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弹”诞生的岁月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14 15:00:22







•••    



在“两弹”诞生的岁月里




作者:陶瑞滨   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二二一厂保卫部部长






陶瑞滨局长(左二)等厂领导与部队干部合影





陶瑞滨老人与妻子徐彬棣在一起




告别金银滩草原,依旧情系221基地,昔日原子城,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回想那“两弹”诞生的岁月,依然激情满怀。



·  高 原 会 战  ·



1964年初,奉组织调动,我离开上海,前往遥远的青海221基地,参加第一颗原子弹上马大会战。


首次西行,踏上那块热土,四月初的草原,山头还是银雪闪闪,地面尚未解冻。由于高原缺氧反应强烈,初到高原的人会头晕目眩,气喘吁吁,鼻子冒烟出血,嘴发干。当时基地住帐篷,吃黑馍,副食是“三大样”:粉丝、土豆和大白菜。这样的条件与大都市上海简直无法相比。


然而,从四面八方汇集基地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数万人,不畏艰苦,头顶蓝天,脚踏草原,大会战的激情燃烧在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


我第一次开始接触放射性物资,严格地按防护规定穿上工作服、白大褂、黄球鞋,戴上特殊口罩、防护眼镜和白帽,手上套薄膜,再戴上细纱手套,参加临界实验,为第一颗原子弹组装提供安全数据。第一次看见那比黄金白银还贵的宝贝,第一次惊喜交加地抱着那沉甸甸的“黑皮黄金”,放到安装实验台上。在取得实验成果的同时,多条战线也喜报频传,进展顺利。


6月,第一颗原子弹综合模拟实验在草原西北角海拔3500米的爆轰场进行,“警报”第三次拉响,轰隆隆巨响,火球一团翻腾,小蘑菇云柱升起,爆炸成功。我们欣喜若狂,心中都明白,这次成功离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陶瑞滨局长(后左三)与战友们合影



·  夜 走 戈 壁 ·



1964年7月30日,我作为公安人员随着国家参试队伍离开221基地,登上一级专列,保护的是研制原子弹的核心人物,一路上小心谨慎岂能慢待。列车直开新疆大河沿终点站,夜色蒙蒙中转乘汽车,穿越天山,抵达马兰国家试验场司令部。一路茫茫戈壁,无边无际,荒无人烟,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影也不见,经过五个多小时,到达“塔爆”场地,食宿在离试验塔一公里的地方。


戈壁滩气候恶劣,中午气温高达摄氏40多度,汗流浃背,坐立烦躁不安,夜间还要穿棉袄、盖棉被。供水定量,每天每人一军用壶水,半个月洗澡车来一次,每人10分钟快速洗澡,没有新鲜蔬菜。


,从北京随机带来青辣椒,慰问大家,我们将此视为最大的关怀。那样艰苦环境,大家团结奋斗、努力拼搏,没有一个人叫苦。当时的口号是:“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小病不看,轻伤不下火线”,“技术上精益求精,安全上万无一失”,做到“保质、保进度、保安全,一次成功”。


试验临近,整个现场忙碌,飞机、大炮、坦克等等效应物,早已准备好。第一颗原子弹安装开始,组装在夜间进行。漆黑的夜里,实验部室主任胡仁宇、赖祖武,一手挽着我的手,一手打着手电筒,我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怕高低不平的岩石绊倒他们,三个人嘴里同声喊着,“一、二、三”,并肩行走戈壁滩上。


10月16日凌晨撤出试验场,当天下午三点起爆。熊熊火球,蘑菇云柱翻腾,“成功啦!”人群激动,一片欢腾雀跃,声出云霄。从此,结束了我国无核历史,成为“有核”国家,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增强了国威,扬了军威,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  弹 旁 食 睡 ·



原子弹旁岂能吃饭睡觉,在《天方夜谭》里也找不到这样的故事。可是这是事实,不是虚构。当年原子弹向武器化转变,需要进行系列定型试验。


1965年4月初,我们前往甘肃空军基地进行航弹试验,时间很紧,现场忙碌。5月11日下午核弹总装完毕,拟于次晨投入试验。不料,狂风大作,雷声霹雳,电光闪闪,风雨交加。


老部长李觉急的来回转,对陈能宽副院长说:“已插好,再分解太危险,若雷击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你回招待所,我与弹共命运,不走了。”陈能宽副院长从保证部长安全考虑,坚定地说:“你回招待所,我在弹边坚守。”俩人你推我让。我想,一个是久经沙场的将军部长,一个是从美国回来的专家,俩人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旦发生爆炸,损失太大。于是,我说:“你们两位领导都回招待所,我一个人留守,有情况立即报告。”李部长沉思一会说“好吧。”没想到这场狂风暴雨,连续肆虐了三天三夜,还惊动了。


我一日三餐就在“弹”旁吃;夜深人倦时就在“弹”旁铺张草席睡。真是不平凡的三天三夜啊!头顶上雷声霹雳震耳,提心吊胆,食不香,梦又多......


