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邹慧萍|立春这一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09 11:52:35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春季版


立春这一天

邹慧萍


应该不会有什么特别吧,从昨天到今天。

还是觉得很特别。就如今天的太阳,今天的天地,如果不是立春的这一天,也还是这么特别吗?到底是天地的特别呢还是人的错觉?记得冬至那天早晨,同样是早晨七点半出门,往常这个时辰天还是黑蒙蒙的,但是那天就亮一些。太阳也似乎早升起了那么一点点。

因为牵挂着昨晚23:34分的立春,今早6:30就醒来了。匆匆下床,来到东向的书房里,透了玻璃窗望出去,一眼就看见了对面楼上一团亮晶晶的光团,知道太阳已经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只是被眼前的楼宇遮挡住了不能看见,又转到另外卧室,从不同角度观看,仍旧没有看到东方那轮正在升起的太阳,不过,还是从头顶蓝天上的云彩、目之所及的楼宇、反射在楼宇上面的光晕,知道了太阳的升起。就觉得是一个原本美丽的姑娘,于今天成了新娘子一样,今天的太阳与往日有了大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正如这由美丽姑娘变成的新娘子。她的肤色是那样的白里透红,她的眸子是那样的顾盼流离,她说话的声音是那样的悦耳动听,她的笑声和笑容是那样的让人着迷。它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从内到外透着美丽、透着欣喜、透着巨大的幸福和喜悦。太阳还是那轮太阳,却觉得因为立春的缘故,今天的太阳似乎比往日更加温暖了一些,有了许多温润的东西在里面。

平素不大看得见的老人和孩子今早上也似乎多起来了。踢踢打打地活动着腰腿,那个暑假里我天天参加的中老年健身队,好久不见了,今早也碰见在小区活动中心的广场上,她们扭扭哒哒地舞动起来了。

顺便去小区的便民超市买了刚上架的韭菜,韭菜齐整整嫩生生的,是那种翠绿的嫩,正好适合做韭菜馍馍吃。北京人有做春饼的习俗,我的老家是习惯做韭菜馍馍的,也就是山东人叫做韭菜盒子的东西。如果是过去,没有蔬菜大棚的时候,我想这个时候韭菜应该还不到能割了吃的时候,但是为什么在我的位于甘肃南部的老家也有在立春这一天吃韭菜馍馍的习惯呢?是我记忆有错,还是早些年的气候和现在的气候不一样呢?

家乡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也就是说立春(我们家乡叫“打春”)之时正是六九之初,我们家乡的数九歌是这样说的:“一九温,二九暖,三九冻破脸,四九茬茬(茬茬到底是什么意思,猜想大概是厉害的意思,比如我们方言一般把老母猪叫老猪茬茬,茬茬者厉害也。或者只是为了押韵,说起来顺口罢了。)冻死老汉娃娃,五九六九过河洗手,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尽,开櫎种”从数九歌中可以看出,五九之末,六九之初,冰河开始消融,土地开始解冻。那么有没有“头茬”韭菜可以食用呢?如果没有,那我的“烙韭菜馍馍”的记忆从何而来呢?也许是时日之久,记忆有误吧。

不过,在中国农村,与节气有关的节日,总有不同的“吃食”与之配套。比如“清明节”要吃寒食,非得搅一顿凉粉不可。溯其源,大约与国人崇尚中医,中医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关。《黄帝内经》将“顺四时而适寒暑”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大原则。

一年四季,12个月、24个节气。四季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24节气是农耕文化的标志,也是饮食文化的符号,更是养生文化的记号。立春之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之,广大农村便衍生了许多吃食上的习惯。比如,在多地民间盛行“咬春”的习俗。清代潘荣陛写了一本书叫《帝京岁时纪胜》,其中写到“咬春”的习俗:“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在我的印象里,家乡似乎没有“咬春”这个字眼,但是行动还是有的,立春总是要吃点与春天有关系的吃食,也许是吃个萝卜,也许是吃头蒜,还有吃姜的,估计是什么东西在立春这一天能够成熟就吃什么吧。可见,立春时节是要吃时鲜蔬菜的。其他的我不大能记得,单这韭菜和水红萝卜,我记得清楚。韭菜因为是春天里最先长出来的菜蔬,味道非常鲜美。古今皆受推崇。南宋林洪《山家清供》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六朝时有个人叫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里面什么东西味道最好,他回答:“初春早韭,秋末晚菘”。可见,初春早韭的鲜美在六朝时就有人知道。

