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沟背芯,俗称“背亭子”,起源于长武县马寨乡武家沟村,民国初年武家沟木匠席武根据甘肃新庄、青牛胡同一带流传的“背芯”改造而成,几经改进,渐渐趋向定型完美,是富有特色的长武民间社火,至今已流传有近百年之久。
小武赶到武家沟的时候,社火队伍正在紧张的化妆中
各种芯子一律用硬质木头作骨架,构造出各种奇妙形式,这使观众感到既玄妙好看,又惊险叹奇。
背芯社火根据戏剧故事情节造型,加以布置装饰,使之更为新颖,栩栩如生。
通常让4-5岁的儿童舒适地固定坐在骨架上,扮装角色,进行演出,每台以一折或一段为故事化妆表演,配有锣鼓乐器。
化好妆的小朋友看着看镜头感觉很稀奇,小武友好的示意她摆pose
爷爷孙子齐上阵,感觉画面好和谐
村委会里大家忙碌的为孩子们化妆中,小盆友总是在想着什么时候画完,才能吃手里的零食呀~
这小嘴儿撅的~好可爱有木有
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天使,每一个笑容都似一缕春风拂面
屋子外面等待看社火的群众
武家沟背芯选精壮成人用专用的木质“背架”背载3—5岁小孩,作高空表演,穿着彩衣、化妆脸谱、上下二人固为一体。
这边已经有人要上架子了,类似五花大绑
由于要用绳子系牢,所以会勒的很疼,为了减少疼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垫上报纸
这边已经打扮好的可以略作休息,顺便练练
还没有穿戏服的孩子
装扮整齐,准备就绪
锣鼓敲起来,社火耍起来
武家沟背芯,作为长武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认知价值。既是当地民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自发自觉的反映,体现出秦陇文化交融发展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和代表性。
@【视频】我在西门十字等你看社火···
@“丝路风情·长武记忆”民俗文化展,去了才知道谁是谁的“特产”
@长武汽车客运公司春运临时时间表
@记忆中的长武“故事”(四)之正月十五大巡演
@漫说过年之“闹元宵“
投稿/合作微信:13186164246(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