直到14日早晨终于乌云散开,露出微弱阳光,赶快抓住时机,投弹机疾飞罗布泊上空靶场。爆炸成功,,可投入武器化批量生产。




陶瑞滨局长陪同总公司领导刘书林同志




·  奇 光 异 彩  ·



“原子弹要有,也要快”。科学家们在研制原子弹同时,就探索着方案,1966年两次含热核材料试验,为突破技术奠定了基础。


1967年首次试验拉开了序幕。5月27日我与参试人员离开221基地,前往新疆马兰机场附近,离博斯腾湖不远。我们食宿在军营,装配工房坐落在十公里外的戈壁滩上,由于物多场地小,作业人员只能分班操作,,握手慰问。工程技术人员日以继夜紧张有序的工作,6月17日凌晨五点多,载着的专用车沿着戈壁滩,慢慢驶向投弹机旁,装有的投弹机即飞向靶区。当时机场人员静悄悄地倾听着播放的轻音乐等待消息,可原定八点投弹时间已过仍无动静,人群开始不安,后来得知由于驾驶员心情紧张,而误了时间,大家松了一口气。


8:30分播音员兴奋报告,“投弹飞机在靶区上空投弹成”,在万米以上投下,随降落伞渐渐下降,在预定高度引爆。顷刻间一道强烈的白光从头顶上掠过,大地变得一片雪白,接着冲击波狂啸而来,地面三公里外的效应物54T机车被推出18米远,400米处钢板融化,可见它的威力惊人。


向靶区望去,又红又大的火球冉冉升起,仿佛一轮红日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壮观无比的蘑菇云柱五彩缤纷,风吹云散后又是一片晚霞,此时此景,难于言语表达,正象圣诗中描述的那样:“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在人生长河中能有机会亲临其景,实在难得,终身难忘。投弹机凯旋返航,驾驶员指着被烤黄的机尾,“好危险”。然后怀着喜悦回军营,空军指战员尾随敲锣打鼓而来,祝贺第一颗试验成功,使中国跃入世界第三核大国。






·  洞 内 试 爆  ·



首次地下核试验,在新疆南山进行,1969年8月上旬,我与参试人员赶往现场。在弯弯曲曲山脚下,一个约二米宽,长1500米左右的洞内,这就是试验用的坑道。有一天,突然发现洞内射线大大超剂量,参试人员十分紧张,有的说好比在“中子源”内工作着,有的说我还年轻,将来结婚不育怎么办?经过仔细检查,原来是洞内通风不好,造成洞内氡气“泛滥”,不过氡气见了阳光,也就自行“灭迹”(衰变)。最终大家没有被它吓倒,还是戴着口罩坚持工作。


当时南山治安形势很紧张,山上信号弹不断,起爆遥测线被剪断,时有发现降落伞,为此国防科委命令基地司令部派出一个团的解放军,包围南山搜查守防;命令作业队行政领导军管会主任董仁、,确保试验安全;核弹进洞前,人人坚守岗位,不准离场。9月22日上午10点核装置被送进洞,直到晚上9点多,工兵开始堵洞后,我们才撤离现场。23日零点15分起爆,地下试验成功。


“两弹”研制成功,我们221基地人为此奋斗,扬国威军威,为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陶瑞滨老人与妻子徐彬棣在一起





陶瑞滨、许震贵等同志与参观上海“两弹一星”基地的东方卫视曹可凡合影





微信群

《回忆二二一 • 相聚金银滩》



这里有故乡的声音 这里有故乡的味道

这里有故乡的温暖


欢迎添加群管理员微信号入群

群管理员:Z1958925

群管理员:xhmg13897305579

群管理员:LYF8246


本群西海镇原子城接待处 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刚察路26号楼2单元

联系号码:13897305579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