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经有语言的孩子在表述自己想法的时候句式会比较单一,同样的一种情况只能用特定的一种方式去说。
想要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给我XX吗?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在学习语言时是背下来的而不是真正理解的。所以问题出在教学阶段:孩子在表达某种需求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仿说一遍大人的话。
如果家长或机构的老师是这样教孩子的那么一定要停。短期看孩子的语言确实会提升,但也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更大的一颗雷。
注意:孩子在学习东西的时候不是真正理解而是靠记忆去记,那么未来孩子的能力一定会遇到非常大的瓶颈(无论是语言还是认知理解)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自闭症小朋友很难去跨越小学三年级这道坎,因为一,二年级的内容靠记忆是可以应付过去的,三年级以上要靠理解。大家可以向大龄家长去了解看看是不是我说的这种情况。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这个后面我会详细的讲如何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其次大人已经通过撞南墙法给孩子创造了大量他需要的提要求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大人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把孩子的想法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说出来。
还是以薯片在冰箱上为例,孩子向大人伸手指了冰箱上的薯片,这是大人走过来,一边给孩子拿薯片一边说:想要吃薯片/想要薯片/拿薯片吃/要吃薯片。
注意:我们在帮孩子表达的时候,不要出现孩子听不懂的词比如太高了,够不到妈妈给你拿(如果孩子不理解高这个概念那大人就不要说,如果理解就可以说,如果孩子知道妈妈是谁就可以说,如果不知道就不要说)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大人在做表述时的句式里面用的词语可以越来越丰,当然这些词语也都是孩子理解的。
每次遇到类似的场景,都要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还是不需要孩子说。这些话就已经在孩子的脑海里开始渐渐扎根了。等到了孩子有自主表达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会用我们之前给他累积过的丰富的句式多样的表达出来。
大人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输入的句式越丰富,孩子未来在输出的时候才能丰富。
但实际我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是80
这信息在我们大脑处理过后能留存下来的是60
最后当我们要把这个信息表述时可能就只剩40了
所以孩子的语言学习,更多的是靠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