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生贵︱母亲的“包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07 06:25:39

【编者按】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2016年母亲节已经远去,但我们对母亲的爱戴和感恩并没有远去。应广大文友的要求,本号以“歌颂母爱,向母亲献礼”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继续进行。让我们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爱戴和感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母亲献礼!



母亲的“包袱”


张生贵 

 

很想写写有关母亲的一些事情,可当我坐在电脑前,想起那些往事,竟百感交集,不知从何写起。

母亲真的很不容易,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一年忙到头也只能让我们填饱肚子,而母亲的不易不仅是因为贫穷。她更背负着让人无法想象的精神枷锁,像一个沉重而无形的包袱,时刻压在她的心头。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男人是家里的土皇帝,这种根深蒂固的“权威”。使贫困妇女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我母亲也是其中一员,家务的繁琐,带孩子的艰辛,农活的沉重和对家暴的无可奈何,让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又没有文化的瘦弱女人来说,眼泪成了唯一诉苦的工具。


我小时候,一家人挤在一个炕上,每天天不亮,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就感觉母亲起来了,她轻轻得把窗户推开了一条缝隙,摸着黑缝缝补补,为了省灯盏的煤油,也为了天亮能干更多的农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母亲有她做活用的包袱,其实是一个正方形的布块,在其中的两个对角缝有长条状的带子,把东西放里面折好再用带子系上。 母亲的“包袱”里装满了她缝补需用的一些东西,布头,线,纽扣和剪刀等等,只要我们的衣服破了,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把它们补得好好的,每次做完针线活,就会把她的包袱整理好,包的整整齐齐的,再放在箱子里。到了四年级我再也不想穿带有补丁的衣服了,我也曾哭闹要新衣服,而结果却换来的是母亲更加的无奈和伤心,打那时起,我立志要给家里人买新衣服,把她的包袱仍的远远地。

十八岁我辍学上北京打工,家里收入也慢慢好转,第一次回家我特意买了很多新衣服,心想这回一到家我就扔了它,免得以后再穿带补丁的衣服。到家后,第一眼就看见母亲的包袱摆在显眼的地方,她说,补得衣服你爸都不穿了,只好补补袜子了,我说妈,现在咱有新衣服了,不穿补得破衣了,您就把这包袱扔了吧。她听了很不高兴的说,“留着:还用的着,饱带干粮晴备伞,这没有多余的”。而在一年后,也就是2000年,父亲因跟别人做粉条由于经营不善,资金短缺而无法周转,每家陪了近两万多元钱,父亲也因受不了打击而住进了医院,两万元,在那时对我家来说是个很大的数字,当时我月收入才五六百元,霎时全家又进入了饥荒时期,除了生活费挣得钱全还了账,母亲捧着她的包袱默默的流泪......几年的还债那种苦恼我深深的体会过,我觉得委屈,失望,抑郁,但一想起家里人,想起在最困难时那个一针一线替我缝衣服的母亲她比我更受煎熬吧,我就咬咬牙坚持。我要为她卸下她那沉重的“包袱”,让她过上轻松的日子,再苦再难我也要撑起这个家呀。那几年家里就很少再添置衣服,母亲还会仔细的把每一件衣服补好,那个不起眼的包袱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时过境迁,现在我们虽然住上了漂亮又坚固的砖房,穿上了名牌衣服,但母亲依然用着她那陪伴了半个世纪的包袱。我再也不劝她扔了它,因为我懂了,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包袱,那是洒满母亲心血又带着殷切期盼得包袱,她盼望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为我们默默而无私奉献了毕生的母亲,她满怀希望是;只要我们过得好,那她肩膀的包袱才能被卸下来,她爱我们胜过了她自己,让我们为母爱的伟大而喝彩,为了母亲而无条件地加油上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愿天下所有母亲都健康长寿。


作者母亲

(插图由作者提供,特此致谢!

点击查看更多同题文章】

1、【散文】闰土︱母亲最后的日子

2、【散文】杨美︱酸楚的幸福

3、【散文】郑丽丽︱娘的愿望


【作者简介】



张生贵,笔名冬青,甘肃秦安人,文学爱好者,信奉,农民兼个体经营者,一个深爱女儿的父亲。 


【刊名题字】李广志

【本刊主编】成永军

征文启事


为出版亲情散文集《父亲,母亲》,本刊特举办以“父亲”“母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有意者请将文章定稿及个人简介(150字以内)、照片、插图等一并发来。

文章要求真情实感,字数在800-3000字之间。格式为每段开头顶格,宋体小四号字体。文章、插图、照片等均需用附件形式发送且小于5M。作者文责自负,请勿将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发来。稿酬为发表一月内读者赞赏总金额的50%(注:限于人力,赞赏总金额低于5元不发放稿酬),其余作为平台维护费用。作者请主动关注本平台并加主编微信ygk13893713797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616860905@qq.com


《阳关文学》编辑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