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富向富人加速集中的趋势及其隐患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08 13:51:59


提醒:最新版微信添加了公众号置顶功能,只要打开“察网”公众号并点击右上角图标,点击“置顶公共号”,就可以将察网置顶。这样,无论何时更新,您将更容易找到我们。

摘 要

我国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财富差距也曰益拉大,财富不平等成为现今中国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国居民财富日趋集中,不仅居民收入差距走向财富集中,而且居民财富集中趋势拉大了财富差距。出现财富集中和财富差距过大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市场失灵”、税收调控不力、资本和房地产市场失范、隐性收入大量汇集于富裕阶层。财富差距拉大降低了普通居民生活质量,削弱了普通劳动者地位,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促使社会失信与腐败。遏制财富集中与调节财富重在改革收入与财富税制,建立居民经济账户及信息系统,改革收入分配,缩小财富差距,促进财富公平。

我国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财富差距也曰益拉大,财富不平等成为现今中国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方面,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财富集中加速,中国已成为21世纪以来财富集中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现行标准贫困人口还有7000万。我国学界对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关注较多,但对财富差距并没有足够重视。随着财富差距的曰益突出,近年来经济学和社会学界才逐渐聚焦居民财富问题。涉及居民财富差距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李实等对1995和2002年的城乡居民净资产的估算和分布[1]赵人伟、李实、丁赛对居民财产分布的研究[2](pp.535-557)比较系统的财富报告有谢宇等《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甘犁等《中国家庭金融调査报告(2014)》经济曰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国家庭财富调査报告(2016)》,等等。瑞信银行的《全球财富报告》反映了我国财富发展状况及全球地位。波士顿的《全球财富报告》反映了我国私人财富上升状况。居民财富差距拉大,偏离了“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遏制财富集中趋势,改善收入与财富分配时不我待。

一、我国居民财富集中趋势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走向财富集中

第一,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是收入差距的基础。1978—2013年的35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年均增长9.8%,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但增幅明显低于经济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分别低于经济增长率24%和22.5%。这说明居民收入改进并未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同步,宏观分配轻视了居民收入。

第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财富集中的主要因素。20世纪80到90年代,我国经济上了几个台阶,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但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21世纪以后进一步加速。从总体居民收入来看,2003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达0.479,2008年达到峰值0.491。此后我国政府加强了收入调节,基尼系数逐渐回落,2010年0.481,2013年0.473,2014年的0.469(见表2),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0.462,但这依然大大高于0.4的居民收入差距警戒线。从城镇居民收入状况看,高收入户组与低收入户组极值比,2000年为3.61,到2014年上升到5.49。从农村居民收入看,高收入户组与低收入户组极值比,2000年为6.47,到2014年上升到8.65(见表1)”。居民收入差距的累计导向财富向富人集中。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了总体收入差距。目前我国尚处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社会,农业比重较大,农村人口庞大,尤其是大量低收入的农村人口,拉低了整体收入,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城市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20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超过2.0;1990年突破2.0%;2000年为2.79%;2005年达到峰值的3.48;2010年3.23;2015年回落到2.73。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反晡”农村的能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应缩小,但我国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未见缩小,21世纪以来进一步拉大。出现了经济增长越快,城乡差距越大的怪现象。

第四,行业职工收入不公是总体收入差距重要部分。从我国各行业平均工资来看,垄断行业高于竞争行业,虚拟经济高于实体经济,非生产性行业高于生产性行业。[4]2000年以来,我国农林牧渔业一直处于全社会各行业平均工资的末位;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2008年以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09以后金融业稳居首位。2014年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56360元,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108273元;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28356元;行业工资极值比(最高行业为最低行业的倍数”985年为1.81,2009年达到峰值的4.21,此后经调节逐渐降为2014年的3.82。另外,职工规模占全社会职工总数29%的制造业,2014年工资51368元只达到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91%。②行业职工收入差距过大体现了行业劳动分配的不公,这也是财富不公的基础。

