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两枚明代小钱版别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6-26 07:15:44

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大明宝钞颁行,使铜钱在洪武至隆庆年间铸量较少的情况,又随大明宝钞的贬值从市场退出。在宝钞停用后,铜钱又从嘉靖、万历年间起铸量由少逐渐增多,并在天启至崇祯时期更盛。由于这一时期铸币繁复、泛滥,版式多而复杂,这也为现在的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研究收藏空间。 

明代后期钱币版别众多,以崇祯小平钱为最。除光背、背星月外,背文字钱中,有背天干记年钱(含甲、乙、丙、丁、戊、己、庚7种);背记重钱中有背一分等多种;背记局钱(含户、工、新、臼、户臼、兵、局、院、京等9种);背记地钱(含宁、应、重、加、嘉、榆、沪、忠、贵、广、府、太平、共、鄂、青、江等16种);背记事钱(含官(图1)、敕、旨、制、奉制(图2)、行等6种),另外,还有跑马崇祯钱一种。有人总结说,仅记局、记地、记事钱就达30余种。

图1

图2


如今,钱币收藏爱好者及研究者们依据出土情况、按照已知铸地或铸局及钱文铸造风格的不同,将明代小平钱粗分为南方版和北方版两大类,细分为北京版、南京版、西北版(秦版或陕甘版)、福建版、四川版、贵州版等多种版别进行分类研究。但由于版别众多等原因,目前国内对明钱的版别研究还尚未完备,但时常有新品出品,让人耳目一新。 

目前来看,日本钱币收藏及研究者对我国明钱的系统研究较早,著有《万历钱考》等,相对较为系统。由于明钱相关历史记录相对较少,加上国内多数泉友对此关注度不高,明钱在国内系统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相关著述较少。如何更好的弘扬历史传统文化,特别是钱币文化,这为中国钱币爱好者及研究者提出了现实课题。可喜的是,近些年来,随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兴起,国内众多泉友对明钱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一些高手纷纷涌现,如江苏的罗维巍、四川的张东等为泉友所关注。 

者久居西安,喜爱中国古钱币收藏,近期在市场与泉友交流淘宝中,偶然发现两枚明代小平钱。对相关版别问题,进行了粗浅研究,有点滴收获并撰此拙文,借《中国钱币界》与众多泉友分享,并请方家指正。 


2015年10月间,陕西咸阳一泉友在咸阳古玩早市淘宝中,偶然购得一枚明代万历钱(图3),我在交流中发现此钱与我平时接触的万历钱钱文差异大,初步断定,非西北版和京版。咸阳泉友看我对此钱有兴趣,最终将此钱转让与我。

图3


此钱生坑薄锈,开门见山,经过测量直径为25毫米,重4.82克,厚1.5毫米。钱文最大特点是小字、方头通、斜进万、俯宝、小厂历。边沿较宽,字口深峻,钱文书法圆润,是万历通宝小平钱中少有的。 

笔者翻阅丁福宝《历代古钱图说》、孙仲汇《简明钱币辞典》、华光谱《中国古钱大集》等书籍,均未发现有同版钱币的记载及说明。与西安其他一些泉友交流中,有人认为此钱与鬼万历(湖广地区铸)属同一风格,应出自湖南永州地区。但仔细观察,发现两种钱文有差异,鬼万历均为角头通。为搞清原委,笔者翻阅了目前国内研究明代钱币较为权威的《大明泉谱》(刘征著),其中与此钱同版的钱币未见著述,但在该书第134页至135 页上,记述有几枚福建版万历小平钱,其中福版B1至福版D的7枚钱币中,形制钱文与我收藏的这枚钱币十分相似,也是方头通,不过在正面钱文上有不同之处。此书所载在正面钱文“万”和“通”字附近一些版别的地张上有星,同时“万”字均为不出头万,而我这枚是出头万。 

由此,笔者感到手中这枚钱币,应初步断定是较为稀少的福建版万历钱。2009年出版的《大明泉谱》对上述几枚钱的标价已在2000元左右,但未对钱币进行级别标注。翻阅日本《万历钱考》,在其第19-20页展示的所谓“广东版万历”(编号54-56)中展示了类似版别的钱币,但还是有细小差异,其中一品面文不具星纹的被称为“三冠万历”,认为此版存世稀少。 

