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3】雪猫:乡村教育变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变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08 11:37:05


史录选,网名雪猫,现任甘肃省泾川县丰台镇张观察小学校长。先后荣获平凉市第一届青年教学能手,平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平凉市骨干教师,平凉市农村校长领军人物。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刊物发表教育性文章90余篇。

 

乡村教育变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变革

——读张文质说①《教师的“微革命”》有感

  


我读了《教师的“微革命”》这本书,用了一句话归纳:乡村教育变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变革。


1
教育体制需要松绑,教师才会获得幸福感


张文质老师在文中写道:“即使我们对很多体制、文化、或者社会变革都产生绝望,但是不必对人性绝望。因为人得以活下来的、最重要的、人成其为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自我修复、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可能性,这是任何一个体制,即使是最为严密、最为残酷、最为彻底的体制,都无法摧毁的最大、最柔韧的力量。”如今,体制明明这样,实际执行起来却是那样,执行者竟然还美其名曰地说这是“人性化”,为此,张老师才不由地发出书中所说的“绝望”的声音。但,即使如此,张老师却从“人性”,即一个人最原始的灵魂呐喊,这是张老师思想最可贵的一点,这一点的确务实。普通老师没有权力改变体制,但,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

体制需要松绑。给教师权利,给校长权力,这就是一种松绑。敢于对教师、对校长放手,或许,学校的教育还有希望。给教师权利,说穿了就是要求教师做一个自我定义的人,我由此想到了刘再复的一句话:“谁走在了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目前,最让我痛心的一点就是我身边的好多老师,被体制折磨得谁也不愿意超越他人,总认为超越是一种吃亏,超越是一种死亡。

被体制所捆绑的老师、校长,大都是心理变态者。这些人乐意墨守成规,抱住传统思维死死不放,尤其对任何新鲜的东西,一再否定,很少予以肯定。对此,张老师在文中这样写道:“教师的微革命,不是把我们自己的火种播种在别人的心田,而是守住我们内心的火种,播在我们的心田,这样的追求,变成一种活水,变成一种流动的状态”。是呀,教育行走不就是这种流动的最佳体现吗?


2
教育境界需要提升,教师才会获得温馨感



张文质老师说:“教师本分的实质,就是给予孩子一生的温暖。”为孩子的一切着想,为孩子的一生着想,教师就要有一种付出的决心和精神。张老师还说:“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守成,也就是返本,回归到人的生命之本,人性之本,文化之本。”对此,我终于感觉出身边的某些老师,还是缺乏坚定的教育立场,缺乏为教育付出一切的精神。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自我的一种本质的人性做支撑。不要总是抱着一种敌视,或者批判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通过学习,一切的“不会”自然会成为“会”的一切。教师之本分正是这种如何从“不会”到“会”的心态的变化过程。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提出,教育实际上是复杂的,所以需要教师有一种复杂的思维去理解。教师的本分绝不是依靠分数来证明的,分数其实包含着教师、学生生命的成本,重点看看分数究竟对一个人产生了如何的影响。有时,10分还比100分要好,10分存在着很大的努力空间,而100分容易让人满足。这就存在着一个教育境界的问题。一提到教育境界,大多数人这样认为:为教育而献身,甚至用春蚕、蜡烛自喻,这种口号式的表决只是一种蒙蔽和欺骗,比如,一个差生故意捣乱,是体罚教育还是微笑感染?高境界就是让差生在愉悦中获得认识,低境界就是一味地责备甚至处罚。总之,教师的境界归根到一点就是文化自觉,在自己变得美好的同时,让周围的人歌唱。

 


3
教育生命需要回归,教师才会获得存在感



最近学校正在进行课堂讲赛,参与的每一个授课教师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鼠标轻轻一点,里面什么资源都有,授课教师几乎不动一笔一画,就可以完成整节课的授课任务。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坐在我身边的几个学生,一节课没有动笔做笔记,我问了问他们,摇摇头,就是给我的回答。这样的课堂教学,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是多么的有害呀!教师把鼠标轻轻一点,一节课的授课内容踪迹全无,如果采取过去传统的授课形式,至少,教师的板书依然呈现在黑板上,可以让速度缓慢的学生重新复习。张老师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只是在教师的鼠标“快闪”和授课言语的“快讲”中完成的。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说:教育需要在一种缓慢的过程中积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如此说,我们在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上,不要一味地要求教师滥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是说每一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至少,我们应该这样做:能用的就用,使用有效了就用。我参加了多次教学研讨活动,诸多教育行家总会这样评价一节课: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极力夸赞实质上误导了教师滥用狂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张文质老师倡导“课堂节奏放慢一点,其实就是让孩子回到他真实的状态里面。”我对这种状态的理解就是一种“原始的状态”。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心里真正需求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节奏要慢,要多一点耐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为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为此,作为校长,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要总是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唯一定性的标尺。张文质老师说:“学校教育从本质而言,是母性的。”这并不说教育只需要女人才可以担当。母性教育,意在于学校教育需要柔软、耐心和期待,绝不是强硬、粗暴和简单的。母性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是顺应人生命的自然教育,这就是所谓的生命化教育要素之一。哲学家黄克剑把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义为:“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心灵的自我督责,人格的自我提升,境界的自我超越”。这四点需要我们不断地自省,发现一点不足及时修补,生命其实是残缺的,唯独我们的思想很完美,我们用完美的思想支撑行为去呈现残缺的生命,这样,一个人的伟大之处是被好多人用思想抬高的。