第五,区域居民收入差距促推居民收入差距。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凭借政策和区位优势,经济加速发展,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也随之出现。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振兴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有所控制,但区域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从2005年以来分地区居民收入看,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最高,西部居民收入最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为1.52,2013年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1.98,2013年1.76。③从省市区来看,收入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甘肃比较,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3,到2014年依然有2.24;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为4.17,到2014年依然有3.38(根据表2数据计算)。我国低产阶层尤其是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区域差距也是财富集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尽管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但由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所以从总体上看,居民福利改进并未达到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水平,收入差距积累为更大的财富差距。

(二)我国居民财富集中趋势拉大了财富

第一,社会巨富群体快速增加。随着经济增长,我国总量财富增长迅速,即使处于经济新常态,由于中国经济基数庞大,财富增长依然强劲。据瑞信银行财富报告披露,2015年全球财富250.145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7%,但中国财富22.817万亿美元却比上年增长7.0%。[5]财富差距源于收入差距,高收入群体进而将资产投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以钱生钱”使财富迅速膨胀,财富“马太效应”凸显。据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2015年中国富豪有5位进入全球富豪前50名,有8位进入前100名。[6]中国百万美元财富成人数连年递增,2013年为112.3万,2014年为118.1万,2015年为133.3万(见表4)。中国百万美元富翁据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第二,财富集中加剧了财富分层。据瑞信银行财富报告显示,全球成人人口拥有财富1万美元以下的为低产阶层,而中国处于该层的成人比例高达88.7%、。1一10万美元的中产阶层占成人人口的10.7%,1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阶层仅占成人人口的0.6%。但0.6%的富裕阶层占总财富份额却高达到35.4%,中产阶层占总财富的32.2%,占成人88.7%的低产阶层却只占总财富的32.4%。(见表3〕谢宇等研究了2012年我国居民财富分布状况,“将家庭财产按从低到高排序,排名前25% 以下的家庭财产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1.2%,排名前50%以下的家庭的财产量仅占全国财产总量的7.3%。然而,排名顶端25%的家庭拥有全国79.0%的财产,排名顶端10%的家庭拥有全国61.9%的财产,排名顶端5%的家庭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财产,排名顶端1%的精英阶层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7]p.30)甘犁等调査分析了我国居民财富分布状况,2013年最穷10%的家庭财富低于20050元,该组家庭财富仅占总财富0.1%;全国家庭财富中位数为256000元;而最富10%家庭财富高于1566100元,该组家庭财富占总财富60.6%家庭财富最富10%组是最穷10%组的78倍。([8]pp.218-219〕

三,2000年以来我国财富集中速度领跑全球。据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Piketty)对当代全球财富分配的研究,1987—2013年全球最富1/2000万的人占有世界财富从0.3%上升到0.9%,最富1/10000万人占有财富从0.1%上升到0.4%。同期全球成人平均收入年均增长1.4%,而财富年均增长2.1%。[9](p.435)富人占有财富上升,财富增长快于收入增长。在全球财富集中的大背景下,我国成为财富集中加速的领跑者。瑞信银行《2014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最富10%的阶层占有全国财富的比重,2000年为48.6%,2007年上升到56.1%,2014年进一步上升到64%。过去14年这一财富集中程度放大了15.4%,我国财富集中速度为全球之最.[9]

第四,财富集中促使阶层固化。从财富分层来看,目前我国社会表现为大量低产阶层、少量中产阶层和极少富裕阶层并存的结构。目前我国财富日益集中于富裕阶层,中产阶层难以扩大,低产阶层难以向上流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资本财富的“马太效应”。资本财富投资生利快于生产经营和劳动收入,这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特别明显。二是财富调节弱化。在目前收入所得税不完善,遗产税、赠予税、房产税未全面实施,私人财富大量积累的情况下,财富继承甚于劳动致富,“富二代”便可坐享其成。三是城乡差别鸿沟和户籍身份障碍、城市下岗人员的技能或行业壁垒,使得大量低收入阶层缺乏上升通道;我国中产及以上阶层主要集中在城市,低收入阶层和贫困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四是中产阶层在面临房价持续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财富缩水使中产地位难保,更难进入富裕阶层。除财富外,教育和职业的代际传承,也是居民阶层固化的因素。

