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清风朗月,亦是一辈子的风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2-06 12:22:3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泥巴心


泥巴心,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图片来自【居缘文化】工作室

如沉香袅袅,秋水悠悠。氤氲缭绕,平静如水同时又心驰神往



1


在悉尼的师父清早发信息,询问我沉香精油的事情,之后发了两个字过来:好吗?

“今年一切都挺平稳的,和张强和睦相处,心态没有起伏淡淡地过日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发生的一切不顺利和糟心的事情,然后好好用心干活,照顾孩子。过年回河北,清明前我自己回甘肃一趟。”我说。

 

“好啊好啊,会越来越好。”师父说。

 

今年本计划先回甘肃待几天(主要我想看看父亲,再去祭祖给母亲上个坟),临近年三十再启程回河北,先生由着我决定。后来算算时间,双方都是上千公里的路程如此折腾,时间不够人也受不了,权衡之下还是回公婆家吧!

毕竟,已是出嫁之人。

 

师父今年在澳洲过年。

 

短短数语让我不仅想起去年,我和师兄们在楼上佛堂诵读《地藏经》,师父和先生在店里。师父对先生说:别看她吧啦吧啦在上面诵经,白念,没有用的。你娶了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媳妇啊。

 

后来,我被贵人恩人们打击着过了整整一年,各种需要冲破的压力一度也有抑郁之感,但都突破了。先生给我转达师父所说时,我心里还是颇为明白的,因为自己做的真的不好,所以每次师父过来看到他也都是怕怕的,笑得也很不自然。

 

再后来,我心里实在想不明白师父每次只跟我说“把心安住”的意思,真心觉着自己心是安住了的。急了,师父还在吃素斋时我跑去问他:“师父,您说要我把心安住,怎么样才算安住?怎样安住?我觉着自己的心安住了呀!”

 

师父抬起头,扔给我一句话:回家洗碗做饭去。


从那时起,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很多。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不再注重任何外在形式了,心好像真的沉在了生活中,一点一滴中做着实践着,真真从心地改起。

然后,我的生活真的就慢慢地改变了样子,我也越来越清净着改变了样子。我的家庭以及身边的他们也都是天天笑容满面,大家各自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便想明白了师父以前跟我讲的:你只要将心安住,好好支持你爱人的梦想,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你的福报大着呢。

 

的确,身边爱人已让我的生活非常踏实安心,我还要强什么呢。我真的非常感恩师父和身边那些打击我的贵人恩人们,是他们让我有了高一层的突破,也能淡定应对来自网络那一端个别批判的声音。

因为我明白我要走的路,以及我正在做的事情和要去的方向,那些绊脚石的存在不是我所要关注的,也就对我产生不了负面影响,当然也就没有烦恼咯。


2

 

鹃师兄和我聊一些她遇到的生活中的困扰,她说我处理事情的方式有问题,怎么能这么理性不带感情。

她说这些话因为我没有安慰她。

 

我跟她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安慰能帮你解决哪一点?你是只想诉诉苦就算了,还是想彻底解决这件事情。再者,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我是断然不会站在你这一边支持你的,我觉着我们还是需要理性地分析问题,梳理原因和点,再去解决它。

当然,我和她还是嬉笑着损损。我知道,一件事情要明白,需要她自己去碰撞。撞疼了,就知道怎么做了。

 

昨天去拍了三十岁的全家福写真,拍这套也是犹豫过很久,一来价格也不便宜,再者真心挺折腾的也不是什么享受的事情。最终还是去拍了,影楼老板很随和,随你怎么要求怎么拍。很好地过了一把瘾,满足感。

 

有时候,生活需要一剂调料来换换日子的口味。


3

 

朋友圈一张图片刷了屏,我想谈的是那些负面的嘲笑,只代表自己的立场没有任何攻击性,大家做个看客就好。

 

老师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带鱼观察,有一位小朋友带了一条鲤鱼,面对这老师随手拍的图,大人们给这位小朋友的背影贴上了“郁闷”“无奈”“一脸懵逼”等等,也有人将图片P成了各种各样的菜式。

 

很多人觉着是孩子的父母很粗心造成,实则不是。我自己看到这张图之后,感觉挺有趣,如果能够有良好的引导,孩子的思维和看这个世界的眼睛绝对不一样。反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彩的,并不只有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

 

老师并没有规定要带什么样的鱼,孩子和家长都没有错,只是不走寻常路罢了,当然这非常有勇气。我倒觉着,这个社会需要不一样的思维和面对别样声音的淡定,毕竟人生一世,我们无法永远只做对的事,无法永远给孩子正确的决定,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好的心态来面对周遭的一切。

 

比如,这件事,引导孩子不介意别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有所不同,这些不正是比较罕见也值得肯定的教育观吗?

不做人云亦云的乖孩子,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好孩子不是更好吗?

世俗中,任何一种思维都没有错,在下,大多人头上套了个框架,且以为框架外面的世界有多么荒谬。

 

我们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听话、乖巧、不叛逆,成绩突出,样样都好,却从不给自己的孩子一点点不同、个性的自由,惶恐孩子孩子出现我们认为的“犯错”。我们总将大人的好恶和价值判断强加于孩子身上,但凡不符合成人世界的主流判断,我们就毫不客气地用哈哈哈的大笑或“菜市场”的嘲讽予以轻蔑地否定。

 

我们是否能不沿着自己从小到大的惯性去主观判断,以大人的眼光打量孩子们的世界?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们可以从鱼的大与小、品种不同、生与死的迥异中懂得更多。

 

说不定,孩子们也在想:“他的这条鱼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名男孩也在想:“我的比他们大,我的不能动他们的能动”,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么小的孩子好奇心一定是非常强的。


4

 

章姐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话: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的娃,科技改变辅导方式。配图是她刚上一年级的女儿用手机打字(手写)问妈妈:“现”这个字怎么读?

这让我想起朋友圈流行的另一种价值观,大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惶恐。尤其近段时间非常热传的一篇文章:《这个爸爸10年没开空调,远离电视,孩子竟然变成了这样》。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觉着文章作者有些标题党了。这个家庭父母的眼界是非常高的,能那样改造一个家庭环境的父母其实已经是生活中的成功者了,一句话他们已经上层生活者,给予孩子很多精神价值上的东西对我来讲还是望尘莫及的。能这样生活,父母本身就不简单,至于空调电视类的其实不是很重要的点咯。

 

还是那句实在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对于电子产品这些东西,我个人觉着把握好度完全可以让孩子使用,时代在发展,我们的一些观念真的需要改改了,不要被惯性的价值给束缚住。你怎么就不相信,一个玩游戏的孩子不会开发出一款好的游戏产品呢?不会开发出一套好的软件呢?

 

最关键的,是家长们要做好良性的引导,让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要“适度”,并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家长最需要的,是学会相信自己的孩子。

 

就像现在的传统文化热,我个人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更要与时俱进,我们学习的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而不是外在形式。

你且看,我们国家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他主持的北京龙泉寺不也在与时俱进的弘扬佛法吗?不也在引进一些电子设备吗?

 

比如我自己,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每个月做中队队员奖惩考核和工资的时候,都是一个个名字写出来,哪个项目加多少?哪个项目减多少?再算出总分。奖惩表还要和工资表名字一个个再核对,真心是一件大工程。

 

后来,另一个中队的内勤研究出了一套程序,真的就是几个代码的小程序,运行后自动切换EXCEL表格,自动核对,不对的地方自动标注。

用起来非常方便,也没有错误率。

 

过日子,应是与时代共同进步,而不是回到过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