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山东烟台苹果销售中的问题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08 16:13:47

     山东烟台苹果久负盛名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的美誉。作为全国苹果的老产区、老大哥烟台曾经一度带动全国苹果业的发展。作为援助中西部技术项目,烟台的苹果种植技术和苗木传到陕西、甘肃等地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与烟台苹果酸甜脆爽的口感相比,陕甘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苹果原有的酸味不断淡化,香甜口感更适合上海等南方城市的口味,尽管也存在果皮硬厚、肉质微哏等缺点,但当地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成本低,使得陕甘地区苹果价格也比烟台苹果占优势,因而近年来在市场上与烟台苹果形成了有力竞争,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迅速赶超烟台。笔者在香港的七年里,市场和超市出售的都是陕西苹果根本见不到烟台苹果。去年以来,烟台苹果更是遭遇滞销,大量苹果积压在了冷库,价格也由过去的五六块钱一斤,降到了如今的1.99元。这段时间,政府和媒体齐上阵,爱心企业伸援手,帮助果农挽回损失,也仅仅让冷库库存减半。然而1.99元的销售价,刨除农药、化肥、人力等成本,果农基本上无利润可言,甚至意欲砍掉苹果树转投他产。 

   与传统苹果品种的滞销、低价相比,一些高附加值的新品种苹果,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比价格,烟台的传统苹果品种比不过陕甘苹果;比质量,烟台苹果又比不上近几年兴起的有机苹果、保健苹果。一面是传统苹果的滞销和降价,一面是新品种苹果的高价畅销,过去我们政府对果农的技术指导往往围绕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增产技术等方面,果农增产了却无法增收,苹果滞销以后反逼政府帮着卖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然而砍掉果农赖以生存的果树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从“调数量”转而“调质量”,如何更好地利用原有的果树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一直以来苹果种植都是“靠天吃饭”,天气条件不好苹果价格相对较高,但是产量往往上不去;天气好了产量高了,市场上苹果供大于求,反而卖不上价。随着果农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如果不转变思路,引进新技术,就无法改变现状,甚至会继续走下坡路。然而将技术成果转移到果园,对于技术的鉴别、专利购买费用等都是横亘在果农面前的难题。 
  政府机构,尤其是作为苹果主要产区的栖霞市政府以及烟台苹果协会应主动引导果农与高校、科研院所实现对接,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出面,鼓励果农们联合出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规模地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 
  政府还应鼓励苹果生产采取集约化种植和经营,引入专业化运作团队,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甚至直接承包经营果园,让果农免担风险,旱涝保收甚至增收。鸿福满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也在通过置换股份等方式,组建农场联盟。除此以外,还应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国外市场。尽管部分果蔬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电商、微商进行销售,但广大果农群体仍然依靠批发商和企业上门收购,这种思路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果农们急需抱团扩大宣传,带着苹果走烟台,走出山东,甚至走出国门。

2016/7/11  来源:胶东在线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