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飞檐真的起源与唐代?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2-05 15:20:17


首届寻找【当代艺匠】
报名及提交材料时间:2016年6月1日-7月30日
活动介绍

【当代艺匠】是一项纯公益活动,也是一项品牌活动,为弘扬园林古建行业从业者的工匠精神,由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当代艺匠】公益活动报名工作现已开启,欢迎广大园林古建从业者积极报名参与(本活动不仅免费参与,获奖者还有丰厚的奖金),荣誉至上......;

报名:登陆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官方网站: www.jzys.org.cn点击首页右上角的下载专区下载【当代艺匠】申报表;

联系人:孟老师  13911772045、倪老师  15801363098。



陕西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这座石椁顶部是仿五脊顶造型,很低矮,只是意会,但仍没忘记在四角刻出了明显的檐角上翘(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檐角上翘非常突出(图片来自网络)

 


河北赞皇治平寺石塔,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有三层仿木结构的塔檐


这是第一层塔檐,略有上翘,从转角处椽子的排列可看出弧度

这是第二层塔檐,偏右的檐角处可看出椽子排列的明显弧度


这是第三层塔檐,檐角上翘非常明显了

 

山西长子法兴寺燃灯塔,唐大历八年(773年)

燃灯塔的塔檐上翘很明显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峰石塔,唐乾宁二年(895年)

惠峰塔的塔檐上翘明显

 

    从上面壁画和砖石仿木建筑实例中可以看出,从初唐到晚唐,都有檐角上翘的实例存在,檐角平直与上翘是并存的。

 

    再来看看现存的七座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唐大和六年(832年

    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唐大和七年(833年)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甘肃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唐景福二年(893年)

    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推断唐代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推断唐代


    这七座唐构檐角个个上翘。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知檐角是否上翘只是唐代建筑师们的一个选择项。

 

    唐代以后檐角平直消失了,几乎所有建筑都采用檐角上翘,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除了美观方面的原因还有功能上的原因,上翘的檐角可以阻止戗脊上的瓦垄滑落。戗脊主要以瓦条堆叠而成,重量大,时间久了易滑落,上翘的檐角则可以阻止滑落。

 
    敦煌壁画中大量出现屋角平直的建筑,是画工图省事省略了檐角上翘吗?不是,有证据表明檐角平直的建筑在唐代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先来看看檐角是如何上翘的

 

这张图是一座金代建筑,但类似结构从唐中期一直到清代广泛应用。

 

    转角处使用了粗大的大角梁,使屋脊下来的斜线至此改变了角度,椽子直径远小于大角梁,在与大角梁相接处用三角形的生头木托垫,椽子逐渐抬高,上翘的弧线形成,有的建筑使用三角形的子角梁,使上翘更加突出。

 

    再来看看檐角不上翘的

 


这是敦煌莫高窟431窟的北宋窟檐,敦煌地处偏僻,技术更新慢,这座窟檐仍然使用了唐代手法,转角处大角梁用材较小,比椽子粗不了多少,而且是内高外低斜置,所以转角处几乎没有上翘。

 

    431窟檐几乎没有屋顶斜度,看得不是很明显,再看两个明显的

 

这是一座辽代五脊顶木椁,屋檐平直,转角处没用角华栱,角梁从脊槫处一直斜搭到出檐最末端,内高外低,中间没有改变角度的地方,所以整个屋檐是平的。(感谢风雨行进兄提供图片)

这是一座辽代九脊顶木椁,屋檐也是平的,檐角处可以看到伸出的明显斜置的大角梁,是从平槫一直斜搭到檐角,内高外低,中间亦无改变角度的地方。(感谢风雨行进兄提供图片)

 

    辽代和敦煌地区一样,技术更新缓慢,一直沿用唐代做法,仍保存下来一些檐角平直的实物。

 

    中原地区由于技术更新快,审美变化等原因,唐以后檐角平直的做法已经消失了。

 

唐代画家扬升的《蓬莱飞雪图》中的建筑,我们来看看檐角,扬升活跃于714年-743年间,属于唐代的中前期

把上面的图放大,可见前面这一组建筑全部是檐角平直的


画作后面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的塔形建筑,全部檐角上翘

 

    同一张画中既有檐角平直,也有檐角上翘,再次印证了唐代建筑檐角平直与上翘并存(古画图片截图于高清书画数字博物馆)

 

    唐代有这么多檐角上翘的实例,所以现在推断唐构檐角是否平直已经不应该作为评判标准了。

 

    唐代三百年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唐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虽没有留存,但从一些砖石仿木遗存中可以看出结构都比较简单,唐代发展迅速,达到巅峰,而且这个巅峰至今没有被超越,佛光寺东大殿可称为唐代大木作技术的代表作,宋代开始走下坡主要的技术革新基本都是在唐构基础上简化,金代继承了这一趋势,元明清三代更是大刀阔斧地简化,至民国水泥等西式建材、方式引进,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寿终正寝,我一直认为唐以后的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也可以总结为一部偷工减料的发展史。

    欣赏一下七座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五十年代发现时清代已翻修过屋顶,七十年代维修时遵循那时恢复历史原貌的思想重置了屋顶,仿照敦煌壁画檐角尽量平直,现在去观赏这座古建筑可以看到转角处椽子与橑风槫打架的不正常现象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唐大和六年(832年),檐角上翘

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唐大和七年(833年),檐角上翘。藏经阁经过了后代多次改造,但屋顶的主要梁架结构仍保留了明显的唐代特征,且有创建碑刻为辅证。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檐角也是上翘的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得很明显

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推断唐代,这座大殿的屋顶金元时期有过较大改造,加高了蜀柱、驼峰等,提高屋面举折以利于走水,可以说是金元屋顶下包着一副唐代木结构梁架。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推断唐代,三十年代梁公发现时二层已在清代有较大改造,九十年代维修时仍是遵循恢复历史原貌原则重置屋顶,追求檐角水平,现在这里可看到转角处椽子与橑风槫打架

来源:爱塔传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件,登陆官网可下载申报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账号提供古建行业交流 信息发布。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建筑专委会

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微信ID:jzyylys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