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的左膀右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04 14:11:54

公元1067年,时年20岁的赵顼即位,历史上称为宋神宗。



(图)宋神宗赵顼(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


宋神宗很早就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梦想“用武开边,复中国旧地,以成盖世之功。”《宋史》记载,宋神宗“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厉精图治,将大有为。”但宋神宗即位之时,北宋的统治面临内外忧患、财政困乏的危机。为了富国强兵,挽救危机,在他的主持下,开始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变法。而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与王韶成为宋神宗实现理想最得力的助手,堪称左膀右臂。


王安石,字介甫,他在鄞县、舒州、常州任地方官时,政绩显著。宋神宗即位后,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初任命为江宁知府,不久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君臣二人相谈甚欢,,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图)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1069年(熙宁二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事宜,时年王安石49岁。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为口号和动力,开始变法。他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新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新法的实行,使得北宋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军队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另一名得力干将王韶也映入了宋神宗的眼帘。


王韶,字子纯,他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司理参军。他在此期间游历陕西,访采边事,掌握了宋夏边防的实际情况。1068年,39岁的王韶得知“天子智勇,有志于天下”时,便给宋神宗献上《平戎策》三篇,详细论述了攻取西夏之方略。《平戎策》写道,首先收复河、湟之地,让西夏腹背受敌;然后降服居住在西夏境土以南的吐蕃、羌人各部部落,断西夏右臂;最后再攻取西夏。《平戎策》全面地分析了夏宋双方的军事状况,提出了解决西夏问题的正确策略,得到了宋神宗、王安石的肯定和采纳。史载,宋神宗“览而奇之,召问方略”,王安石也“称为奇策而听之”。



(图)王韶(1030年—1081年8月1日),字子纯。


宋神宗随即任命王韶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王韶一到任,首先谋划收复河湟。蕃部的俞龙珂在河湟一带势力最大,王韶审时度势,只带领数骑到俞龙珂的帐中,对俞龙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俞龙珂在王韶的劝说下,率其所属12万人归顺宋朝。


1072年七月,王韶派兵至渭源堡,击败羌人,进驻武胜,建为镇洮军。宋神宗改镇洮之名为熙州,划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王韶知熙州。1073年十月,王韶率军穿越露骨山,收复河州,紧接着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纷纷投降。熙河之役,宋军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拓边二千余里,使宋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达到了让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捷报传至京师,神宗万分高兴,解下自己身上的玉带赐与王安石,以表彰他支持王韶的功绩。


王韶每次取得胜利之时,王安石都写信祝贺。得知熙河之役大捷的消息之后,王安石更是作诗赞道:“熙河形势压西陲,不觉连营到汉旗。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王安石解内忧,王韶平外患,让宋神宗一度看到了富国强兵的希望,感到梦想不再遥远。


新法虽然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由于触及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再加上新法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因此,反对变法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韩琦上疏规劝神宗停止青苗法;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列举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欧阳修上疏要求终止青苗法,并提出提前致仕;苏轼认为新法操之过急,抨击新法弊害;郑侠绘制《流民图》献给神宗;后宫慈圣和宣仁两位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种种因素,使宋神宗也对变法产生了怀疑。在空前的压力下,王安石被迫辞去相位。




1074年,熙河羌人复叛。朝廷有的大臣议论要放弃熙河,宋神宗为之寝食不安。四月,王韶日夜驰至熙州,率军击毙羌人叛军七千余人。其首领木征乞降,王韶将木征押送京师。神宗欣喜万分,对王韶厚加封赏。这时的王安石已离开京师,得知王韶再擒木征的捷报,高兴地给王韶写信道:“久未得来信,思仰可知,木征内附,熙河无复可虞矣。”


1075年二月,由于朝中无人能主持变法大局,宋神宗再次启用王安石任宰相。四月,神宗授王韶充枢密副使。当时,王韶被人称为“三奇副使”,意为“献奇策、奏奇捷、受奇赏”,战功赫赫,名震朝野。


王安石复相后,由于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使王安石异常失望。从1076年春开始,王安石就因病屡次请辞相位。六月,王安石的长子去世,王安石悲痛欲绝,心力交瘁,已无精力过问政事,神宗只好同意王安石辞去相位。王安石的离去,让宋神宗倍感失望,如同失去了一条最重要的臂膀。此后,王安石再也没有回过朝廷,十年后,即1086年,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王韶也被贬。和历史上的许多将军一样,王韶善于谋划征战、开拓边疆,但跻身政坛,身处宦海之后,其言行则显得非常稚嫩。但朝中一些人攻击他在征战过程中屡用兵事、劳命伤财之时,王韶竟然把过错全部归于朝廷,直接挑战皇帝的权威,这让宋神宗十分恼火。1077年二月,贬王韶知洪州。但王韶却一错再错,自认为战功显赫,竟然在谢恩表上发了满腹的牢骚,又被降职知鄂州。1081年,一代名将王韶因毒疮病发逝世,享年五十二岁,宋神宗又失去了另一条实现其开疆拓土理想的臂膀。


作为宋神宗最主要的左膀右臂,王安石与王韶可谓支撑起了宋神宗革新的大幕,史书也大加称赞,说王安石“公之施为,亦彰彰有效矣。用薛向、张商英等治国用,用王韶等治兵,西灭吐蕃,南平洞蛮,夺夏人五十二砦,高丽来朝,宋几振矣。”对王韶赞扬道:“王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也。”


王安石罢相后的第二年,也即1077年,宋神宗改年号为“元丰”,亲自主持变法。但失去了王安石与王韶的宋神宗孤掌难鸣,元丰改制收效不大,并没有达到目的。,决心在军事上有所作为。1081年四月,宋神宗派兵大举进攻西夏,但在灵州遭到惨败。败报传来,宋神宗正值就寝,起床后绕床榻疾走,彻夜未眠,其心之痛苦可想而知。宋神宗并不甘心失败,又于1082年再攻西夏,宋军又在永乐城大败,损失十多万士卒役夫。宋神宗听到消息,“早朝,对辅臣恸哭。”



(图)北宋版图


此后,宋神宗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斗志也渐渐消沉,在其最后几年常常自语道:“朕好孤寒。”是的,此时还有谁像王安石那样再为他进治国之大计?还有谁像王韶那样再为他献平戎之奇策?1085年四月,38岁的宋神宗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保守思想和势力异常强大,绝非一个皇帝、几个贤臣良将就能改变局面,但宋神宗及其左膀右臂王安石、王韶那种勇于革新、锐意进取、富国强兵、开疆拓土的实践精神和强国梦想,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 丨 李元辉

“文史学家,甘肃武威人,民盟盟员,甘肃陇文化研究会会员,2014年由线装书局出版文集《诗文话天马故里》 ,2015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

原创投稿: lishi8855@163.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