 


4
教育关系需要融合,教师才会获得亲密感



张文质老师说:“真正的教育是相互教育,是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社区之间的相互教育,这种教育对人的影响很大。”我反思我们这里整体缺少这样充满教育的领军人物。孩子差了,老师总是怪父母;教师差了,领导总是怪校长,为啥不从人性去理解?即让我们真正懂得我们如何当教师,如何教育孩子?我想:只有我们相互之间建立助益性的关系,或许,我们才会把教师当得安心。建立助益性的关系,依我之见,从以下三点做起:

①自觉反省,改变弱者心态。张文质老师叙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在会场,为什么大家一进来都习惯坐在后排,而不是前排?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习惯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心态。我们首先选择坐后排,从文化的层面上说,这是一种弱者心态,也就是把我们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一个最安全的地方,这也是离中心最远的、最边缘的地方,这种地方不容易被关注,也不容易带来某种威胁。”弱者心态导致弱儿出现。教育需要教育出健康的有强健体魄和心智的人,如果我们教师把自己置于这样弱者的位置,如何担当培养孩子的重任呢?这种弱者心态是消极的,或者说这是一种“利己”的心态,采取妒忌、背后告状、诬陷或者打击报复的方式。正如契诃夫所言:“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挤掉我们身上的奴性”。

②稍微“迟钝”,改变常规模式。张文质老师说:“我说教师还是傻一点好,这种傻不是笨,而是稍微迟钝一点,不要那么敏感,不要那么深刻,不要那么有见地。”张老师这句话很实用,教师多余的敏感,是会给自己、给学校惹来好多麻烦的。越是不看重荣誉的人,越是被荣誉缠身,关键是只要自己做事踏实就行。我们每天所做的工作,自私一点说,只要不给自己带来威胁就可以了。

③静心读书,改变落后思想。 “一个小学教师,读书有什么用处?”甚至还认为读书的人是“书呆子”,这些看法极其愚蠢。张文质老师说:“当我们谈教育,一定在某些小的事情,想的比别人更远一些,更开阔一些。”读书也一样,在如今这个知识竞争的时代,我们不读书不学习怎么能行呢?一个经常读书的人和一个从不读书的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单就从言语交际上就能明显感觉出这一点。张文质老师说:“当一个人年纪大了,但并没有变丑,为什么?是因为他一直在读书。读书比任何化妆品都有效,所以,没有读书的人你一看样子就知道了。”这段话体现了读书人的涵养,特别是教师需要这样的读书人特有的涵养。我们身边某些相貌平平的老师往往因为相貌而烦忧,读书的确是个弥补的好办法。有时,我自己好像中了邪,从文字美好的情愫中,我感觉出了某些人的嘲笑,但,我的精神,我的心理是愉悦的!张老师说:“每年至少读一本书”。我们就从这个最低要求做起,真正做起。当你感觉烦燥时,何不拿出书来读读?读读,我们躁动的心很快就会静下来。阅读,也是自我平衡的艺术,我们就要修行好这门艺术。

 


5
教育角色需要转变,教师才会获得成就感



《让学习发生》一文中,张老师提出“大问题”一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大问题就是教师转换教育角色,转变教学观念。比如,教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自己去理解,遇到的问题,在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自然解决。昨天早晨我在听课的时候,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而学生总是充当配角,这种主次颠倒主要原因是班级授课缺少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应试教育的最大威胁就是把学生的地位从主要拉到了次要,促使好多教师站在学生的面前,强迫学生接受课堂知识。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要突出两点:一:教师必须怀着一种平和心,班级出现几个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很正常;二:强化训练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和习惯。这种强化不是强迫,重在引导,让学生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也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发现新鲜的东西,独特的东西,适合自己成长需要的东西。学生有了这样自主学习的意识,就很自觉地有了表现欲,这样,学生慢慢往前走,教师慢慢往后退,最后,教师成为站到学生背后的那个人。当教师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自信。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很自信、很从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据我听课观察,目前不是说学生缺乏自信,而是缺少学生展示自信的平台,做得最好的,学生只是在上课过程中,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而很少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剥夺了学生该有的权利,这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中做得最愚蠢的事情。张老师说:“大问题教学是基于对人性、对生命的理解”。多数教师的教学,正好忽视了这一点,或者,纯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假如,每教学一节课,教师首先把教学的视角瞄准学生的生命发展,或许,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性,每个教师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背后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知识只有和生命媾和的时候,知识才会放射出本来的光芒。

总之,通过阅读《教师的微革命》这本书,我变革教育的决心增强了。教育变革,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慢慢做,坚持做,一定会做好!



 

编辑: 陈秀玉   徐西霞   

邮箱:jiaoyuxingzou@163.com




公众号
jiaoyuxingzou
快来关注我们吧!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行走拓宽世界   读写重建心灵





猜你喜欢:

【点灯1】张文质:不停地寻找一盏灯

【点灯2】谢云:成长就是让自己更“般配”

刀哥:走宽自己的世界

写书评获赠书活动公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