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李冬娜老师来自大黑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为我们分享《诗仙李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30 07:31:23

主播老师简介:
        李冬娜,2013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的应用数学专业,学历研究生,中共党员。2013年9月就职于大黑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主教语文和数学。平时热心公益事业,于2016年5月被授予辽中区“十大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作为一名教师,我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诗仙李白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准时收听八点引读,我是辽中区大黑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我是李冬娜。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走近一位诗人,提起着这位诗人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他的祖先在隋末的时候因罪流放中亚,他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年的时候随父亲迁居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因此自称青莲居士。这也是他号的由来。那么李白这个人他非常的有才,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已经赋诗多首,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李白游历了蜀中的不少名胜古迹,培育了他壮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李白受到当时皇帝唐玄宗的宠信,同僚非常羡慕,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后因遭人谗言,仅一年多时间即离开长安。755年冬天,李白漫游江南来到金陵,安史之乱爆发,永王东下,李白怀着报国之心,投奔了永王李璘,后来永王失败,李白被判处流放夜郎(夜郎就是今天的贵州桐梓),行到四川巫山的时候,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而后他流浪于宣城、历阳,此时山水诗将游仙、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反映李白深刻的内心矛盾。所以他创作了许多山水诗,并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再次回到金陵。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那么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晚年生活却相当窘迫,762年,诗人贫病交加,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他于当年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这位伟大的诗人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下期我们将一起去领略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准时收听八点引读,我是辽中区大黑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是李冬娜。
本期节目我将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李白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不加雕琢、一气呵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还是乐府诗,的确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而含蓄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
        例如在《赠汪伦》中诗人以故事体的格式引出了诗歌,又用口语般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汪伦的一片真情,似行云流水般自然,但又扣人心弦,让人深受感动和震撼。在《独坐静亭山》中作者与静亭山相顾无言,但又心有灵犀,人山在静默之中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惆怅。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深思并达到共鸣。于无华之处显其精神的升华。他的自然质朴绝不是简单的除去雕琢,浅显明白,而是语近情遥有丰富的意味,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李白在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他以现实为基础,借助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抓住对象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大和强调,收缩自如,千变万化,把主观感情、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有飘逸和灵动之美。《赠汪伦》中诗人以千尺之水来比喻诗人与汪伦的深情,并用“不及”一词巧妙连接,成为不同寻常的比喻,喻中有比,情比水深,写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把潭水和友情相比,用极具夸张的深千尺吟唱了人间真情之所在,给人以温暖的传递和生活的鼓舞。
        在李白的绝句中也经常用到数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中“三千尺”极力夸张,写了山的高峻,到此还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瀑布的壮观,以写到“疑是银河落九天”,怀疑瀑布是从九天倾泻而下,“九天”再言其高,让读者领略庐山山势之高峻、雄壮。本诗中的“三千”、“九天”相互映衬对照,形成了双重夸张,写出了大瀑布的汹涌壮丽,山岩的陡峭,气势的惊心动魄,在想象中变换空间,以壮大的声势令人惊叹,更令人神往。总之,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李白的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读罢李白的诗歌, 不禁心潮澎湃,长久而不得平静。不知是李白伟岸的人格触动了自己脆弱的心灵,还是浪漫的笔调划开了我们久违的沉寂。我们不能为了读诗而读诗,更应该从李白诗歌中让我们自身日趋完美。
        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统一。
     下期节目我将和大家一起去感受李白在山水诗歌方面的成就。谢谢大家!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准时收听八点引读,我是辽中区大黑岗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是李冬娜。
 在前两期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李白传奇的人生和其诗歌的语言风格,那么本期节目我们将一起去感受他在山水诗歌方面的成就。
在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流派纷呈,群星闪耀。而最为耀眼的巨星是李白,李白并不以山水诗闻名,但在山水诗创作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于笔端,形成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清新明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独特风格,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抓住孤舟远影没入水天之际的动人景色,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诗人仅用一二句写景之语,即穷形尽相地描写了景物,真切地显示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情,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诗人笔下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天门山;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进万重山”的三峡之山;有“相看两不厌,唯有静亭山”的静亭山;还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庐山。当然诗人写山并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把山和水紧密的结为一体,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记录着人间真情;“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惟见长江天际流”显示了浩淼无边的长江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将庐山瀑布之水尽收眼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之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之水。
        山与水是李白的最爱,当然也就变成了李白的常用词汇了,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众多的名山大川,把自己的兴衰成败、荣耀屈辱都寄托在山水之中,或直接写山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或以山为衬托表现自己的人生际遇。李白之所以如此衷情于山水,就是因为山中积蓄着诗人傲视一切、伟岸不屈、岿然不动的人格力量,水中折射出诗人飘逸、潇洒、仙风仙骨的人格魅力。
       李白的成就达到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谢谢大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