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改写中国的消费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26 09:58:26

“双11”走了,你是否歪坐在沙发里,和亿万网民一样,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买了什么?


回首8年剁手路,好像都是“提前备战、临战慌乱、欲壑难填”,仔细看看清单,我们的消费心态和选择正在悄然改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重塑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正在迎来一个伟大的消费升级时代,像一趟疾驰的磁悬浮列车,让我们双脚离地,花钱造梦。

 

消费升级是一个漫长且系统化的过程。中国消费升级自改革开放开始发酵,经历了漫长了历程,“金融”是其中作用显见、却也最难感知的“益生菌”。如果我们足够敏感,就可以从每个人日常消费的细节中,摸到金融这根毛细血管促动的中国脉搏。

 

谁在改写中国的消费故事

截止2016年11月11日下午5点,支付宝的支付笔数达到7.6亿笔,超过了去年全天的支付笔数,其中移动支付占比为72%。

 

清空塞满尿不湿和保暖裤的购物车,用支付页面上那张叫作“花呗”的虚拟信用卡买3张飞往北海道的机票;买个意大利手工花瓶,并给它投保,运到绍兴,向朋友炫耀它曾经摆在某个意大利贵妇的客厅。

 

这就是今天一个中国普通人能够感知到的消费升级。花出去的钱,不光是为了满足温饱,而是为了过更安逸洒脱的日子。而这已经是时代的趋势。

 

2016年双11落幕,蚂蚁金服发布了一份名为《时代的足迹》的专题报告。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生存型网络消费的增长率远高于享受型网络消费。2012年开始,享受型网络消费的增长率开始反超,到2015年,享受型网络消费比生存型网络消费的增长率已高出近三分之一。教育、餐饮、航旅、汽车行业的增长率稳居前四。

 

 


进入二十一世纪,迅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是购买高端、新型商品,享乐、发展型消费潮流逐步形成。第三次消费升级到来。除了国民GDP的增长,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负债消费”的新型消费理念,也正在改写中国的消费故事。


谁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小伙子想给心爱的姑娘买上“老三件”,需要节衣缩食。高积累低消费时期,钱总是花得心惊胆战。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国民收入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放开手脚购物,但消费理念仍是“量入为出”。


而今天,中国每4个90后中就有1人是“花呗”用户。“花呗”正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1日午后,花呗支付已超过1亿笔,成为年轻人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


据极客公园报道,今年双“11”与往年相同,最热的商品依旧是手机。在销售额前 6 名的店铺里,有 4 家主要卖手机。截止11日凌晨1点半,3000 元以上的手机消费市场完全被手机中的战斗机“苹果”霸屏,iPhone 6s、iPhone 7 和 iPhone 7 Plus 独霸前三。


中国消费市场想要满足第三次消费升级带来的购买力,离不开金融创新。某种意义上讲,以“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为代表的“新金融”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描述中国“买买买”的故事。

 

金融创新是消费升级的一剂“益生菌”

苏鑫(化名)是北京普通白领,家庭月入2万,刚够帝都日常开销。今年二宝降生,迫使她更早开始为“双11”抢货筹谋。北京连日雾霾,苏鑫想趁剁手节收一台高级点的空气净化器。不管顶不顶事,起码图个安心。可二宝的尿不湿奶粉玩具已经占了几乎全部预算。活着,还是活得更好,这是个问题。苏鑫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她在天猫上入手一台优惠价格4599的净化器,用花呗分期付款,3期免手续费,每月只需偿还本金1666元。据她估计,“十天左右,就能在家里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了。”


消费端的变化显示着,中国消费金融增速正进入快车道。艾瑞咨询报告显示,过去8年内,无论是信贷结构还是消费模式上,中国消费信贷渗透率都呈线性上涨。

 

中国经济正呈现出两幅镜像,明面是亿万消费者释放出的巨大势能,它相当于我们的皮肤,可以触摸。暗面则是金融创新,埋于体肤之下,支撑着整个机体活动,虽不可见却生机勃勃。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呈现两幅镜像,善用金融服务满足消费需求,让每个被第三次消费升级裹挟前进的人,生活的更加快乐并且从容。

 

或许还有人对8年前的双11记忆残存,早早将一件宝贝放入购物车,等到可以支付时,却找不到网银U盾了。好不容易翻到U盾,系统已经显示货物售罄;

 

2010年,支付宝联合各大银行推出快捷支付。付款无需登录网上银行,凭支付宝密码和手机校验码完成付款;

 

2011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支付宝推出扫码支付,在线支付技术进入线下市场。“手残党”在线下商超也可欢度双11了;

 

2012年,支付宝推出账户保障服务,解决支付安全问题,开启了双11“放心付”时代。

 

在以拉动消费内需作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金融创新正如水一般灌溉着商业土壤,让这片土壤生长出更适合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商业产品和金融服务。

 

资深买家对一款植根淘宝购物场景的保险产品“退货运费险”一定不会陌生。这款为广大非理性购物选手设计的保险产品,开辟了全球保险行业的全新领域“消费保险”。今年“双11”,消费保险鼻祖蚂蚁金服又和9家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30种实用消费保险,对质量、物流、售后、价格、信用提供全方位保障。

 

消费理财领域的创新也从未停止。从改变互联网消费者理财习惯“余额宝”到今年蚂蚁金服孵化的消费信托“买乐宝”,边剁手边赚钱的概念,让更多人在享乐型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上更加心安理得,消费逻辑的改变,还会进一步滋养新金融的发展。

 

事实上,双11不仅是全球用户消费盛宴,也是全球支付系统一次大演练。中国新金融技术已经领先全球,12万笔/秒的支付峰值代表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发展,尤其是今年的中国各大银行,已经共同支撑起了5.4万笔/秒的体验。但对于全球其他地区而言,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好比曾经在中国经历过的那样。中国模式,有望借双11这样的机会,也帮助全球其他地区的支付能力提升到“中国速度”水平。

 

新金融的“中国模式”正在成型



有时消费升级被神话,成为商家的营销救命稻草。有时又被小觑,被看做消费者标榜生活品质的神器。但实际上,消费从来不是买卖双方的关系。新金融推动下的消费升级,实际上和中国最广袤土地上生活着的这些最普通的人们,休戚相关。他们正在获得更加平等的机会,平等交易,平等的从容,平等的享受生活。

 

有统计称,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有2.3亿人。这个数据足以说明中等收入人群消费需求庞大的力量。

 

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在今年9月的公开演讲中曾经抛出一个数据:劳斯莱斯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下降55%,香港的名表市场去年下滑23%。消费升级已成大势。然而“并非贵就是消费升级” 盛希泰认为,消费升级要做的是把精英产品卖给大众,奢侈品日用品化。

 

同样在蚂蚁金服出具的《双11专题报告: 时代的足迹》中可以看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享受型网消增长率较快,享受型网消占比增长率排在前7名的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山西,云贵高原。以新金融为代表的普惠金融正在整个消费链条上发挥作用。

 

马云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描绘过一幅蓝图,“未来的30年,数据作为新能源,计算作为新技术,会先后引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与新文化的变革。”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驱动的新金融,将会改写现有的“二八”原则,服务好更加广泛和长尾的人群,给经济带来更大的活力。

 

每个正在回味“双11”悔恨与愉悦交织体验的普通中国消费者都将是受益者。在消费升级的滋养下,新金融的中国模式,正在成型。


每天分享深度政经报道

运营中心业务请联系
电话:020-61036188-8028
QQ:21934639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南风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