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第五章 五 烽 (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16 10:42:59






敬请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也可以关注“喜马拉雅”聆听有声版《大唐玄奘》


离开白虎关后,玄奘法师继续西行,很顺利地在第二天天黑前赶到了第四烽(今甘肃瓜州大泉)。不过,玄奘法师没有直接去找王伯陇,他不敢肯定王伯陇是什么样的人,万一王伯陇不认帐,事情就麻烦了。他更担心,如果冒冒失失地去叩关,守关将士手中的利箭,可要比他把事情解释清楚快得多。为免节外生枝,因此,玄奘法师还是采取老办法先取水,尽量不惊动守军,取完水就悄悄地走。

不过,玄奘法师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了,刚靠近水源,利箭便再次呼啸而至,钉在他身前。

万般无奈下,玄奘法师只好牵着马,指名道姓要见王伯陇。

王伯陇是个魁梧的大汉,一听说玄奘法师是王祥“托付”来的,立刻热情地把他迎进烽火台。第二天玄奘法师醒来的时候,王伯陇已经给他准备好了很多干粮,还装好了一袋子清水。

低声道:“第五烽(今新疆猩猩峡与甘肃瓜州交界处)在东北面,守关的校尉是个浑人,不好说话,师父就不要往那里去了。从这里直接往西北走百余里地,那里有条红柳河,不过红柳河时断时续,经常没水,只有野马泉常年有水,经常会有马群和狼群去那里喝水,师父可别去招惹它们。过了野马泉,再往北走,就是伊吾国界了。“

辞别王伯陇后,玄奘法师便折向西北,前去寻找野马泉。不幸的是,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流漠上,玄奘法师不可避免地迷路了,没有找到野马泉。玄奘法师终于明白,为何唐军在如此广阔的边境地区,却只守住五峰的原因所在,即便携带了足够的水和干粮,又有谁能保证从这片戈壁荒漠里走出去?



冬末春初,正是戈壁沙漠里最冷最干燥的时候,玄奘法师忧心如焚,别说寻找野马泉了,就连东西南北都已无法辨别。又累又渴之下,玄奘法师只好找了一处背风的土丘,准备从马背上取下皮囊喝水。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玄奘法师一失手,刚被拔了塞子的皮囊整个掉在沙地上,只片刻,里面的水就被沙子吸得干干净净。

玄奘法师欲哭无泪。行走沙漠,水比食物重要;没有水,就等于断送了生机。迷路,找不到野马泉补充水源,又损失了仅有的一些水,摆在玄奘法师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局。

怎么办?

出人意料的是,玄奘法师选择了原路返回,这是他西行路上唯一一次向东掉头。玄奘法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返回的四烽有一百多里路,顺利的话一两天就能到。还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如果不掉头,继续往前走,就有可能活活渴死在荒漠里。

向东的每一步,对玄奘法师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到底是为生存而归,还是为信仰而行?对一个一直以信仰来支撑生命的人来说,违背誓言,违背本心,无疑是最为痛苦的挣扎。

越往东走,玄奘法师心里的痛苦和矛盾就越来越强烈,如果往回走,即便侥幸的活,补充了水源重新上路,可是对整个西行之旅来说,都是一处难以抹去的污点。这个污点将会伴随一生,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悔恨与自责中。

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可归东而生!“一遍又一遍地,玄奘法师想起了当初的誓言。

“宁死也不能掉头!“另一个声音自玄奘法师心底响起。

终于,在往东行走了十多里地以后,玄奘法师猛然收住脚步,伫立片刻,毅然转身。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长串脚印,孤独的脚印,重重地敲击在他心上。“我不能就这么回去!”玄奘法师一咬牙,朝脚印来的方向,向西而去。

此时,玄奘法师身边剩下不多的干粮,还有一匹识途老马。日光从身后射来,带来几分暖意。

八百里莫贺延碛,白天,时而狂风怒卷,黄沙如雨而下;晚上,沙漠中磷火肆虐,“鬼影”憧憧。冬天沙漠里巨大的昼夜温差也给玄奘法师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就像当初在葫芦河边遭遇石磐陀的威胁时一样,玄奘法师开始念诵观音菩萨圣号,希望祈愿菩萨能让内心得以平静,呼唤观音菩萨保佑自己。看淡生死,唯有一心,荒漠深处,玄奘法师与死神同行。

此后的四夜五天里,玄奘法师滴水未进,口干舌燥,腹如火燎,只靠一点干粮坚持着。他艰难地牵着老红马,继续默默往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半昏半醒的玄奘法师终于倒下了。他似乎感觉到了生命即将结束,于是在戈壁滩里默默诵经,祈祷和菩萨能护佑他这个虔诚而无助的弟子。玄奘法师悲悯、无助、失望、不甘,就这样躺在沙地里,断断续续地祷告着、倾诉着。因为脱水,他的视线变得模糊,终于什么都看不见了……老红马也软倒在不远处的沙地里。