就在为此疑惑的时候,2015年底,我在西安偶遇资深古钱币鉴藏家宋捷先生。他说,这枚钱应属福建铸,同时我在其处翻阅其参与编著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卷)》,在其中第232页发现了这枚钱的同版拓片,是江苏收藏家罗维巍先生的藏品,书中记述其版别为“长字方头通进万”,直径为24.9毫米。但由于编书体例的原因,书中未对其铸地版别进行著述。后与罗维巍先生在线交流,他认为此版应为福建地局铸造。 

在与长期收藏研究福建版万历钱的刘丰先生交流中,他说整理的福版万历相关资料中也收入了同版钱拓片。该钱直径25.4毫米,重4.7克,直径较大。他认为按照钱币十级定级,该钱的定级为二级,较为难得,目前单枚价格应是过千。他同时告诉笔者,这版也在江苏等地发现,具体铸地还应进一步考证,暂定福建版。 

有泉友认为,此钱在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偶有发现,特别是福建、广东有一定数量,在陕西内陆出现可能与流通有关。笔者在粗考这枚钱币的身世时发现,由于明钱历史记载相关资料少,加上同版钱出土考古及钱币资料稀缺,无法进一步研究考证。笔者认为,目前姑且初步定其为“福版小字方头”为宜,较为稀少。在此抛砖引玉,待更多泉友对此进行深度研究,使其完善之。

图四


笔者要与泉友分享的另一枚小平钱是一枚崇祯通宝(图4),是笔者2016年初在西安大唐西市一知名藏家处发现。与众多泉友相似,笔者见到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怪”。该钱生坑,锈色入骨,开门见山,直径25毫米,重4.4克,厚1.2毫米,光背广郭。藏家说,这钱是从一名甘肃乡下人手中购得,是甘肃出土。 

仔细观察这枚钱,钱文字体柔弱,似隐起纹,四字分化,崇字下宗字宝盖较大,示字首笔较短,呈倒三角形,通字走之已经严重分化为两点一捺,通字角头通分化为两点,宝字歪斜,与孩童们写的稚书相似。 

这枚钱币的出现,不少泉友认为明代末期存在私铸的现象,怀疑系私铸品或安南钱。有人认为这是西北版(陕甘版)的一种。笔者发现这与相关已经发现的部分西北版光背和背官、背新、背榆、背奉制差异较大,比背奉制、背官奉制版面文书法更为幼稚、古拙。但此版目前在公开的出版的《大明泉谱》、《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卷)》及台湾王纪耕编纂的《崇祯通宝泉谱》等诸谱均未载。 

笔者在浏览“古泉园地”网站及在线收集相关线索时发现,近期有一枚同版钱币在园地中出现。后来在线与河北泉友张林杰先生了解到,近来在其整理编撰的《崇祯通宝泉谱》过程中,在收集版别资料中发现,北京泉友许英顺先生将“古泉园地”上出让的那枚同版崇祯通宝购得,并在收集版别中发现了几个风格相近这个版别实物钱币。说明此版还有变化的系列小版存在。从出土看,此版钱多出自甘肃,与我所获信息相互印证。对于因何形成了这样的铸币,由于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及文献记载有限,加上明代相关钱币著述相对较少,这一问题最终解答,则需要钱币收藏爱好者和钱币学家进一步研究考证,这里权当提供一个研究的线索和方向。 

交流中张林杰先生认为,此钱与西北出土的崇祯通宝背太平、奉制、榆、官等有诸相似之处,加之多出自甘肃,鉴此应暂定为“西北容若版”、“西北稚书版”或西北版“倒三角崇双点通宽贞”版(这一说法后来与罗维巍先生在线交流中获得一致说法),按照明钱十级分类大致定为六级。张林杰告诉笔者,目前在整理崇祯钱资料中发现,四川版最多,超过300种,南版近200种,西北版超过80种。看来今后陕西泉友收藏与研究陕版崇祯钱还有广泛空间。


作者:张彦刚

来源:《中国钱币界》21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