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行无疆——刘正成定西书法展访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11 09:49:47



博雅艺术网:刘老师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博雅艺术网的采访。您书法艺术馆的开幕式暨新作展的消息多天前甘肃艺术界就已传播,大家都非常期待。您这次展览大概多少幅作品?就您展出的作品能否给做下简单介绍?
刘正成:我这次的展出作品有一百多件,总计300多平尺。展出作品形式也比较全面了,楷书、行书、草书、行楷都有,作品尺寸四尺条屏,八尺条屏,书法长卷,还有一尺的小件,都是我的近作,给大家一个全面的展示。而且我都是将自己的精品拿出来了,应该能满足大众欣赏需求。这既是我的书法作品展,也是我书法艺术馆的开幕式,所以这个展览必须有一定的水平。其中一套作品《黄河赋》,能在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甘肃展出,我觉得很有意义。


博雅艺术网:国内不乏艺术氛围浓厚、艺术市场活跃的城市,比如全国公认的山东青州,您为什么会将您的艺术馆馆址选在定西?甘肃相对其他地方在整体经济方面并不如意。
刘正成:这次其实是受定西这边的邀请而来。起初定西邀请我来的时候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为什么呢?我十六年前第一次来甘肃的时候,第一站就是到定西通渭。这个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反差:通渭传统文化根植很深,对书法的热爱非常狂热,但是另一方面这里的经济在当时是比较落后的。当年之所以来这里做考察,是因为甘肃的文化很吸引我,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的热爱。
       昨天我和定西市委副书记郑红伟详聊。十六年前我到通渭的时候,当时他是通渭县县长,他请我在一个小饭馆吃饭。通过郑县长我知道,通渭县喜欢书画是传统,历来讲“耕读”二字,全县五六十家画廊,每家画廊两夫妻加一个装裱工三人,就解决了近二百人的就业。当时我觉得书画热有这样一个社会因素支撑很有意义。一顿饭聊成了一个访谈。当时我是《中国书法》杂志社主编,就将访谈整理发表到了杂志上,反响很大。郑书记说,从那个时候通渭的关键词就从“贫穷”变成了“书画”。我去的第二年贾平凹去了,写了篇《通渭人家》,然后全国都知道甘肃有个叫通渭的地方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人敬佩。十六年后的今天这里的变化是巨大的。现在通渭每年的书画交易量是20个亿,占全县GDP的四分之一。中国书协会员40多个人,美协会员6个人,县书协的会员加起来上千人。这里无疑是全国书画热点之一。另一个是山东青州。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选在这里办艺术馆的原因。



博雅艺术网:我知道您对江浙一带的书法很有研究,您觉得甘肃跟那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者有什么样的优势?
刘正成:甘肃的历史文化优势是非常巨大的,主要在史前文明,我认为,中国三大宗教文化的发源与传播,均来自或经由甘肃。中国历史学家李学勤说过,认知中国古代文明必须解读甘肃古代文明。甘肃文化我经过十几年的采风、学习、研究,把它归纳成三个部分,有区域性的。第一个是天水陇南的伏羲与儒教文化区。天水有个伏羲庙,陇南西和有个仇池山,这是传说中的伏羲诞生地。第二个是平凉陇东的黄帝与道教文化区。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中国道教是一切文化的根源。道教怎么产生呢?我认为跟甘肃的崆峒山文明有很大的关系,黄帝问道崆峒山广成子,受教“无为而治”的宗教理念,这是原始宗教转化为道教的一个转折点。第三个河西敦煌的文化。从印度向阿富汗传到西域高昌时候出现了文化的转化时机,当时传来的梵文,大量地被翻译成汉文;还有唐僧取经这一路,主要走的就是横贯甘肃的丝绸之路。丝路首先是传播西域文化和文化的路径。以上这三个区域的文明在全国独一无二,没有地方可以和它比较,其他地方像安阳殷墟文明和甲骨文都是很晚的时间了;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都没有这么完整。我2013年在甘肃做展览的时候就讲过,对甘肃我做了十几年的研究,比一般的甘肃人更了解甘肃。当时做学术报告《甘肃古代文明与书法》,甘肃好多领导都来听,包括兰大师生和省旅游局长,因为这些古代文明和我省建设“一带三区”的规划都是相吻合的。这次在定西举办展览主要也是来学习,学习定西在文化发展上面的积极的经验,激发创作热情,创作内容,所以有五个主题词:感谢、学习、交流、贡献、目标。“目标”是让的丝路不仅发展经济,也让它闪耀文化艺术之光!



