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名片】肃北古代遗迹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18 10:37:45


肃北古代遗迹考


岩刻画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着大量的古代岩刻画。1954年以来,被当地牧民陆续在不同地方发现后,经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肃北县文化馆实地考察确认,有大黑沟、野牛沟、灰湾子及七个驴4处,画面55组、图像300多幅。肃北境内的这些岩画形成的年代不同,但画面反映的内容基本相同。根据考证,这些岩画是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这一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这一期间生活于河西走廊西端的乌孙和大小月氏等古代游牧民族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大黑沟岩画是肃北县境内发现岩画最丰富的一处。岩画主要分布在大黑沟布尔汉哈达东南的峭壁上,长500米,画面分为34组、图案190多幅。内容大多为射猎、放牧、练牧、乘马作战等场面。画中的动物除梅花鹿、大角羊、野牛和野骆驼外、还有象、虎等动物。画面旁边有形成年代的年号和一些人名题记,经考证晚于岩画。所有画面都是用某种工具敲凿出来的,没有发现刀刻的痕迹。

肃北县境内岩画中比较有特点的是灰湾子岩画,分布于石包城乡东北灰湾子岭口南,虽只有两组画面,但画面高1.6米,宽3米,是目前肃北境内发现面积最大的岩刻画。画面共有图22幅,有骑马人、骆驼、羊等,是沿岩石四周敲凿出来的。

马鬃山岩画

野牛沟岩画位于盐池湾乡东南的小阿尔格力太,分布于沟口两岸,画面共有9组、20余幅。画中有放牧人、骆驼、大角羊、野牛等。另外在里山梁、月牙湖、大泉、红柳峡等地发现古代游牧民族的岩刻画。除以上这些岩画外,还有许多古代遗址。

五个庙

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境内县城东北偏西约18公里处,党河南岸的悬崖上。窟门面北,共19窟,长约300米,中间五窟可以登临。当地蒙古族把石窟称作庙,故起名“五个庙”。五窟之间,原有栈道相连,。窟壁绘有“坐说法图”、“二牛抬扛”、“收割”等场面的壁画,壁画边上写有西夏文和回鹘文。经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鉴定,五个庙成窟时间在北魏至北宋,清代将原有壁画覆盖后,重画而成。壁画内容与莫高窟和榆林窟不尽相同,是研究敦煌壁画的补充。

党   城

党城城堡又名子亭、紫亭,历史上是护卫敦煌郡城的南大门。现位于肃北县城东南2公里,党河出山口之北。党城在西汉时属敦煌治辖,西晋时设昌蒲县。东晋十六国时,李皋在敦煌建西凉国,党城湾筑子亭镇。五代十国时期,曹化改紫亭镇为紫亭县,设置县令,驻有镇将。根据《西纪小记》载:“是至唐宋之际,子亭不仅犹为驻兵之河,且系瓜沙、南番一雄镇”,党城遗址可能是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建筑。

解放初期,党城城垣犹存,为长方形,夯土筑成,总面积三万平方米,中间有堡楼,城内南边有建筑痕迹。地面有灰陶片(垂帐纹)、货币(太平迪宝)石磨、花方砖。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遗址被毁,城内外垦为耕地,现仅存一段低矮的城墙。

石包城

据史料记载,石包城又名壅归镇。汉代为敦煌郡广至县管辖。魏袭汉制,晋归宜安县管辖,唐归瓜州常乐县管辖, 是草原上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据清代《重修肃州新志》记载:石包城路通青海,高峻险厄。比于铁峡金墉,登临极望,洵足雄视边徼”。当时被列为柳沟卫(今瓜州东部)六景之一,诗人多有唱和。具有代表性的是雍正年间的工部侍郎马尔泰有诗云:翠壁崚嶒接玉霄,岩城竖起自何朝。五丁运力开神域,四郡连峰警夜刀。衰草当年遗战垒,秋风此日静天骄。周行已遂登临意,不惮经年万里遥。

石包城遗址位于肃北县城东148公里,距石包城乡政府3公里。城堡建在高约50米的山岗上,城堡东西长144.4米,南北宽77米,城门面南而开,城墙为就地取材的花岗片麻页岩和石灰岩垒砌而成,城垣残高6—9米,宽1.7—5米,城墙四角呈四方形,从残留痕迹看,早期这里建有望塔楼,后期曾做过修葺。城墙三层土坯间夹一层草束垒起。石城四周距城墙约20米处挖有护城壕,壕宽约20米,深约15米,壕沿用石块夹白茨筑成,城门东侧有一土夯台,疑为后代后筑。城后(北面)小山头上开出一平场,场地略呈方形,每边约60米,可能是当时习武练兵的校场。

城堡视野辽阔,地势险要,攻守兼备,城堡东临小河,南面是草滩,西面是沼泽,北靠山丘。城体用片麻岩和花岗岩垒成,呈四方形。城内残存房屋建筑10多处,地面发掘出0.4--0.8米的木柴灰烬。其中发现夹砂红陶片,其纹饰多为绳纹、垂帐纹。根据城的结构和地面暴露的遗物分析,初步断定为东汉至魏晋之间的建筑,可能是对羌人作战的军事设施。



小北推荐(点击链接阅读)

【肃北名片】你好,我叫肃北,这是我的新名片,重新认识下我吧!

、“十倡导”工作准则》出台

来源:肃北文史(第三辑)   文:丹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吴 德  责编:李  彬 编辑:巴海涛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