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事件及其临床应用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系肿瘤研究创新团队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2-05 08:26:06

大雁领航 雁阵齐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系肿瘤研究创新团队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我力有限,靠你众力搏程;我力有限,靠你定向领程;遥遥苦辛路,浓浓同路情,为了那一天,启程。”

      这首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创作的《大雁颂》,对任何一个“西京消化人”来说都耳熟能详,正如歌词所描写的那样,这个消化病领域的国家创新团队,靠着大雁精神的引领,一路高飞。

勇立世界潮头

      1月9日,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系肿瘤研究创新团队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也是全国唯一医口获此殊荣的团队

      该团队围绕“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事件及其临床应用”这一科学问题,展开长期系统性研究。团队由樊代明和沈祖尧两位院士共同领衔,在“科学问题牵引、项目推动、分工合作、成果创新”的协作模式中自然形成了该创新研究团队。

      他们以阐明消化系恶性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分子机理为基础,着眼于肿瘤的预防、早诊和个性化治疗,取得了诸多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系统研究了21个胃癌多药耐药相关分子群及其调控网络,取得20余项国际首次发现;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防控策略,在消化系肿瘤高发区的高危人群中完成了3.3万人次的早癌筛查工作,获益人群达41.1万,提升了我国消化系肿瘤的防控能力;制定了首部早期胃癌和首部结肠癌筛查的亚太共识,提出的胃癌“三级四步”的序贯预防策略成为欧美及亚洲地区5个诊治共识的制定依据,促进了该领域的学科发展。

      该团队所在学科西京消化病医院连续6年居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首位,2014年以第一名获批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5年成为世界胃肠病学会(WGO)在中国唯一的世界消化医师培训中心。2000年被批准为基金委的首批创新研究群体,并于2014年再次获批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团队带头人及核心人员担任国际学术任职7项,获得了何梁何利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亚太消化最高奖、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亚”奖、美国防癌基金会桂冠奖等。在国际顶级等医学期刊发表SCI论文665篇,获得发明专利3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真正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风采。

面向科学前沿

      消化系肿瘤是中国最高发的肿瘤,约占全部实体肿瘤的60%。,其早期发现率不足17%,晚期疗效极差,五年生存率不足20%。大肠癌正呈持续增长趋势。消化系肿瘤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樊代明教授从1985年开始,就率先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开展胃癌新靶标的发现研究,并随之拓展到消化系肿瘤的分子机制和应用基础研究。2000年起,他与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教授协作,共同针对消化系肿瘤关键靶标分子的机制和应用研发,展开了长期深入的合作研究。

      团队立足临床、面向科学前沿,以解决消化系肿瘤诊疗的重大科学问题为目标,确立了三大研究方向:一是阐明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中核心分子及其关键网络事件的机制;二是发现和验证消化系肿瘤的分子靶标并用于肿瘤的预警、诊断和预后判断研究;三是开发消化系肿瘤预防、早诊早治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了21个蛋白和非编码RNA新分子及其对胃癌多药耐药的网络调控,揭示了7条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消化系肿瘤转移的新通路,提出了幽门螺杆菌和乙肝病毒相关蛋白促进消化系统慢性炎症恶性转化的新机制,为消化系肿瘤的预防、早诊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他们还创立了基于胃肠癌特异性标志物和抗原的消化系肿瘤早诊系统。创立的2个胃肠癌血清学诊断技术,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精确度提升3.3倍,在胃癌三大高发现场和临床中得以推广应用。创立的多模态分子影像结合的新型内镜技术,有效提高了胃癌早诊率。

      针对消化系肿瘤“炎症-癌前病变-癌”的发展规律,首次提出“炎症阻断、化学干预、癌前病变监测、早癌内镜根治”的多步骤序贯策略,制定了首部早期胃癌和首部结肠癌筛查的亚太共识意见,领导14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胃肠早癌筛查工作。同时,建立了消化系肿瘤靶向、微创治疗新方法,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管介入等微创治疗手段,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前沿成果,都来自于团队每一名成员的辛勤付出。他们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团队牵头和参与国家973计划9项、863计划8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及传染病专项5项,承担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3项、面上和青年课题60项,具有优秀的重大科研任务完成能力。

成果贡献社会

      创新团队在提高自身实力和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基层医疗力量的培训提升。早在2003-2006年,他们就组织消化病学讲师团先后在全国26省进行巡回讲座,自2008年起共完成56期全国消化科主任及高级医师培训班,在来自2350家医院(覆盖23个省、216个地级市)的11270名消化专科医师中普及了该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基层医疗力量的建设。团队主办及承办了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3场,提升了我国消化病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同时,经过不懈努力,他们还实现了消化系肿瘤研究资源的共享。在甘肃武威建立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胃癌高发现场,建成包含40.32万人份样本量的消化系肿瘤生物样本库。并与北大肿瘤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单位合作针对消化系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了整合组学研究、大数据分析、临床队列建设等工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化。他们所建立的实验细胞系、抗体、载体被国内14 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该团队更将技术水平和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患服务。他们将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内镜、病理、影像介入、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于一座20层综合大楼内,形成了一所集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为一体的西京消化病专科医院。该院年接诊全国范围的各种消化系疾病患者18万余人次,每床日门诊指数大于2.2,年收容住院16500人次,年内镜诊疗数量达4万人次,吸引了包括以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北五省的病人前来就诊,被患者誉为值得信任和托付的好医院。

创新,永远在路上

      “永远向前看,否定到最后”,这是樊代明院士常跟团队成员讲的一句话。在取得了一大批国际性尖端成果的同时,他们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持续创新攻关之中。

      同时,他们还依托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建成由24家核心单位、75家网络单位构成,覆盖24个省、3个直辖市、82个地级市的消化系疾病防治三级网络平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以胃肠癌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建立胃肠癌高危人群普查的标准化方案,同时重点针对胃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开展研究。通过资源的共享,将实现消化系肿瘤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的紧密衔接,依托生物样本库、临床队列、整合组学、大数据分析等平台,保障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展,推动我国消化系肿瘤研究事业的发展。

      事业的接续发展,少不了人才梯队的建设完善。该团队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通过自主培养模式先后产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863青年科学家2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5名、研究生512人。目前年龄结构稳定,人才梯队设置合理。团队通过本科生联合导师制、研究生联合培养制、青年骨干国内外交流轮训制等人才培养政策强化青年人才的培养,为团队的后续发展搭建了扎实的人才支撑。

      大雁领航,他们始终瞄准国际前沿;雁阵齐飞,他们代表中国科学团体的光荣与梦想勇立世界潮头。在大雁精神的引领下,他们一直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来自:西京医院宣传科何兴龙

本文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官方APP“壹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