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泥塑一份恩爱 六旬老人张春立成铜城“网红”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23 15:48:35

图为张春立正在进行泥塑作品创作。


一团泥巴、一把刻刀、废弃的眼镜腿、普通的挖耳勺……简简单单的工具,在我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春立的手里,经过揉捏、刻画,没多久这团泥巴就“长”出了头发、五官,变成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像。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白银区四龙路张春立老人的家里,看到一件件或静或动,惟妙惟肖,憨态可掬,时尚感极强的泥塑作品,这些没有生命的泥土,已经化作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仿佛一个个会言语的精灵。随着张春立老人的泥塑作品在网络上受到大量关注,老人俨然已经成了铜城“网红”。


从绘画转行泥塑


今年67岁的张春立老人是我市一家企业的退休职工,老人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绘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自学绘画,只要看到连环画,就情不自禁提起画笔,临摹连环画中的人物。196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张春立跟着父母支援大西北,一起从辽宁来到了当时的白银,1969年,他开始在原白银区橡胶厂上班,由于工作累,生活压力大,成家后的张春立就搁置了画笔,他的绘画生涯也就中断了。


让张春立老人没有想到的是绘画生涯中断了,可是他却和泥土打起了交道。1992年,由于夫妻俩的工资低,生活压力大,为了补贴家用,张春立老人有了一个想法,自己不是会画画吗?可以给人画像挣钱。就这样,他又重新提起了画笔,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张春立就恢复了原来的绘画水平,后来一想给人画像挣钱比较少,那做其他的是不是可以多挣点钱呢?


张春立说,他是个很保守的人,不喜欢说话,喜欢安静地研究东西,只要是有难度的事情都能吸引他。“因为喜欢立体性比较强、更直观的艺术品,我发现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万千,欣赏角度也极为丰富和多样,也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


就这样,张春立老人开始了他的泥塑创作。因为有坚实的美术功底和多年的经验积累,20多年来,他把对所读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融入质朴的泥土中,创作出了2000多件或夸张或写实的泥塑作品,其中他自创的30件“鲁迅笔下人物”和16组“猪公猪婆系列”泥塑作品,不仅人物造型夸张,神态各异,而且生动诙谐,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强。

图为张春立的“泥人们”。


回想起当时的想法,老人笑着告诉记者:“当时真傻,就想着我是不是可以多挣点钱补贴家用,也可以满足自己的爱好,没想到钱没挣到,做泥塑成了我的爱好,泥塑作品至今也没卖出去一件。主要是舍不得卖,做出来的作品就是为了欣赏,纯属自娱自乐。”


用泥塑展现千人千面


记者看到,在张春立老人家里的阳台上,约一尺来宽的窗台上“站”满了“人”,有根据西方雕塑家作品临摹的人物,也有亲属的肖像,还有影视明星、小说人物等,这些作品造型夸张、神态各异。


老人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生活在城市,适合做泥塑的原料十分匮乏。为此,老人想尽办法,费尽周折,才从外省托人购来了2袋陶土。为了节省泥土,他不得不忍痛敲碎一件件花费了很大心思才创作出来的作品,然后重新泡泥,反复使用。“现在想起来那些被我砸掉毁掉的作品,至今都觉得十分可惜,因为每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创作,都很不容易。”张春立说道。


这么多年创作了2000多件作品,除了被老人自己砸掉的以外,其中一部分让亲朋好友拿走收藏了,现在只剩下了不到200件。在这200件大大小小的泥塑中,老人最为珍视的是他在2014年获得第4届甘肃省民间文艺“百合花奖·民间工艺美术奖”优秀奖的泥塑作品《马三立》。作品被张春立老人的老伴代麦秋用一块布仔细包裹好后放在盒子里收藏,这也是张春立为数不多的经过烧制定型后的作品。“2013年,我开始塑造一些曲艺界明星,当时第一个想到的人物形象就是相声大师马三立,因为他的形象特征很明显,也很具艺术性。”


因为张春立不会上网,不会摆弄智能手机,手中仅有的只是一张旧杂志上马三立的照片。为了将平面的东西立体地展现出来,张春立托人买来了马三立的相声光碟,他看着光碟反复揣摩、构思,然后将其用艺术化的手法创作出来。看着手里马三立的泥塑作品,张春立说:“当时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盯着电视反复地塑造我心中的马三立形象,捏好不满意就敲碎了重新做,直到第7次才觉得满意。”

图为获奖作品泥人《马三立》。


除了明星,张春立老人还把鲁迅先生文学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再创作。孔乙己、祥林嫂、赵老太爷……大家只能从小说里看到的人物,张春立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艺术化的手法再创作后用泥塑还原了自己心中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老人指着一件件作品介绍说:“这组作品我前后共创作了30人,你看看他们神态各异,大户人家的目无旁人、小商贩的满脸堆笑、劳动人民的愁眉苦脸……各有特点,各有灵魂,这也是我对鲁迅先生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和再创作。”


每创作完一件作品,张春立老人都会将人物的名字和创作时间记在作品上面。张春立说,在考虑创作这组泥塑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小说人物不同的灵魂。“泥塑的表现力强过绘画,泥土粗糙古朴的特性,很适合表现小说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猪公猪婆”晒尽幸福

图为张春立向记者展示作品《猪公猪婆》系列。


与明星人物作品和文学人物作品不同的是,张春立老人创作的一组名为《猪公猪婆的幸福生活》系列泥塑作品,完全是老人取材自他和老伴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夸张、丑化等艺术手法再现了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老人介绍说,这组作品创作于2014年8月前后,是他历时几个月创作完成的,原先共有16组26件,现在仅存10组。记者看到这组作品以憨态可掬的猪公猪婆形象,再现了他们夫妇一起看世界杯、缠毛线、扭秧歌、过马路、旅行、晨练等生活场景,体现了浓浓的天伦之乐和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在张春立专注泥塑的这些年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痛苦和无奈,作为张春立的妻子和张春立的忠实粉丝,代麦秋始终陪伴着张春立,支持着他的这个爱好。“那个猪婆就是我,是他故意丑化我。”说到此处,妻子代麦秋口似指责但满眼含笑地望着老伴说。50年的风雨,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言谈之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其实就是以她为原型的,本来是想闹着玩一下,丑化一下她的形象,结果第一件作品觉得确实丑了,没什么艺术高度,之后我又重新进行了创作,作品出来后,她也感觉很满意,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作品。”张春立说。


而这些作品也是张春立和妻子真实的生活写照,“迎来送往”“夫妻恩爱”“一起晨练”“看书学习”等虽然都是平时生活中很平凡的场景,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泥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夫妻俩深沉的爱。“创作是最耗费心血的一项工作,为了一件作品,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不爱出门,为了让我活动活动,她出门就叫我,我就跟着她去,这组相互搀扶过马路的作品,就是根据我们出门买完东西回来,我提着东西,她搀着我这个场景创作的。这个是她陪着我看世界杯的时候,虽然人已经劳累靠在我身上睡着了,我还在那大喊大叫,她也不去床上睡,就这么陪着我。”面对着一组组生动的生活写照,张春立将他和老伴简单纯粹的夫妻感情,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人这辈子很不容易,我们俩现在是秤砣和秤杆,谁也离不开谁。”代麦秋说。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maidadou0714。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精彩阅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