财富积累如果不加以有效调节,往往呈加速状态,比收入的积累会更快。随着财富向富人群体的集中,社会不平等占有的那部分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将会更大,财富不平等比收入不平等更为严重。

二、财富向富人集中的原因与隐患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30多年,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分享差距也日益突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积累的后果:“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0](p.,虽然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但财富集中相伴随的贫穷、不文明和社会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出现财富集中和财富差距过大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收入与财富差距是“市场失灵”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部分人先富”和“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对于迅速摆脱国民经济的困境,促进经济起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成熟、社会发展和法制完善,应实施普遍的国民待遇。“先富”政策这种权宜之策持续30多年,不可避免带来社会群体和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财富增殖“马太效应”放大。市场经济确实促进经济效率,但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对于迅速膨胀起来的居民财富及其差距,我国政府未及时推出调控政策或调控政策不力,使居民财富差距曰渐拉大。现实中可看到,资本致富才是“王道”,“勤劳致富”已成空话。中国科学院蒋高明调査山东蒋家庄情况,指出改革初最早富起来的农业经营户由于坚持务农导致返贫。而能致富的农业经营户大致有三类人:一是牺牲生态环境搞规模化养殖的农户;二是侵占集体公共资源的人;三是能说会道的人。[11]

第二,税收调控不力任凭财富差距坐大。激励经济增长效率与调节财富差距本应并行不悖,但长期以来,我国决策部门重激励而轻调节,尤其是税收机制不健全,使得财富分化加剧。目前我国收入与财富调节税收制度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个人所得税征收欠公平。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经多次调整,由最初的月收入800元到目前的3500元起征,由于起征点和收入发放渠道复杂,造成征税漏洞多,征收难以保证。以个人为申报单位,缺乏退税和抵扣机制,不考虑家庭负担情况的统一税率,使得税率欠公平。缺乏退税制和抵扣制使得低收入者利益受损。二是财富税收体系缺失。我国至今未真正推行遗产税、赠予税和房地产税。而遗产、赠予财产、房地产是居民财富的大头,将这一大块财富排除在征税之外,是形成财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也是财富分享的不公平。三是税收法制执行不力。由于个人所得税设置了起征点,造成部分收入分散发放,刻意追求低于起征点,不少小企业职工收入以发票报收入,逃避收入税申报。对隐性收入缺乏有效征税机制,使得税收流失。四是收入申报与征税信息系统不健全。目前我国个人收入信息征集体系、收入与纳税网络数据平台尚未建立,相关管理部门各自为政,造成个人收入与纳税的严重漏报和少报。除了体制内人员工薪收入外,其他收入信息尤其是隐性收入和境外收入难以征集和征税。

第三,资本和房地产市场失范加速财富分化。资本市场的赢者通吃、房产投机的快速暴富,进一步剥夺中低阶层居民财富,加剧了财富分化。资本市场投机造成“市场泡沫”,房地产市场加剧财富两极分化,制造财富泡沫。许多工薪阶层买不起房或住房得不到改善,或买房后沦为“房奴”,而少数富人却拥有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产。富人“炒房”拉高了房产价格,使居民房产占有差距更加拉大。此外,房产市场的“泡沫化’’也为国民财富注入了相当的水分,我国居民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65.61%,[12]这显然是房产泡沫所致,如果挤出房产财富水分,我国中产阶层的财富还要打相当折扣。一旦出现房产财富缩水,部分中产阶层地位难保,就此而言,我国中产阶层还相当脆弱。

