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研究院:低效煤矿拖累中国竞争力,产能退出宜长远规划,明确预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14 14:45:19

点击上方蓝字,为你纵深解读煤炭


精彩内容


距离国家煤炭去产能政策启动已经近10个月,政策落地,效果显著,但下一步的艰难也是有目共睹的。去产能并非朝夕之功,在此背景下,神华研究院副院长李瑞峰、主管任仰辉研究认为:考虑到我国煤矿竞争力远不及其他国家,建议产能退出政策至少着眼于未来十年;应加大低效矿退出力度,重新定位大型煤炭基地,充分发挥优势产能的作用;提出相应的法律、政策和财政安排,分步实施。经授权,本公众号特发布其研究成果。


文/李瑞峰  任仰辉


煤炭生产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但在去产能的背景下,有必要把两者联系起来,再谈这个话题。


01

我国煤炭生产效率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


1. 我国煤炭生产效率是主要采煤国家中最低的,且国内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煤矿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别很大。


目前我国平均煤炭生产效率不到1000吨/人年,是美国、澳大利亚的十分之一。


主要产煤国家煤炭生产效率比较


2015年煤炭产量

亿吨

煤炭生产效率

吨/人年

采煤机械化程度

%

露天矿产量占比

%

百万吨

死亡率

中国

37.47

约1000

76

14

0.162

美国

8.13

约10000

100

65

0.049

印度

6.78

3000

100

81

0.15

澳大利亚

4.85

约10000

100

78

0.01

印尼

3.92

约5000

100

100

0.03

俄罗斯

3.73

2032

97

68

0.19

南非

2.52

5300

100

49

0.07

德国

1.84

8059

100

93



从国内看,一般大煤矿生产效率高于小煤矿。以千万吨矿井为主体的神东集团为5500吨/人年,效率最高;以大型煤矿为主的国有煤炭企业平均效率约2000吨/人年;小煤矿一般为300-500吨/年。


地区之间差别也较大,西部普遍优于东部。西部资源条件好的内蒙古煤矿生产效率为4000吨/人年,东部煤矿一般为1000吨/人年左右。


从开拓方式看,露天煤矿一般高于井工煤矿


2. 煤炭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由煤炭生产效率决定。


按一个煤炭生产人员平均月收入5000元,加上各类费用后,人工月成本为7500元,每个工每天劳动力成本为326元,按照日生产效率为4吨/工左右算,吨煤成本中劳动力成本约为82元,占原煤成本的30-40%左右。因此,减人提效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02

我国煤炭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水平不比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差,强于印度、印尼、俄罗斯,生产效率差距如此之大的主因是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也有办矿模式和管理水平等原因。


1. 美澳等国煤炭资源丰富,有足够的优势资源可供开采。


一是开采条件优越。美国煤矿煤层赋存稳定,多为倾角在6°以下的水平和近水平煤层,目前井工开采煤层的平均埋深为122~183米,露天开采一般在30~40米,个别有达70米的。澳大利亚露天矿开采深度一般为60-80米,井工矿开采深度平均为250米,倾角一般不超过10度,中厚煤层居多,瓦斯含量不高。


二是以露天开采为主。美国共有生产煤矿1061座,其中露天矿637座,产量占65.2%;澳大利亚有100个生产煤矿,其中露天煤矿65个,产量占78%。


三是矿井集约化程度高。美澳矿井布置简单,多数为一矿一面。


四是煤矿机械化程度高。美澳煤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煤矿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用人少,生产效率高。美国尽管小露天煤矿很多,但均为机械化开采。澳大利亚煤矿规模普遍大,煤矿平均产量500万吨以上。


2. 其他产煤大国的煤炭资源开采条件也优于我国。


其他产煤大国以露天开采为主,如印度比例为81%,印尼几乎为100%,俄罗斯为68%。露天开采的特点是煤层埋藏浅,有利于采用大型机械作业,用人相对井工矿少,生产效率高。由于开采条件差,亏损严重,德国井工煤矿逐步关闭,保留下来的主要是大型褐煤露天矿。


3. 我国目前大部分煤矿开采条件与主要产煤国相比差距大。


一是开采零星资源、薄煤层、不稳定煤层的煤矿数量多。我国近1万处煤矿中,有5000多处煤矿仍采用炮采等非机械化开采方式,主要是小煤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受资源条件限制,这些煤矿多数不适合采用机械化开采,即使采用机械化,经济上也不划算。这类煤矿生产效率最低,一般在1吨/工左右。


二是煤层构造复杂、灾害严重矿井多。灾害主要体现为构造复杂、瓦斯大、瓦斯突出、水害等。这类煤矿集中在西南、华东、华北、东北。这些地区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的煤炭企业生产效率一般在4-10吨/工。