可惜现在的韭菜是生长在恒温的蔬菜大棚里的,跟过去长在大田里的,随春气而发的韭菜绝非一般,不过还算是春韭吧,看鲜嫩的茎叶,能掐出水分的样子,味儿也不会太差吧。拿着韭菜往回走着,突然想起家乡那首粗犷奔放的民歌《绿韭菜》来,那热烈浓情的旋律就悠悠地绕到耳边来: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呀,你不要割,让它绿绿地长着。哥是阳沟妹是水呀,你不要断,叫它慢慢地淌着......

如果光有绿韭菜,在院子里绿绿(乡音liuliu)地长着,就已经有了特别的意味,那种鲜香嫩,那种绿油油的韭菜背后的温馨都给人生机勃勃的生活的印象,而后面哥和妹的出场,阳沟和水的比喻,就把对绿韭菜的感觉人性化了。好像绿绿的韭菜也有了某种情感。由衷地涌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实,生活里的大大小小的物件(不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有了人的情感的赋予,一切便都鲜活而富有情感。比如今天的太阳。

下午,望着窗外异常金黄鲜亮的太阳,觉得温暖得真的像个春天了。就决定到郊外走走去。其实天气并不像躲在暖气房里想象的那样温暖,太阳也不像隔着玻璃窗看到的那样明媚。用春寒料峭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但是,还是喜欢着这一种新鲜的氛围。

去了远离市区的有山有水的公园。这个被叫做“绿博园”的公园的地面上并没有显出和冬天有什么两样的神色来,但却感觉到了变化。用眼睛那么睃着看过去,首先发现了水的变化。在向阳的沟渠、桥畔、在人工湖的边缘,有一种湿润的融融的感觉,似乎一脚踩下去,冰就会碎了。 

可是,看看远处,孩子们却还是那么高兴地在冰上玩,滑冰、打仗、推搡,似乎没有人害怕这几米深的冰面会突然塌陷。在靠近桥洞的地方,我小心翼翼伸出脚,踩下去,也并没有水,就知道这种“融融”的感觉只是视觉的,也许是心理的。不过我还是发现了靠近土地的冰面的消融,那是一种温柔的渗透和疏散。忽然想起“春心萌动”这个词来,这冰面大约正处于“春心萌动”的状态吧。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动神色”,又那么的温和柔美。

回来的路上,去市场转了一圈,并没有看记忆当中那种樱桃红的水红萝卜。这种萝卜因为其小其嫩似乎也被叫做“樱桃萝卜”有水红色的,也有白色的,从拇指大小到小孩拳头那么大的都有,记忆里咔嚓咔嚓,一口气可以吃掉好几只的这种萝卜甜中带着很冲的辣味,是实实在在的新春之物。却没有在菜市里买到。倒是看见了几束宽叶的细尾巴萝卜,蔫头耷拉的,没有一点新鲜感。就放弃了。却抱了几只大柚子回来。现代社会的益处多多,比如交通发达, 就可以随时吃到全国各地水果蔬菜,比如科技发达,反季节蔬菜多的是,不像过去,只能顺时因地而为了。不过,回忆起来,倒觉得过去吃过的都是稀罕物,真正好吃,也许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

立春这一天就这么过了。总觉得生活中好像少了一些什么,到底少了些什么?一时半会说不上来

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一阵高亢的旋律从心底直直冲向脑门: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来红满天——

才知道,心里空落着的,就是能闻到新鲜泥土味儿的旷野,也是那清蓝得犹如春水一般的天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邹慧萍,女,宁夏作协会员。现供职于宁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写作发表散文随笔多篇。有散文作品入选《生命的重音》《原州历代诗文选》《西海固文学丛书》《静宁文学丛书》等书,著有散文集《行走的阳光》。



东方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主编微信:刘莉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微信号:dfsw123456

投稿邮箱:hebeilli@163.com

重要通知

关于设立国际“东方散文奖”的决定和首届征稿通知

国际东方散文奖组委会紧急通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