第四,隐性收入大量汇集于富裕阶层。由于我国居民收入申报机制不健全,居民收入中有相当部分未纳入统计的“隐性收入”,包括账外的个人福利、投资收入、经营收入和兼职劳务收入,以及回扣、红包等灰色收入。根据王小鲁的研究,2011年我国居民灰色收入总量超过6.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2%。收入最高20%人群占有全社会隐性收入72%,其他人群只占28%。收入最高10%人群实际收入是统计收入的3.2倍,其中隐性收入占其收入的68%左右。,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家庭和10%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比为8.6倍,如果计入隐性收入,会拉大到20.9倍。根据调査数据将隐性收入计入,总体推算收入与统计收入之比,2005年为175%,2008年为188%,2011年为200%。[13]以上可见,富人大部分收入未真实申报,同时还逃避了可观的所得税。隐性收入主要流向高收入阶层,考虑到隐性收入,高收入的富裕阶层实际收入成倍高于统计收入,而低收入阶层一般却远离隐性收入。正因为此,隐性收入是财富集中的重要推手。

当前我国居民财富集中趋势,给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财富分化不仅仅是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一系列社会关系、社会发展格局和走向的大问题。财富分化和财富集中趋势,偏离了“共同富裕”的目标,给当前和未来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隐患。

第一,财富集中降低了普通居民生活质量。一般来说,商品市场价格由富人高消费所引导,富人高消费使商品物价不断推高,社会消费水平拉升。目前我国在CPI指数不高情况下,居民生活必需品尤其是“菜篮子”物价始终涨价,通货膨胀使居民货币财富缩水,实际生活成本提高,最大受损者是大多数低收入或普通劳动者。退休金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总赶不上物价上涨,普通工薪劳动者成为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此外,剥夺居民财富最大的房产价格不断攀升,使中产和低收入阶层财富缩水。

第二,财富集中削弱了普通劳动者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和劳动博弈中表现为资本财富的快速增殖,资本财富快速增长而劳动收入相对下降,这意味着资本占有劳动。在企业劳资关系中出现了管理层高薪化和劳管冲突凸显。尽管管理层也是雇佣人员,但其高额年薪动辄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管理层高额年薪与普通职工收入有天壤之别,管理层高薪决定其与出资方利益关联紧密,管理层唯出资方马首是瞻,与企业劳动者则曰益离心离德。收入悬殊造成劳动者对管理层失去信任,也是劳管冲突的关键因素。收入和财富分配中的“重资本轻劳动”现象颠覆了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沦为弱势群体。

第三,财富集中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居民财富集中于富人手中,大量资本财富趋向赢利大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非生产性劳动则凭借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资本垄断瓜分企业利润。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使之难以生存,由此导致许多企业弃“实”从“虚”,进而使得产业结构失衡。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不当,降低了总体资本的配置效率。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降低了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成本高,工业制造业利润难求,削弱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

第四,财富集中促使社会失信与腐败。财富集中造就社会财富失衡,财富不公引起居民的社会不信任,乃至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官员腐败引致干群冲突,征地、,医患矛盾与医闹事件屡见不鲜,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引发的恶性事件等时有发生。财富不公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有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财富向少数富人集中加剧了社会腐败。追求财富成为社会成功的评价标志,追求财富手段无所不用其尽;商业贿赂、钱权交易、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盛行;部分裸官、裸商向海外转移大量财富,中国土豪走向世界,等等。

三、遏制财富集中与调节财富之对策

财富集中伴随严重的社会隐患,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财富公平、。当前我国要遏制财富向富人集中的势头,缓解财富两极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要从税收调节制度、收入分配政策、相关管理制度和信息技术上等方面入手,调节财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第一,财富调节重在改革收入与财富税制。一是将居民收入与财富全覆盖纳入申报体系。二是改革收入税和开征财富税。坚持收入全覆盖、家庭为单位、零起征点,征税低税率、纳税合理抵扣和减免,以保障居民基本生计;普遍开征房地产税、遗产税和赠予税,并纳入地方税,税收用于地方公共事业。对金融资产收益按年度征税,鼓励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强化财产性收入税收调节。三是加强居民收入和财富税征收的国际合作。对居民境外收入和财富有效申报和纳税,控制源泉收入,防止财富和税收外流。

