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碧水蓝天的作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2-28 13:35:02



  7月13日,《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下称“《计划》”)发布,明确提出小流域、农村水环境治理目标及对策:

  2016年治理河流600公里,基本消灭垃圾河;

  2018年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汇入12条主干流、直接入海和重点监测的小流域消除劣V类水体;

  2020年全省完成封山育林1000万亩,小流域Ш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90%以上。

  “《计划》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令人鼓舞。,,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也激励我们更加尽心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出力。”

  近年来,,积极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力量,在实现八闽大地山清、水秀、、。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


  “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12条主要河流整体水质为优。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一半。大气、水、生态质量全‘优’,全国领先。”这几年,面对雾霾肆虐和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充满渴望的现实,许多福建人这样介绍“大胡建”。

  清新福建,源自大自然的恩赐,得益于全省人民的辛劳,同时,、关心紧密相连。

  长汀,地处闽西革命老区,是洒满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20世纪40年代,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并列为全国三大水土流失治理实验区。1940年12月,福建研究院土壤保肥试验区在长汀河田设立,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土保持研究机构之一;直到上世纪末,长汀的水土流失面积仍高达100多万亩。

  “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8到10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对治理水土流失提出了明确要求,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开。,,并再次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求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报长汀县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强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对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2012年3月,在京看望参加全国“”的福建代表团时,:要认真总结推广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规划、掌握治理规律、创新治理举措,全面开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一任接着一任,锲而不舍地抓下去,真正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多年的不懈努力,长汀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多万亩,减少水土流失100多万亩,昔日“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景象得到彻底改变,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长汀的典型示范,引领福建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为珍惜、保护、利用好这最宝贵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新福建建设、造福八闽人民,、使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福建水系比较发达,河流众多,经过长期努力,水质普遍较高,但潜在问题也不容忽视:

  据监测,“十二五”期间,重点监控的40条小流域,劣V类水质占了四分之一,全省八大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20条小流域,劣V类水质占了40%。许多人因此感慨,“曾记得,儿时家乡小河清幽幽,可如今,不见鱼虾只见污水流”。2015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一至二类水(优质水)比例呈下降趋势,比上年降低4%,比2010年下降15%。

  生态保护,理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如果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生态修复往往事倍功半,还很可能“无力回天”。为此,省委、省政府、,组织委员和社会各界献计献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特别邀请了专家学者、环保组织代表参加,并将近年来国家、省有关水污染治理的文件资料汇编成册,供调研人员学习参考,以期“专业的事专业人干”。

  为了“看到最真实情况,了解最真实想法”,调研活动实行“两步走”:今年3月,课题组派“先遣队”,到9个设区市的70多个点勘察摸底——采集71个水样,达到和优于Ш类(Ш类水是用作饮用水源的底线)只占14%,而Ⅳ类、V类、劣V类水占比86%。同时,经过11天的奔波,从15条小流域中确定了流域源头、流域下游、小型村落、较大集镇、生猪养殖区、工业区等23个有代表性的考察点,作为下阶段的调研重点。

  4月,,对上述重点考察点采取“看、问、听”的办法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察看小流域污染及治理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充分掌握第一手情况;召开座谈会,课题组直接提出问题,由当地市县(区)政府和部门负责人、基层河段长现场回应;将互动交流贯穿协商调研全过程,认真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

  “要紧紧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切实强化属地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责任,使其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开展全省小流域水质监测普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整治。”

  这些被《计划》吸收的建议,都出自基层干部群众之口。

  在深入调研、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党派团体、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及16名基层河段长,围绕“加强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协商。

   “对已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内的违规项目要限期整治”,“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进专业养护公司做好河道保洁”,“加强对小流域水质保护的科学帮扶力度”……正所谓涉浅水见鱼虾、入深水见蛟龙,协商会上,深入调研后得来的条条建议,开诚布公、直指要害,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同,。

  “专题协商会开得很务实,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也很强,有的话其他场合听不到、听不全、听不透。”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于伟国这样评价。他表示,、逐一反馈,切实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社会各界长期共同参与,务必聚“众力”、集“众智”。如何“聚”“集”?。

  “人如果肾坏了,病恹恹的,怎么美得起来?只有把肾养好、护好,才能排毒养颜,调节平衡内分泌。湿地就是地球的肾,一旦被破坏将无法修复,加快生态省建设,一定要保护好湿地。”湿地保护协商会上,委员呼声情真意切。

  福建是全国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是候鸟主要越冬地、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但湿地保护面临现实挑战:

  全省现存湿地面积87万多公顷,仅为历史上的三分之一左右,且仍呈下降趋势。尤其令人忧心的是,“不重视”的问题异常突出,“人都顾不过来,都没地方住,哪顾得了鸟?鸟越不越冬、歇不歇、繁不繁殖,哪管得过来?”一些基层干部观念滞后,改变迫在眉睫。

  从2014年开始,、开展“加强湿地保护”专题协商、进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湿地保护”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了多方发动,大力促进湿地保护进入立法程序。《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已经省人大常委会于去年9月和今年5月进行了两次审议,有望很快获得通过。

  事实上,围绕做好“清新”福建这篇大文章,,《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颁发实行的背后,。

  凝聚人心智力,,。从饮用水安全保障到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从坛南湾沙滩保护到美丽乡村建设,从现代农业战略的实施到林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身边发生的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一桩桩、一幕幕,。

  古田县境内的翠屏湖,是省内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37.1平方公里,蓄水量6.4亿立方米,但一度生态破坏严重,还面临“开发式污染”的危险。

  “要按‘保住自然景观、保留山水原貌’的原则进行开发。”

  “新上项目坚决不能直接排放,必须走专门的污水管道。调查清楚上游流入的4条河流经过哪些地方,严格控制沿河排放,保证注入翠屏湖的河水为二类水。”

  ……

  2013年8月以来,,叮嘱当地领导。同时,、有优势就要发挥”,,多动脑筋,多走出去,组织专家、智囊团好好论证”。

  此后,,开展“保护翠屏湖生态水位线”专题协商,提交“保护翠屏湖生态”建议,连年持续发力。

  “翠屏湖今天的好环境,、。”周围许多群众熟知内情,由衷评价。

  近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赋予福建省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的新使命。,扎实履职,努力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廖燕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