三是西部资源开采条件相对较好。内蒙古、陕西大部分煤矿,山西、新疆、宁夏、甘肃部分煤矿,其他地区少数煤矿开采条件较好,与上述国家煤矿资源开采条件相当。这类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在10-20吨/工。


4. 美澳企业煤矿办矿模式与我国不同,企业管理也不同。


美澳煤矿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生产组织简单、管理层级少,煤矿生产一线和管理人员少;煤矿工业广场设施简单,地面辅助生产尽量采用外部专业化服务,一般没有生活广场,矿工居住在附近城镇,生产辅助人员和生活服务人员少,煤炭生产效率高。


我国煤矿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办社会功能;企业管理层级偏多,管理人员多;专业化服务程度普遍不高,辅助和服务人员多,是生产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03

煤炭市场发生重大转折,相当一部分低效率煤矿难以长期生存




1. 进口煤竞争力强,将长期对我国市场形成压力。


从全球看,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煤炭需求总量增长缓慢,主要产煤国家煤炭产能普遍过剩。


澳大利亚、印尼是我国煤炭主要进口国,占到进口量的70%左右,煤质好、成本低、竞争力强,煤炭供应潜力大。


澳大利亚生产煤矿的年产能超过6亿吨,此外,由于前些年煤价高,项目储备多,有近90个前期项目(包括在建的、可研阶段、勘探阶段的项目),产能合计在四五亿吨左右,主要为中国、东南亚国家准备的。


印尼煤炭虽然发热量低,但灰分、硫分低、价格低,作为电煤受欢迎,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比澳大利亚煤炭差。印尼处于前期的煤矿项目也有几十个。


蒙古、俄罗斯也有能力增加煤炭生产,有一定竞争优势扩大出口。


上述这些国家的煤炭出口竞争力较强,采取跟价压价销售策略(跟着国内煤价,且比国内煤价低一点),将长期对中国市场形成压力。


2.国内高效率的煤矿及进口煤将对低效率的煤矿形成挤压。


从国内看,煤炭需求已进入峰值平台,产能严重过剩,压减过剩产能需要很长时间,加上进口煤压力,煤价长期处于低位的可能性大。


铁路运输通道瓶颈基本消除,加上西电东送规模加大以及东部煤炭需求逐步下降,煤炭铁路运输竞争越来越激烈,长期来看煤炭物流费用呈下降趋势。


晋陕蒙宁甘煤炭开发规模已达35亿吨/年(包括在建新矿和技改扩能煤矿),从资源条件看,这一规模稳定几十年问题不大,生态环境可以承受。


大部分小煤矿由于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和安全生产条件差,生存艰难;东部、中部(山西除外)煤矿开采与土地资源、地面村庄搬迁的矛盾越来越大。大部分煤矿开采历史长,进入深部开采,灾害越来越严重,效率降低,开采成本越来越高。


因此,晋陕蒙宁甘和进口煤炭将进一步对东部、中部和西南煤矿形成竞争压力。




04

建议充分发挥先进产能作用,制定长远产能退出规划




以下几点想法是工作体会,不一定成熟,供讨论。


1. 可考虑重新定位大型煤矿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先进产能的作用。


目前大型煤炭基地的划分是在2003年提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考虑重新定位其功能和作用。未来二三十年,应强化晋陕蒙宁甘大型煤炭基地的作用,发挥资源优势,稳定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利用率,适度增加煤炭产量收缩东部、中部和西南川渝生产规模,逐步减少产量,加大煤矿退出力度。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在技术装备方面,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管理方面,减少管理层级和地面人员、加强专业化服务,降本提效,释放高效率先进产能的潜力


2. 研究东部中部平原地区煤炭开发必要性,为指导煤矿产能安排提供参考


东部中部很多煤矿处于平原地区,矿区地面以农田为主,土地稀缺,村庄和人口密度大,煤炭开采与土地塌陷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也影响煤矿生产效率。在新形势下,评估煤炭开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煤矿提前退出对煤炭供应的影响和带来的各种问题等,为产能安排提供参考。


3. 制定产能退出的长远规划,让市场各方面有比较明确的预期。


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环境影响大的低效率、高成本产能退出,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政策要求淘汰的对象,煤矿所有者要有清晰认识,早做打算。去产能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产能退出的政策考虑未来3-5年,时间偏短,落后产能退出的时间表还不够明确。有关部门可借鉴鲁尔矿区煤矿关闭做法,宜制定至少十年期的煤矿退出长远规划,提出法律、政策和财政安排,分步实施煤矿退出。

 

(作者分别为神华研究院副院长、神华研究院主管)


责任编辑:高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