第二,财富调节要求建立居民经济账户及信息系统。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与财产申报机制不健全,居民收入与财产申报、纳税和社会保障碎片化管理,居民经济相关信息系统处于分散状态。这种状况不利居民收入和财产真实申报与纳税监控,造成纳税流失和征税成本增加。居民经济账户制度目的在于确保居民收入和财产申报全面真实、居民纳税到位,从而实现财富调节。居民经济账户制度具有以下功能:记录居民收入和财产申报以及财产变更情况,记录居民纳税情况,记录居民社会保障储值和支出情况,居民个人身份和信用凭证。建立居民经济账户及信息系统的步骤是:一是确立居民经济账户持有人及其账户号。账户持有人为居民个人,按系统分类确定居民账户号,设立居民收入、财富申报与纳税账户入口。居民经济账户号与居民身份证号统一,居民自出生起就确立账号,自第一笔收入、财产或纳税就启动账户。二是建立集中统一的居民经济账户信息平台。该平台实现居民收入、财产与征税相关的信息系统的信息整合和业务协同,将税务、银行、工商管理、证券交易、房产交易、海关等信息平台实现网络链接和信息共享。三是建立居民收入与财富信息査验制度。居民可在信息系统的个人经济账户上登录,填报收入和纳税,并进入相关信息系统査询个人收入和财产;各相关部门也可通过信息系统査询和检验居民收入申报和纳税状况。


第三,财富调节要从收入分配改革抓起。—是在初次分配领域重在改革工资制度。坚持收入分配向第一线劳动者倾斜,实行高管限薪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尤其要改善农民工待遇,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加速农民工市民化;积极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制和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二是大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财富差距缩小重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循序渐进城市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助力城市反晡农村,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三是提升低收入行业职工收入。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惠及实体经济、生产性劳动和低收入行业;要提高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破除行业垄断,实行行业工资差距限制、实施高收入行业“奢侈税”制度,建议最高行业收入若超过各行业平均收入150%以上,即征收“奢侈税”。

第四,财富调节要缩小财富差距与促进财富公平。运用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遏制财富集中势头,调升低收入阶层、扩大中产阶层、调减富裕阶层,缩小财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缩小财富差距要注重缩小地区差距,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消除连片贫困地区和绝对贫困状态,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作用和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反晡”作用,财政预算提高公共支出比重,并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倾斜,转移支付向低产阶层和低收入行业倾斜。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义务制,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完善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加强疾病防疫和健康普査,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水平;加强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文化、体育、休闲和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居民福利,缩小财富差距,促进财富公平。

  原标题:我国居民财富集中趋势与调控对策】

① 数据来源: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http://202.121.135.11:90。

②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http://ceitj.las.ac.cn/page/Default.aspx。

③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14 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年版,http://www.states.gov.cn。

[参考文献]

[1]李实 ,魏众 ,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6).

[2]吴海鹰.中国西部经济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M]. 北京 :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马建堂 . 六十五载奋进路砥砺前 行 谱 华 章 [N], 人 民 日 报 ,2014-09-24.

[4]何玉长.国民收入分享的结构性失衡及其对策[J].,2011,(4).

[5]Credit Suisse.Global Wealth Report 2015 [EB/OL].http//:www.credit-suisse.com.

[6]2015 年星河湾胡润全 球 富 豪 榜 (1-100 名 )[EB/OL].http://www.askci.com/news/data/2015/02/03/104350zlzz.shtml.

[7] 张心怡. 北京大学发布 《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N]. 光明日报,2014-08-05.

[8] 甘犁 , 尹志超 , 谭继军.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2014[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9]Thomas Piketty,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14.

[10]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11]蒋高明.勤劳致富在中国农村已成空话[J].环境教育 ,2015,(8).

[12] 中 国 家 庭 财 富 调 查 报 告 (2016) 发 布 [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2016-04/28/c_1118765095.htm.

[13] 王小鲁 . 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 ———2013 年 报 告 [EB/OL].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cs_68/.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尽在察网中国:www.cwzg.cn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