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祁静 | 读书与人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8 15:49:46

读书与人生

谢谢“暖杯书伽”董先生的盛情,谢谢“人人平凉”微信平台的老师费心把《平凉记忆》结集成《祁静文集》,谢谢今天在座的每一位文朋诗友,很荣幸和你们一起分享人生与读书的美好。
一 、最美好的读书季节(青年时期)
一个人从八九岁开始上学,就开始了人生的读书季。尤其在青年时,是读书的黄金期,一本书,一个世界,一场视觉的盛宴。
  我从十二岁开始被小学语文老师的一本名为《过年》的书里的情节所感动,从那时起我爱上了读书,到如今读了我也不知道多少本书。我读书不选择,手头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总体来说,从小说到散文,从诗歌到杂文,从国学到教育学,现在我着重读一些心理学。杂七杂八的书我都尝试着读。
  最近,我读到一则国学箴言,抄录于此,与大家分享——“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得一辈子去做。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对于读书也应该养成习惯。
  读的书多了,就会诚敬内心,就会心守一事地去生活。那么,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做人,首先要做个好人。叔本华说:“思考和读书在精神上更高一层。”看了书,一定要思考。
  叔本华还说:“我们心中要有‘守护神’,靠他指点迷津,引向正道。这个守护神,只有能够正确思考的人才有,才能发现精神上的康庄大道。”那么,我个人愚见,唯有读书才能改变你的思想和境界,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是“守护神”。
读书,就要在年轻的时候去读,前提是你要喜欢读书。我深深地感到青年时读的书会终生受益,比如我们在上七十年代读过的《青春之歌》《苦菜花》《林海雪原》到年老了还能回忆起那时读书的情景。多美好的事啊!
  因为爱读书,也爱上了写作,每当看见一段好话就抄在笔记本上。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学写诗和小文章用了二十多个塑料封皮本子,写了几十本平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至今,这些本子我都保存着。那都是在十八岁到三十五岁之间写的。
  在网络时代,我从2006年起在新浪建了博客,用”陇东麦子“的网名写了1070篇文字。
  如今,我五十六岁了,感到力不从心了,各方面的原因,但我要说的是,读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也要趁年轻,趁记性好,趁聪明趁有时间。朋友,读书吧。

二 、阅读与生活

  因为爱阅读,在力所能及的时间里,我去图书馆或市内的各大书店转转,从不敢浪费光阴。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心理学》到星云大师的《合掌人生》,从《人间美好四月天》到《席慕蓉诗集》。还有本土作家姚学礼老师的《陇东人》我都非常喜欢读。
  阅读,充实人生。阅读,充实生活。阅读,充实心灵。阅读,是一件寂寞漫长的事。作家刘醒龙说:“写作和任何事一样,不是看你跳的多高,而是,看你能够走多远。”写作是阅读积累后要说的话。
  这需要恒心和坚持。要读一些经典,这个根据各人爱好,有的人喜欢读《红楼梦》,有的人喜欢读《三国演义》,你认为哪本书是自己理想中的经典,你就去读它。
  年轻的朋友,要在阅读与人生中给自己创造一块“绿水青山”的世界。写绿水青山的清澈和峻峨。用心看自己的绿水青山,也看祖国的绿水青山。享受阅读带来的高层次精神世界,把生活的美好,阅读的美好,诉于笔端。

三、爱好与坚持

  因为爱好文学,爱好阅读,爱写作。
  今天,我在这里说一说我自己的爱好与坚持,应《西阳之花》作者,董鹏老师的诚邀,来“暖杯书伽”这个温馨美好的地方分享书的故事——
  来之前,董先生让我着重谈关于我写的系列《平凉记忆》的分享。
  我很想也计划在短时间内让《平凉记忆》的三十五个故事成为一本书。
  我把《平凉记忆》看成是我在翻阅旧时光,因为我见证了平凉的变化,从过去窄小的中山桥到如今的各条宽阔的公路,从过去的简陋矮小的平房土坯房,到现在到处的楼房林立。从过去的煤油灯到现在的灯火阑珊不夜城。我经历着,感受着,虽然一切都变了,我读书写作的习惯一直都没有变。
  为此,总想用笔写平凉的人,平凉的山,平凉的水,写一些平凉一些远去的手艺人,所以有了平凉记忆,从二一零年陆陆续续地写到如今还在搜集整理。我用《平凉记忆》记述平凉风土人情,留住一些远去民间匠人悲欢离合的故事。
  从不敢忘记我是平凉女子,因为我对故乡的情结,二零一零年春天平凉电视台《走进百姓》栏目采访报道了我的文学情怀。是陇东这块黄土地滋养了我,是泾河畔的乡亲给了我写作的题材。为此,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这爱好成就了《平凉记忆》的美好。

四、写作与故事


  五十六年的人生春秋,造就了我的个人品质和素养。从不屈服命运,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打过工,和家人开过小饭馆,阅尽人世百态,泪里笑里苦里乐里走过了芳华流年,在漂泊生涯里随手采撷我身边那些感动我的人和事。
  之所以写作,是为感谢那些纯朴的乡亲,是为感谢那些路途遇见的好人,还原农村人的悲欢离合真实生存环境。这里面更渗透了我的沉思和期望。
我所生活过的平凉某一个乡村,虽然也有变化,但不能不痛心地说,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人还是那些人,还在沿用传统的耕作务地,多数人还是穷,过着温饱的生活。近年来党的政策好补贴农资,让好多农民又重新拾起了土地。一些能人率先走进了富裕的日子。多么希望平凉的人都生活得无比美好。
  洗尽铅华,我走过了知天命之年,而我的笔触始终紧贴苦难的土地和最底层的人群,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脚步始终紧跟他们的节奏。我的耳朵,始终倾听时代的声音。让我的《平凉记忆》成为这块土地上浓彩重墨的一笔。
  或许,我的《平凉记忆》里有你身边的人,是亲戚或者是爸爸妈妈一代生活的写照。
  平凉同时也充满诗情画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凉有些东西被人遗忘,或正在远去。
  所以,我要用我的笔留住它们的古色古香。我走过平凉的南北二塬,为采访一些匠人,我见过檊毡的,见过打铁的铁匠,见过石磨,见过皮匠,见过箩匠等等,一些所见所闻成就了《平凉记忆》的写作。我在崆峒水库劳动过,在过了四十年的时光后, 我写了《以崆峒的名义》(发在2015年《暖泉》杂志上)。
  “吼一声秦腔过日子”“纸坊沟轶事”“远去的马灯”等等。都是生活和旧时光的好。
  谢谢“暖杯书伽”董先生的盛情,谢谢“人人平凉”微信平台的老师费心把《平凉记忆》结集成《祁静文集》,谢谢今天在坐的每一位文朋诗友,很荣幸和你们一起分享人生与读书的美好。
  很羡慕年轻的你们,你们那么阳光,那么充满希望地走在这么好的时光里,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让我们一起手捧书香,走向生命的更美好,让我们一起聆听读书带来的圣洁之音。
  谢谢大家,祝大家周末愉快。
                       2016年9月17日

作者简介
  祁静,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下。高中文化程度,自修获得文学与写作大专文凭。平凉市作协会员。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文字,曾在《诗人艺术家》《南方青春诗选》《甘肃农民报》《甘肃广播电视报》《平凉日报》《西北时报》《崆峒》《暖泉》等报刊有文字发表。散文,诗入《平凉五十年文学作品选》。
心在江湖
xinzaijianghu666
主编微信lxy18093118896
QQ664103863
力推原创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