第五天半夜,沙漠里突然刮起风来。清凉的大风送来了阵阵水气。老红马突然跳了起来,用力在空中嗅了嗅,然后走到玄奘法师身边,朝他身体上踢了几脚。

玄奘法师被踢醒了。长时间的疲劳和脱水,让他只能躺在原地,慢慢恢复体力。

玄奘法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身长数丈,手持长戟的天神,质问自己为什么不打起精神再往前走,反倒在这儿睡着了?坚持前行就一定有希望。玄奘法师被惊出一身冷汗,一下子从睡梦中醒来。他相信,梦境是对人的一种警示。于是,他挣扎着起身,却无力上马,只能扶着马鞍子,打起精神,继续往前走。

走了十余里后,老公马突然一声长嘶,撒开四蹄朝前方奔去。玄奘法师大惊失色,要知道,除了随身携带的细软,其他大多数行李和干粮都在马背上,这马要是跑了,他可就只能眼睁睁地渴死、饿死在沙漠里了。

玄奘法师一边追着老红马往前跑,一边大喊:“马儿,回来!“



这是,奇迹发生了。前方不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片茂盛的水草地,紧挨着草地的是一大片池塘,池水清澈如镜,波光粼粼!

玄奘法师大喜过望,跟在老红马后面,飞奔到池塘边,消除了连日的干渴,随后休整了身心的疲惫。

第二天,玄奘法师装了满满一大袋子水,还给老红马准备了大把青草。离开绿洲后,又经过几天艰苦的跋涉,一人一马终于穿越了茫茫莫贺延碛,进入了伊吾国境。

 

伊吾(今新疆哈密伊吾县)是玄奘法师西行之路上到达的第一个国家。伊吾国力有限,没有边境设防,所以玄奘法师很顺利地就来到了伊吾城外,打算在城外的一座古寺里先休息一晚,然后再动身西去。不想那寺里的老僧竟然也是中原人,与玄奘法师是同乡,二十多年来流落河西,最后走不动了,便在这座古寺里清修。玄奘法师心头一阵感慨:朝廷的禁边令若是一直不开,这位老僧怕是要终老异国,再也无法回到中原了。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与老僧抱头痛哭。



玄奘法师的到来,便惊动了前来寺里礼佛的善男信女们。他们一听说是大唐来的高僧,便纷纷上前,想要一睹大唐高僧的风采。面对淳朴善良的信徒们,玄奘法师无法拒绝,便不顾旅途劳顿,一一还礼,为他们祈福诵经。

直到日落时分,那些慕名而来的信徒百姓才陆续散去,可大唐高僧来到伊吾的消息,也已传遍全城,惊动了伊吾官府。

伊吾城的王宫中,伊吾国王正在接待高昌国的使者。伊吾是个小国,曾是隋朝的伊吾郡;隋末战乱,伊吾便脱离中原,依附以自保。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在伊吾的西边,是西域境内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由于伊吾正好位于唐朝、、高昌三个国家之间,是河西进入西域的门户,所以高昌就想联合伊吾,暗中对抗咄咄逼人的,保持在西域众多小国中的霸主地位。

“还请尊使大人回禀贵国国王,“伊吾国王道,“伊吾与高昌永远都是兄弟之邦,可伊吾国小力弱,本王担心,若是被人得知你我两国联手控制丝路,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高昌使者元寿微微一笑,用流利的汉话道:“东自身难保,西远在天山西面,哪里还有心思来管西域的事?高昌、伊吾,还有西域其它的国家,分开来,那就是一根根手指,很容易就被打断了;可要是合起来呢,那就是一个拳头。敝国国王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西域三十六佛国联起手来,在佛祖圣光的护佑下,重现丝绸之路的繁华与荣光!“



“善哉,善哉!“伊吾国王是个虔诚的佛家弟子,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伊吾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存在下去;而现实,却非期望的那样祥和圆满。伊吾名义上是的附庸,却不敢轻易得罪唐朝,谨慎而小心地维持着“冷战”态势。所以,唐军才会驻军五烽,禁止百姓出入国境。

“据长安传来的消息,”元寿压低了声音道:“大唐已经准备对东动手,所谓禁边令,就是为了切断西域与东的联系,断东一条臂膀!东虽然内乱不断,可实力还在,没个三五年,大唐休想打赢这一仗;这三五年,便是你我两国的机会!“

“只怕是你高昌国吞并西域的机会吧!“伊吾国王心道,嘴上却说:“大唐和东若真的开战,伊吾无忧矣!尊使大人不仅为伊吾带来了和平,更为伊吾带来了生机啊!”

元寿起身举杯,高声道:“为了两国永远和好,为了大唐和东的战争,为了丝路的繁华,为了佛光普照西域大地,请。“

“为了两国永远和好,为了大唐和东的战争,为了丝路的繁华,为了佛光普照西域大地!“伊吾君臣一齐起身,举杯响应。



预知后事如何,敬请持续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