博雅艺术网:您觉得甘肃书法艺术的普及程度怎么样?虽然很多人喜欢书法,但是都是没有受过专业的书法培训,您能谈下书法作品的收藏?
刘正成:书法普及在甘肃来说还是相当可以的。
       我认为书法收藏有三个层次。第一流的作品、第二流的作品和普通作品。三个不同层次的作品有不一样的收藏方法。一流作品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我说当代不说近现代的。这些作品精致,价格高。收藏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和人结合起来看分析观察,如果你觉得这个书法家的综合艺术修养,这个人能有“艺术的故事”流传下来,就肯定是有收藏价值的。如果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包括作品的文献价值、文学价值或多种价值流传不下来,那么就算不得一流作品。你就不能以最贵的价格收藏,收藏了那就是泡沫。甘肃其实有很有实力的大收藏家的,我就认识一位,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这些名家作品他都有,作品收藏价值三十几个亿。你说甘肃贫穷,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收藏家呢?因为收藏是增值最快的。王健林说了,我所有的事业,赚钱最多的就是我的收藏。所以不能小看甘肃的收藏实力。第二流的作品,看他当今的社会职务和创作时机。我们有书协系统,那么你要看他的职务是凭借实力当上的还是通过关系走上来的。有一个说法,当然也不是很绝对,就是在你入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时候你是处长及以上官员身份,你就是靠关系进来的。但如果书法家没有靠官职得到书协的这个位置,而是通过自己的艺术修养,那他的作品就有收藏价值。第三个就是普通大众的。你喜欢哪个就买哪个,挂在家里陶冶性情,就不必要去讲究什么。而且我极其主张收藏本地书家的作品,以后传下去就是地域文化的一手资料,还便宜,万一以后这位书家名声鹊起,这也算是捡漏了。而且我有一个经验,就是做为普通收藏家,看字的时候,不要只买一眼看上去写的好的。也可以选择看不懂的。为什么呢?所有人看到比自己写的好一点的,他就认为是好字,层次再高点的他就看不懂了。就像欣赏音乐,我流行音乐听得懂,那欣赏贝多芬,莫扎特呢?就不太懂了。



博雅艺术网:您主持编纂了一本书,叫《中国书法全集》,被称为“书法界的四库全书”。您能谈谈这本书的出版历程?
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已经编纂26年了。1990年开始编纂,1991年第一批书出版。中国古今以来还没有一部书是26年了还没编完的。大家说是“中国书法界的四库全书”。是个比喻了。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是淘汰了很多对当时统治者不利的书籍。而《中国书法全集》除了古代书法文献的汇总以外,有文有图,还有我们大量的整理、编年、每幅作品的考释、书论的研究。研究部分的量非常大。这是走在中国文艺史各个学科最前沿的,其他艺术界没有一套书是《中国书法全集》这样的编纂方法。而且现在旧书比新书还要贵。已经买不到了。目前已出了70卷,还有30卷。当然,编这本书也遇到不少困难,首先就是资金,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光抄书人就500个人,而我刚开始编的时候是90年,89年国际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国家非常穷。没给我一分钱,我就自己出资。我为什么开书法馆,就是要通过市场筹集资金,我的编辑部雇很多人要发工资啊。况且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拉赞助。我自己的字还值点钱,也能维持住《中国书法全集》的编撰工作以及一些文化交流事业。



博雅艺术网:您对自己的书法是如何评价的?
刘正成:一句话总结: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