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煤钢去产能金融支持上又有新动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18 11:27:47

  

央行近日下发了银办发〔2017〕48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48号文”)显示,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产业中有市场、有竞争力但暂遇困难的优质骨干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


这是继2016年再次启动债转股之后,国家对过剩产能化解的进一步区别调整政策的延续。


眼下煤炭市场上却出现了部分煤企以去产能导致产量下跌等理由为借口涨价。如神华宁煤集团运销公司在3月20日就向当地一些电厂下发通牒称,“2017年二季度的合同价格维持一季度的价格水平,即4500大卡对应320元/吨。请在3月29日前签订合同。否则,从4月1日起将无资源安排供应。”



                      “去产能”成部分煤企扭亏抓手?



48号文指出,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加强对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和国际产能合作的融资支持。


这个表态被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解读为双重利好,一为煤炭企业未来实施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乃至多次贷款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资本通道;二为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给予区域内政府重点支持企业融资提供了政策保障。而在2016年全国“去产能”风声颇紧的压力下,很多银行不仅叫停了对煤炭钢铁行业的新增贷款,更是不乏直接断贷、抽贷甚至逼贷的行为。

  

2016年4月,一行三会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更强调了去产能的金融调控办法。《意见》明确提出四条严控要求,包括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钢铁、煤炭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得提供授信支持;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企业停止贷款。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此次48号文所描述的内容,其实以前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非公开的、隐性的。甚至前述《意见》产生的力度也没有市场传闻的那么大,很多地方大型煤炭钢铁企业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特别是自去年年底开始的二次债转股,直接为部分地方大型煤炭企业解了套。


据了解,去年年底,多家大型煤炭企业在省级地方政府、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以及银监会和央行的大力推动下,启动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二轮国企债转股计划。此次债转股虽非国家强制性政策,亦未明确按照什么比例、应该怎么转,但包括建行、工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机构,积极主动,、阳煤等煤炭企业均达成了比较好的债转股协议,进而为银行自身降低不良贷款率拓展出来了新的路径。


公开信息显示,在去年11月,建设银行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了框架协议,牵头设立总规模为210亿元的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合作;12月,中国工商银行与同煤集团、阳煤集团等企业分别签署《债转股合作框架协议》,各家合作规模均为1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孝信认为,48号文及所谓二次债转股采用了金融手段,说明国家在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进程中,是全国一盘棋,上下游统筹,既不存在以某一个行业为主的冒进现象,也不存在不尊重市场的行政性手段。



                          火电全亏 政策倾斜导致过剩?

   

2013年五大发电集团净利润则达到740.34亿元,创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目前大唐发电、甘肃电投已经预计2016年将陷入亏损。国家发改委近期更罕见表态称,国内火电产能已经出现过剩趋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近日指出,煤电行业今年采取多种方式去产能,包括淘汰、重组、改造等方式。

  

申万宏源证券发表观点称,电力行业央企数量多,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102家央企中拥有发电业务的能源类企业共有12家,相对于5家钢铁、2家煤炭和1家水泥的央企数量。分析师们认为,电力行业央企数量多,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


在周孝信看来,火电行业所谓的产能过剩现象可能只是一个表象。周孝信说:“火电企业的确普遍出现了经营困难等症状,在此市场化手段的直接作用下,出现了部分热电厂机组停运等现象,但据此判断火电产能过剩,甚至推动火电产能退出,并严格限制新增火电产能,并不符合事实。”周孝信认为,去产能的本质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的本质是市场供给双方博弈的结果,换言之,去产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也不会局限于某一个行业,而是无论那个行业去产能,都会波及甚至严重影响到上下游产业链。


韩文科表示,就“去产能”的数量看,2017年的数量相比2016年,可能会出现一些下降。但就力度看,正在不断加码,特别是钢铁煤炭行业,地方政府作为“去产能”主体,仍会出台更多强有力的措施。


央行48号文明确,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产业中有市场、有竞争力但暂遇困难的优质骨干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



 内容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张莹

微信搜索关注中国煤炭报微信公众号,更多煤炭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