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台风眼,给你一个不慌的理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08 15:34:10

【心思享——用心原创 · 新思共享】



文 :于悦

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于人格心理学/心理健康及测评



上月赴日本参加国际心理学大会。临走前,身边人一再叮嘱少吃日本生鲜食品,担心日本核泄漏的辐射余波伤及我们。


时至今日,距离日本核泄漏已有5年。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最担心自己安全的人并不是日本人。反而在中国甚至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也是人心惶惶,传言满天飞。也就是说,当事人还不如旁观者焦虑。


 为什么身处灾难深处的日本人民如此淡定,而远隔千里的外国人却如此担心呢?即使核泄漏真得如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严重,最先遭殃的也应该是韩国、朝鲜啊,为啥我们那么紧张呢?




大难临头,谁比谁更慌

很多媒体借此事刻意表达中国人怕死、毫无秩序可言、不如日本人素质高等不实评论。不可否认,此番日本行加深了我对日本人整体素质以及文化程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印象。但,仅对灾难的承受及应对能力而言,中国人并不比日本人差,换句话说,这跟国家无关。


为什么敢这么说?


因为已经有研究证实了,灾难中的当事人的确比局外人更淡定。




  • 德国学者Maderthaner对住在高危地带(比如核反应堆)的民众和远离高危地带的民众对风险源态度的研究发现,比起远离高危地带的民众,临近高危地带的民众忧虑水平更低、对风险源的风险评价和负面评价更低、对风险源安全性的评价更高。


  • 美国学者Lima等人通过一个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在垃圾掩埋场投建之前,附近居民对此事非常忧虑,甚至抵制;然而在垃圾掩埋场建成之后,居民的忧虑程度反而降低了。


  • 我国学者时勘和谢晓非等人也发现,非典高峰时段民众的风险认知水平与心理紧张度比低峰时段更低;疫区的人们比非疫区的人们有着更低的焦虑水平。




心理台风眼

,借台风眼这一气象名词形象地提出了心理台风眼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的概念,用台风中心地区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空气难以进入的现象来描述危机事件发生后民众的心理状态。


即在时间维度上,越接近高风险时段,心理越平静;在空间维度上,越接近高峰线低点,心理越平静。




李纾团队在“5.12”地震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里,对非灾区(北京、福建和湖南)、灾区(四川和甘肃)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调查,探索在5.12汶川大地震是否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


结果发现,非灾区居民比灾区居民认为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更长、所需资金更多。


这一结果有悖于一般常识以及所谓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同时也表明,汶川大地震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即非灾区居民对灾情严重程度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





与涟漪效应的区别

一般常识认为,当重大灾难发生时民众的心理与行为将随着灾难的扩散而有所变化。这就好比如果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会看到环形水波一层一层地由中心扩散开来。如果投入湖中的石头质量足够大,其形成的水波就会非常深,波及的范围也会相当广。


这就是所谓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




但在地震中产生的心理台风眼效应并非像涟漪效应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随灾情严重程度的降低而递减的过程。受地震影响低的非灾区居民对灾情的担忧却反而高于全体灾区居民对灾情的平均担忧水平,这便接近了台风眼的形态即越临近中心地带显得越平静,越远离中心地带越强烈。


认知失调论解释心理台风眼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也可以来解释心理台风眼。认知失调,简单说就是(见下图):


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时,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新的理解)与旧认知(旧的信念)相互冲突的状况,为了消除此种因为不一致而带来紧张不适,个体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


其中一种是,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认为吸烟不健康没有根据);


另一种是,为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吸烟虽然不健康,但有助于放松),借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要不然容易疯掉啊)


具体到居住在地震灾区的居民体验到认知失调则是:其认知元素1(居住在灾区)与认知元素2(灾区不安全)发生冲突。由于认知元素1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将认知元素2(灾区不安全)改变为“灾区安全”以解决两种认知元素之间的失调。而居住在非灾区的居民并没有体验到认知失调,故无须改变态度。


打破常识,并非是坏事

常识是建立是靠经验和逻辑推断形成的,但并非全部可信。“心理台风眼”现象虽有悖于常识,但它的提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这也是科学造福人类的又一种途径。


加深对“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理解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各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尤其对于媒体而言,科学地报道新闻可以避免造成公众的过度恐慌。


具体而言,在灾区内部应着重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在非灾区,应注重利用各种沟通渠道让民众了解灾区内民众的真实感受,消除其非理性认知和紧张情绪。以便不出现那些好心但不知情的民众瞎着急、帮倒忙的情况。


~END~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