归于密法,因为经常念佛号,就是念咒语,没什么两样。但是密法有相应的仪轨,有很多的观想,如佛身瑜伽、坛城等,这些在净土宗都不具备,不能叫密法。念佛号,可以划为密法,也可以划为显教,但是总的来说汉地念佛法以显为主,应该归为显教。汉地的华严、天台、唯识等十宗,发菩提心、行六波罗、修止观,都是显教成就的道路,完全是显教。


藏传基本上各教派都是显密结合,以显为基础,显教是密教的先行法,特别是菩提发心、出离心和正见,这些是必须的基础。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性空正见,那这个密法和外道的法就没有什么两样。


从翻译的经典来说,密法的经典占到《甘珠尔》部的60%左右,《甘珠尔》是;《丹珠尔》中密法占到78%,显宗的经典只占22%,《丹珠尔》是印度论师们解释的著作。


从修炼上来说,有修显教止观的,也有修密宗生圆二次第的,但总的来说是显密结合起来修。

2、经教上重五部四续,闻思修全面结合


五部:

(1)般若。大乘的核心是般若,般若思想精华的提炼总结是《现观庄严论》,这是的基础、根本。


(2)中观。主要学《入中论》、《中论》。因为正见是非常重要的,经论里说四众弟子在生命和戒行二者需要选择的时候,宁死也要守戒;而当戒行与正见二者需要选择的时候,宁舍戒行不舍正见。因为戒行比生命更重要,戒是的根本。戒就是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品德,这才是利众最重要的根本的东西。戒在在,戒不在就不在。但相对来说,僧戒、居士戒等戒行只是“尽形寿”,即一生的行为,而我们对佛的信念正见却是生生世世都不能丢弃的,所以正见更重要。如果没有信念正见,甚至没有戒行,任何人都可以拿上书本来讲佛法,那佛法与外道有什么区别?我是反对那种没有信仰的所谓的专家望文生义的瞎说。信仰和学问是一致的,只有在信念的基础上做学问,才能有扎扎实实的真学问。如果对三宝没有任何信仰,站在门外指手划脚、评头论足,他对佛学殿堂内部的奇珍异宝又怎能知晓?我们要树立正见,破除邪见,这就要用中观。


(3)《俱舍论》。这部论是的基础知识。“俱舍”即是“库”的意思。就像沃土一样,土里面什么都有,所以叫“俱舍”。如果不懂得俱舍的话,的基础知识没办法掌握。虽然它本身来自小乘教,掺杂了一些毗婆沙和经部的观点,但它是的基础,必须要掌握、精通。


(4)《因明论》,即佛家的逻辑学。佛学深奥难解,要用特殊培训的思维才不会理解错。用因明学的逻辑推理这把钥匙来开启佛学宝库且列为五部之首,始于宗喀巴大师,他的大弟子贾曹杰、克珠杰、根登珠这三人也都著了大论来弘扬《因明学》。


因明学可以说是藏传的绝学,从入学开始就建立推理分析的学习班,在整个五部大论的学习过程中都运用这种分析推理的辩论法。宗喀巴大师曾经说过:经和理相比,理比经的位置还要高。我们所说的一切必须合乎理性,当我们和外道辩论的时候,你如果拿出的经典来作依据,人家不承认你。我们要用理来说话,用因明的理性思维来考核分析道理,破斥外道,建立自己的观点。因明论可以培养人精密的思维,所以宗喀巴以后的藏传,形成了严谨的学风,无论阐述何种观点都不能随心所欲,要有理有据。


运用因明学来推理,。佛说:“不要认为我是你们的导师,你们就轻易地来相信我的说法。你们应用像检验是真金还是假金那样的烧、切、割、磨的方法来识别我的语言正确与否。”因明就是这样,我们不要说佛说的还是魔说的,只要它合理我们就信仰,这是一种完全理性的对待真理的认识态度。藏传有一种真正学术民主的学风,学生不怕跟老师辩论。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就是能够动脑筋、善于思考辩论的,这样的人才有培养前途。那些唯唯诺诺、不加分析,以为老师说什么都对的学生是没有出息的,好像自己没有头脑一样。


(5)律学,即戒学。是佛家的基本法律、纪律,也就是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


实际上,五部包括了三学的全部内容。


四续:


即密法事、行、瑜珈、无上瑜珈这四续部的经典理论。


五部四续都要掌握,闻思修应全面结合。闻得智、思得智,然后才能产生修得智,这是个因果链。没有正确的闻就没有正确的思,没有正确的思就没有正确的修。我们的观修必须建立在正确思的基础上,而正确的思必须建立在多闻的基础上,就是学习经典、经教的基础上。不是像外道说的那样:不学而悟。你不学悟什么?不学修什么?怎么证明你这个修是对的呢?有的人说“我悟了”,你根据什么悟的?有没有经典的、理论的标准呢?有的人连都没有见过,就说自己修到几地菩萨了、成佛了,、胡说八道。是非常科学的理论体系,你究竟达到什么证德,经典上有很多的条件和标准,不是自封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学佛追求的是全智,也就是佛达到的无所不知的程度,即一切种智。佛的遍知、一切种智都是在因地学修的结果。如果不学不修能够成佛的话,因果规律就成虚妄。


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学习,要掌握每一种知识。有些人把“所知障”说成是知识越多,障碍越多,这是种误解、歪曲。所知障是俱生障,从中观的角度说,是细分的烦恼的习气。所以,我们要学五明、十明,藏传的善知识必须掌握十明。善知识就是有知识,知识通达。不但需要的知识,也需要人间的知识,需要掌握利众的很多知识。尤其是现代,我们还要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社会需要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如何弘法?有些人说黄教(格鲁派)重学不重修,这是他不理解闻思修的因果关系,有深厚的学问基础才有高深的修练成就。学习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修,如果只学不修的话,那就是空谈家。从来都是反对空谈理论的,那没有什么好处。


佛家处处都讲因果关系,大小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的发展规律。因明学上说正确的认识是什么?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也叫证量。而且这种证量是最新的认识,是新知。事物在刹那之间变化,我们的主观认识也必须完全符合刹那变化的事物的状况,才叫证量。假若说我们今天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昨天,像过了年的黄历,这就不能叫做新知。佛是全知,没有知识怎么能行?所以,藏传在学习五部四续的基础上才进入修练,然后可走显宗、密宗两条不同的道路,但无论是修显还是修密,最后的归宿都是一样的,佛没有两样。

传递是积善,功德无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