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 第十五篇:在通渭首次朗诵《七律 • 长征》伟大诗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14 09:03:49


《七律 •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9月底,,长征即将结束。站在通渭县城东的文庙街小学校内,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心潮澎湃,满怀喜悦和豪情地朗诵了《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通渭这座位于黄土高原的千年古镇,不仅有“仰韶”和“齐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携崇德重才的儒雅之风,1905年,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就诞生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走进通渭县文庙街小学的校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在学校的教学楼前,光芒四射、金光闪闪的《七律·长征》诗碑。文庙街小学副校长刘海霞介绍说,诗碑主体造型呈“V”字,象征着中国革命在通渭发生重大转折,同时英文“victory”也是胜利的意思;另外,“V”字形状若展开的翅膀,寓意祖国腾飞,而“V”形又是学校使用最多的一个符号,表示正确,象征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合格的。



 

,1935年,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急袭通渭城,消灭鲁大昌部和保安团300多人,占领了这座时有1万余人口的中等城镇。中共中央在通渭城休整3天,恢复体力,从思想上、物质上做好进入陕北苏区的准备。




1935年9月29号,在通渭县城东的文庙街小学校,。面对这些辗转征战、历经颠沛后将要踏上开往陕北苏区最后征程的忠诚的同志们,,朗诵了自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就酝酿在心的诗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块诗碑,是通渭县委乡政府于2000年建成的。诗碑周围,绿草白杨点缀;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雄伟诗碑和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交相辉映;绿草如茵的花园草坪和点缀其间的花卉翠柏相得益彰,教学楼走廊两旁,花卉摆放;墙壁之上,瀚黑飘香。宁静和谐的校园景观和浓郁深厚的人文氛围水乳交融。



 

如今这座诗碑不仅是小学的标志,更是通渭当地标志性的建筑和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副校长马军说,学校的每个孩子都能背诵这首长征诗,每个孩子都能讲一段红军长征的故事。





通渭是著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在文庙街小学的教学楼内,挂满了学生的书画作品。学校老师介绍说,学校和家长都有意识的注重培养和提高孩子们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和水平,而红军长征是这里的孩子们写的最多、画的最多的题材。




尽管孩子们的笔法仍显稚嫩,但正如长征给中国革命种下希望的火种一样,长征精神已经在中国的下一代中种下了希望和信仰。



 
(甘肃广播新闻   狄春华、李彦龙、王钧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