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挂云帆济沧海——河北蒙中民族文化体育教育工作结“硕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19 10:20:22

校园里,规划整洁,路边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设计别具风格的教学楼,规模宏伟、华丽美观;平坦宽阔的操场上,正在军训的学生训练队伍,步伐铿锵有力、英姿飒爽……

 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平泉县南五十家子蒙民中学),2004年被省教育厅、民族宗教事务厅更名为“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现有教职工23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中学高级教师77人,中学一级教师120人,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生2955人。学校先后获河北省“园林单位”“AAA级劳动关系和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承德市“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县“十佳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办学理念,尊崇‘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践行‘厚德、博学、爱生、敬业’的教风和‘乐学、精思、惜时、进取’的学风,抓党建、强管理、重落实,促进民族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如今,全校师生正在为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蒙古族高级中学校长韩少东说。

抓队伍、转作风、提素质“强基固本”

为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该校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作风精良、专业过硬、爱岗敬业的骨干教师队伍。去年,结合教学成绩和师德考核,共评选出30名校级骨干教师,推荐12名教师参加县级骨干教师评选,选派9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考核。采取召开班主任例会、班主任经验介绍等形式,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综合素质。并结合“青蓝工程”,采取“一帮一”“师徒结对子”等方式,发挥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以老带新”和“传、帮、带”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抓教学、强管理、增质量“稳步提升”

在教学管理上,该校成立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实施扁平化管理和领导包组监督机制,通过举办教师网上晒课、高一教师评优课、高二“高效课堂”公开课、高三复习观摩课、“说、讲、评”等教学教研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并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研活动、名师工程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等业务培训活动。实施课堂改革,倡导“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成绩。今年高考中,参考人数为665,其中一本上线11人,二本上线303人。蒙生交换120人,其中一本上线18人。艺术生(美术、体育)上线39人。共有11名教师网上晒课获奖,10人参加县级以上评优课,5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标兵”,多名教师受到县级表彰奖励。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实行全员、全程、无间隙管理,坚持规范升旗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制度、“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评选制度、“文明星级班级”评比等制度,增强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能力。

抓特色、促发展、重落实“百花齐放”

蒙语、体育、美术教学是该学校办学的三大特色。该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开设蒙语课,并每年代表河北省向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六省区培养蒙古族对等交换生的高级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承德市“特色办学示范单位”。1995年,该校在全省率先发展蒙汉双语教学。1996年开始代表省培养蒙古族对等交换生。目前,该校每年输送蒙古族对等交换生数量达120名,共向六省区高校培养和输送蒙古族优秀毕业生750名。 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该校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田径、篮球、木球、散打、跆拳道、健美操等11个项目。其中,木球、毽球和旋转秋千项目曾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第九届、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均获一、二、三等奖)。该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足球示范校”。同时,该校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重点,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活动,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设立蒙生班、筹建蒙古族民俗馆、成立蒙古族马头琴表演队、设立回族学生食堂,将每年九月份开学第一周定为“民族团结教育周”,要求教师结合学科内容定期讲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今年,该校被承德市推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这是全市唯一申报的示范单位。

风正一帆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正如一艘高挂云帆的航船,欲乘长风,破浪前行。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