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站装卸工大院亲如一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27 06:10:18

你能否相信:

200多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大院里,

不分你我,不分民族

可以做到用真心真情对待周围的一切


别不信~~~


这个院子真实存在,

而且就在你我身边!


“雪莲花民族团结模范大院”全家福

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北站西路街道丝路社区北三路有一处由20间平房组成的大院,最多时居住了200多人。大院里住着的是火车北站铁路线上的装卸工人。大伙儿虽来自不同的地方,相处的时间长了,同龄人之间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亲如一家。


你家有难我来帮

“居民们诚心相待,自然会互帮互助。” 


      11月3日中午,居住在装卸工大院里的侯爱玲正在准备午饭,隔壁族邻居家3岁的小儿子跑到屋前,喊了声:“大妈好!”侯爱玲忙说道:“老二,来,到屋里来。”


      侯爱玲今年44岁,11年前跟随丈夫从甘肃老家来到这里定居,丈夫也是一名装卸工。她口中的“老二”是邻居玉苏普·伊敏家的小儿子,两家人相识多年,不仅如此,玉苏普·伊敏的弟弟更被侯爱玲称为恩人。


    2008年的一天晚上,侯爱玲刚满1岁的孩子突发高烧不退,那天,丈夫恰巧在加班卸货,她一个人不知所措,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玉苏普的弟弟拜合提尔·伊敏刚巧卸货归来,遇见正在院子里抱着孩子的侯爱玲,询问情况后,一把接过孩子,向附近的医院跑去。


      “当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拜合提尔抱起孩子,一口气跑了几公里。”侯爱玲说,当时多亏了拜合提尔,不然后果不敢想象。 


今年古尔邦节社区与工作组举办的活动中,侯爱玲(右一)抱着邻居家的孩子唠家常


有事没事常聚聚

  “互相了解多了,自然越来越亲。"


    侯爱玲所居住的大院是丝路社区辖区企业农资公司所属的4支装卸队的工人宿舍,大院里住着汉族、族、回族、蒙古族4个民族共100多人,80%是少数民族。这其中,侯爱玲与玉苏普一家人最为要好。


    侯爱玲的丈夫是装卸队里一支队伍的队长,玉苏普的岳父克里木也是队长。侯爱玲与克里木妻子更是好得像姐妹一样,不仅平日一起买菜购物,甚至还交流起各自家乡的美食做法。


    “我的抓饭就是克里木的妻子教的,不过我也教会了她包十八个褶的包子。”侯爱玲话还没说完,玉苏普接过话茬说:“原本是教我岳母,没想到最后是我岳父包得最好。” 

在今年古尔邦节期间,大院居民齐欢跳!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大家交流交往交融,彼此的感情就更深了。”


  说起玉苏普,侯爱玲也是赞不绝口。2008年,年仅21岁的玉苏普靠着熟人介绍来到丝路社区找工作,并结识了当时的装卸队队长克里木。后来,克里木看玉苏普吃苦耐劳,便将女儿嫁给了他。玉苏普说,从和田老家来到乌鲁木齐找活儿干,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可没想到,刚来没多久,语言却成了障碍。


    “刚来的时侯普通话都说不好,雇主谈价钱还得找人帮我翻译。”玉苏普说,后来,多亏了侯爱玲,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


    “其实也没教他啥,就是大家接触的时间久了,慢慢就会了,就像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从小一起玩,现在我儿子都能听懂语了。”侯爱玲说。


  此时,玉苏普身边的小儿子突然向远处走来的人打招呼,大伙儿抬头一看,是丝路社区主任阿布都维里·阿布都瓦依提和经开区(头区)区委宣传部驻丝路社区“访惠聚”工作组组长张亚平。


    玉苏普是张亚平“结对子”的帮扶对象,前不久,玉苏普告诉张亚平,自己的普通话还是有困难,当天,张亚平便为他送来了维汉字典。


    “还是张主任了解我最需要啥啊。”玉苏普边说边接过字典翻阅起来。


    此时,午饭时间已到,大院里各家厨房飘出的饭香味弥漫开来,大家相互邀请对方到自己家中吃饭,门口金灿灿的“雪莲花民族团结模范大院”牌匾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醒目。


丝路社区主任阿布都维里·阿布都瓦依提和认亲对象侯爱玲(右一)聊天


结对认亲,成为彼此的亲人

 “你有困难随时说,我帮你。”


       不仅如此,北站西路街道丝路社区的工作人员们也是这个院子的常客。每逢节日,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准备好特色美食和大家一起过节;每天,社区工作人员会把接收到的新政策给大家传达到,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好政策讲解给大家听;社区还专门在院子宿舍里设了“雪莲花”流动书袋,每天的《新疆日报》和《乌鲁木齐晚报》双语版都由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带过去。


       院子里的工人们也是社区的常客。社区每次组织活动、开展座谈,大家只要有空就都会来参加。为了加深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营造出浓厚的创建氛围,社区将民族团结内容融入到知识竞赛、朗诵、歌舞等居民喜爱的宣传教育活动中。


       在近日全区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北站西路街道就联合区委宣传部访惠聚工作组将片区的启动活动放在了这个大院,街道主要负责人和丝路社区工作人员悉数到场,了解大院装卸工们的困难和所思所想所盼,积极协调解决,在启动活动当天为装卸工们捐助了冬衣和棉被。


      北站西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康世靖说: “结对子、认亲戚活动已经在北站西路街道辖区内全面展开,我们会经常到结对子的亲戚家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如果他们有什么实际困难,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解决。通过结对子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情谊。”

      社区和大院之间团结互助的感情在一次次走访、一次次活动中加深,院子里各族居民之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也感染着辖区的每一个居民,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到了每个居民的细胞,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像一首朗朗上口的歌在辖区传唱,处处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让大院温情代代传记者手记



大院里的装卸工同是外出打工者,从彼此陌生到如今相互帮扶亲如一家,其大院温情来源于他们日常工作中交流、生活中走访和互帮互助,点滴积累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起初侯爱玲与克里木一家相处时,也发生过误会。

比如:克里木邀请侯爱玲去家中吃饭,可侯爱玲邀请克里木时,他们总是拒绝。直到后来,她才明白,原来群众在饮食方面有所禁忌。此后,侯爱玲总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尊重族邻居的生活习惯。


侯爱玲说:虽然大女儿已前往内地上大学,可时不时还是会通过手机、网络与大院里曾经要好的族朋友联系。小儿子则和玉苏普家的孩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丝路社区装卸工大院里的温情正在代代相传。


             

2016年11月7日,在乌鲁木齐晚报第A05版也刊登了此篇文章!


浓浓的爱孕育着浓浓的情

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民族团结大院

就是这么赞!!!


"经开区头区零距离"图文、视频征集活动进行中,一经采用给予50——1000元不等的奖励。

详情点我

投稿邮箱:jkqxwb@126.com


文: 李志刚 杜冬玲

图:杜冬玲

编辑: 田慧超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