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第三会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15 14:16:23

第二日第三会场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10月23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分会场上半场会议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刘成副教授主持,4位代表先后进行发言。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丽琴教授介绍了古建油饰彩画材质及分析工艺,使用一麻五灰工艺以及仅使用棉或麻等材料等制作地仗层,利用拉曼光谱、X光衍射等方法分析彩绘颜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彩绘胶料组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贝叶斯判别模型鉴定胶料种类,利用血色原结晶、氮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血料。为古建油饰彩画材质分析提供了完善的技术路线。
王丽琴
《古建油饰彩画材质及分析工艺分析研究》

        安徽大学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魏国锋副教授介绍了徽州牌坊灌浆加固材料的研究成果。调查了徽州牌坊存在的苔藓、裂隙等病害,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了灰浆中桐油、糯米等材料,探索了硫酸铝、纸筋、石膏等添加剂对糯米灰浆稠度、抗压强度、表面硬度、收缩性、耐水、耐冻融等性能的影响。认为6%的硫酸铝、3%的纸筋作为糯米灰浆的添加剂效果最佳。
魏国峰
《徽州牌坊灌浆加固材料的研究》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田玉蛾副研究员介绍了洛阳地区首例沉船搬迁案例,在自然河流汛期干扰、病害严重、整体搬迁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现场排水以及船体归位、清理、防腐、临时加固、脱水、制作底托等手段,并制作加固包装搬迁模型从而进行模拟,成功提取此艘沉船。其保护方法对同类沉船的保护与搬迁有借鉴意义。
田玉蛾
《洛阳运河二号沉船加固保护与整体搬迁》

        日本筑波大学周怡衫博士介绍了以麦积山为代表的石窟类遗址的预防性保护理念,认为在自然和人为等多样化因素影响下,文物保护需要能为现代社会所认同的新型保护手段。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自觉性和文化遗产共享意识,对文物保存活用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周怡衫
《麦积山石窟面临的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分会场下半场会议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白崇斌研究员主持,4位代表先后发言

        徐州博物馆文保护中心赵晓伟主任以大云山江都王陵镶玉漆棺整体提取为例,介绍了利用薄荷醇整体提取漆棺及实验室内的清理、镶玉漆棺中榫卯结构的复原、外部玉片镶嵌规律及髹饰装饰的研究。通过整体提取技术及实验室微型发掘实现了对文物原真性最大程度的保留。
赵晓伟
《实验室考古-以大云山江都王陵M2出土镶玉漆棺的室内清理与复原研究为例》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研究中心赵静副研究员以极具代表性的陕西陇县酥粉陶质文物为例,探讨了可溶盐对陶质样品的破坏作用,提出陶质样品发生酥粉的主要因素为陶器孔隙率、盐的结晶压及析晶频率,并创新性地设计了包埋加湿循环无损除盐技术。
赵静
《陕西陇县酥粉陶质文物的病变分析》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王光明副研究员展示了国家一级文物——吴熙档案的保护修复状况,通过对历史保存环境的调查和病害分析,对档案进行了实验性修复,并总结了纸张档案类文物的规范化修复流程。
王光明
《文献史料—吴熙档案保护修复》

,认为文物管理学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综合性,其概念和理论体系即与考古学、文物保护学、博物馆学这三门学科相关,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物管理学的创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文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为文物管理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地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也将极大地引领和推进文物事业的发展。
梁建宏
《初论文物管理学的构建》

    最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会场剪影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