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贷”动千万乡亲致富奔小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4 13:04:59

省第十二次以来,我省积极实施“金融扶贫攻坚行动”,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信贷产品、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与创新,探索走出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政府责任联动”的金融扶贫新路子。2016年7月,,在全国金融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银政合作助力精准扶贫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我们村的82户贫困户每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种植早酥梨,解决了大伙的资金难题。按照早酥梨的市场收购价格,去年平均每亩早酥梨收入在4000元左右,贫困户人均增收近千元。”静宁县界石铺镇高堡村村支书李智刚说。

  从2015年7月开始,我省创新推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面向全省101万贫困户,提供总规模5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同时,加强银政合作,财政全额贴息,免担保、免抵押,着眼解决贫困户小额短期资金需求,采取“财政补贴、农户自缴、社会帮扶”模式,在每个贫困村设立规模不低于50万元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互助资金“不出村、不吸储、不分红”,封闭运行,农户联保,村理事会审核,乡镇管理站审定,。截至2015年底,全省所有贫困村和藏区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实现了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方便!真方便!取老爷子的养老金,再也不用跑县城了。两三分钟到超市,刷卡就能拿到钱。农行装的这个机子,可真好!”皋兰县石洞镇魏家庄村的便利超市里,刚代父亲领取了165元养老金的村民魏礼仪,指着农行甘肃皋兰县支行布放的转账电话,连声地夸赞着。农民在家门口不仅能转账取现,还能通过银行卡进行支付清算,这种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源自我省实施的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以满足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支农支小支弱覆盖面。

  2014年,我省依托新农合、新农保代理渠道和电子化平台,通过在乡村卫生所(室)、便利店、村委会、电信移动网点等设立惠农服务点,为持卡农户提供查询、转账、取现、自助还贷等基础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我省各金融机构继续完善支付清算体系,推进支付清算系统在农村地区延伸,使符合条件的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全部接入支付系统,并扩大POS机、ATM机布设范围,推广网银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重点市场非现金支付业务全覆盖。


创新金融产品助农惠农


  “手里缺流动资金,没有足够的钱买饲料,每天一睁眼,心里发愁的就是圈里的80多只羊的饲料钱。”就在武威市凉州区的养羊农户严武德最着急的时候,他幸运地从凉州区农村信用社贷到了一笔额度为5万元的“牛羊蔬菜产业贷款”。“有了这笔钱,我养羊腰杆就硬了,还能多养些羊。”严武德所说的“牛羊蔬菜产业贷款”,是2013年5月底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等6部门联合推出的“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贴息贷款”,被广大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双业贷”。

  其实,这只是我省金融惠农的一个缩影。为破解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融资信贷难题,我省推出了50多个惠农金融产品,形成开发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助性金融、公益性金融和混合型金融等5种金融服务模式。同时,创新推出六种金融扶贫产品,累计为农村群众提供超过1000亿元信贷支持,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金融扶贫路子。

  各级财政和银行还共同出资设立了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易地搬迁贷款、贫困家庭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给予风险补偿,对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扶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6年6月,财政累计贴息96.7亿元,安排担保和风险补偿金54亿元;撬动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双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818.1亿元,惠及125.1万农户;“三权”抵押贷款25.1亿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5.13亿元,惠及49.62万学生;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资金总规模达到36.4亿元,累计借款27亿元,惠及28万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农户累计达到1026.6万户次,支付赔款17.1亿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