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守梦人” ——记静宁县甘沟教委乡村教师王俊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8 13:33:1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经济、社会事业各方面的影视、图片、文字等诸多优质内容。这里是静宁最接地气、最重服务的本地微信平台之一!我们不为猎奇发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关注《影像静宁》妥妥地没错!(联系合作QQ:330525330)

评论现已开启,请看官们在文末发表观点。

乡村教育的“守梦人” ——记静宁县甘沟教委乡村教师王俊杰

现年59岁的王俊杰是静宁县甘沟教委的一名乡村教师,在当地老百姓中,只要提起王俊杰,就没有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的。在2016年静宁县庆祝第32个教师节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王俊杰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并做了交流发言,发言中其对农村教育炽热的爱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人,该县县委书记王晓军在讲话中赞誉他为“人中俊杰,教师楷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位乡村老教师能够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呢?这和王俊杰多年来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不无关系。

坚守大山,一片丹心育桃李

  自1984年4月参加工作至现在即将退休,王俊杰就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32年来,王俊杰将一拨又一拨农村孩子送出了大山,而他却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地从事着他的教育工作。

  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王俊杰清楚的认识到:农村孩子要想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王俊杰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成功成才。

  为此,30多年来王俊杰多次谢绝了条件优越的城区学校的邀请,自愿放弃许多能够改变其自身命运的机遇。其实,早在1991年,王俊杰就因其优异的教学成绩和集资建校的事迹而成为静宁县教育系统的一大“名人”,当时城区某学校的校长非常欣赏他的在教育教学上的才能和执着精神,曾三番五次地劝他到城区学校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之后,他又屡次谢绝了城区学校的多次邀请。

  面对城里学校优越的工作环境,王俊杰并不是没有心动过,好多次他都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最终选择留了下来。这当然不是因为他自身的业务能力问题,而是因为他割舍不下那份对农村教育的情结与担当。

  王俊杰说,办好农村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成长成才是他最大的教育梦想。这么多年来,他总是竭尽全力地守护着他的教育梦想,关爱着他的山里娃,就像一位勤劳的农民守护着他的农田,关爱着他的幼苗一样,一路走来,从不倦怠。

  2007年春季,王俊杰因腰椎间盘突出病情加重行走出现困难,但他仍然坚持在学校为孩子们上课,当家人多次劝他入院治疗时,他总是以怕耽误学生学业为由拒绝。就这样,他在学生的搀扶下为讲解一道道难题,躺在床上批阅一本本作业,直到学生们放暑假后,他才去医院接受治疗。

  课堂教学上,王俊杰并没有因为乡村学校条件艰苦而固步自封,恰好相反,他有着城里年轻老师都很少有的创新和实践精神,他说,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本来就相对落后,如果不在教学理念、模式上求突破,那岂不是让城里学甩得更远。因此上,他总是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王俊杰看来,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多年来,王俊杰从未停止过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不论是全国教育先进地区的教学案例还是县内教育教学上的成功经验,只要对自己有所帮助,王俊杰都会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2010年以来,在课改的东风下静宁县先后在全县推广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模式和山西太谷“24字教学模式”,王俊杰通过努力学习资料,发觉这些以“生本”理念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好是当前农村教育所缺乏的,于是,他在全校率先熟练掌握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014年,经过努力,具有静宁本土特色的“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终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推行,这让王俊杰兴奋不已,因为这标志着农村孩子可以通过“导学案”这一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上和城里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王俊杰在第一时间就学会了这种简单实效的教学模式,并自发的为其他老师提供指导和培训。

  30多年来,王俊杰就是这样在不断地坚守与改革中践行着他的教育梦想,他说:“只要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努力,梦想总会实现。”确实如此,如今,他的好多学生都已在大城市立足,其中不乏像蔡瑞龙、、省人社厅等重要部门工作的佼佼者,这些学生的成功给王俊杰巨大的鼓舞,让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

筹建学校,唤醒村民教育梦

  甘沟乡刘岔村学始建于1943年,是本村地主张俊德家办的一所私学,解放后,改办成本村村学。1990年,由于学校校舍破旧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很少有教师愿到刘岔村学任教,学校日常教学活动难以为继。于是,乡政府决定将撤掉学校,让学生到当时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大岔小学就读。

  学生到大岔小学上学需翻越两座山,走约4公里狭窄山路,这对于最小只有5、6岁的小学生来说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有些学生甚至因此而辍学。当时在大岔小学任教的王俊杰对这一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向乡政府一再请求保留刘岔村学,自己愿到刘岔村学任教。几经周折,乡政府终于答应保留学校,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

  1990年秋季学期,王俊杰主动辞去了大岔小学教导主任职务,只身一人来到刘岔村学任教。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王俊杰在一边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一边开始着手校舍的修缮工作。由于没有经费,王俊杰决定向当地老百姓筹资。

  对当时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的老百姓来说,筹资办学虽然在心里面很认同,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却有很大困难,因为谁也不愿意将自家的私有财产贡献出来为大家办学校。为了能争取到群众的帮助,王俊杰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村里每一户老百姓家,以他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解读书的好处,动员大家筹资修缮学校。为了能最大限度地筹措到修缮学校的资金、物资,他走访了邻近的十多个村子和他认识的所有熟人,他甚至还将家里仅有的几块柳木板捐给学校做课桌凳。

  看到一个外村人为村里办学校的事情如此努力,村民们深受感动,从此,村民们纷纷为学校捐来了修缮资金和物资。就这样,张家一页板,王家两根椽,没有物资可捐的村民,也主动到学校出工出力,帮助学校建设,很快学校的修缮工作正式启动。王俊杰也利用课余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和村民们一起平场地、补围墙,参与学校的修建工作。在王俊杰和村民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两座占地120平方米的砖土木结构的崭新教室建成了,同时还添置了20套双人课桌凳,刘岔村学的办学条件与往日相比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学校建成之后,王俊杰又从他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到远在几十公里以外新店乡甘坡苗圃买来白杨树苗200余株,倒柳树苗50余株,柏树苗20余株,并组织学生自发捐来花卉苗木,对校园进行了绿化。时任甘沟乡教委主任的潘瑞珍在看到不到半年时间就“脱胎换骨”的刘岔村学时,连用了三个“了不起!”来评价王俊杰在筹资建校上所做出的贡献。

  王俊杰带领刘岔村民筹资建校的事迹,在全县迅速传播,他还接受了县委宣传部的采访和报道。当谈到为什么会以这么大的努力来建设一所村学时,王俊杰憨憨的一笑,他说:“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可上。”

  “现在看来,王俊杰老师的努力不光是为刘岔村新建了一所村学,更重要的他以一己之力唤醒了当地老百姓的教育梦想,这对物质生活还相当贫瘠的当时来说,意义显得更为重大。”在谈到王俊杰集资建校的往事时,甘沟镇教委主任包刚评价道。

钻研教育,争做育人排头兵

  1990年,王俊杰在甘沟乡大岔小学担任毕业班班主并任教语文科目,在当年小学毕业班升学考试中,他所教的学生有6人从全乡13所小学的近1200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全乡前十名,这对大岔小学这样一所办学条件还相对薄弱的乡村小学来说,可谓是创造了历史。然而,更让同事们惊叹不已的是自1993年以来,他所教的毕业班会考成绩连续六年名列全县第一,其中1998年及格率、优秀率均达100%,这在全县教育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因为突出的教育业绩,让王俊杰很快在静宁县教育界声名鹊起,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褒奖。从1991年被静宁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开始,短短几年间,他先后获得县、市、省各级各类奖励十余次,2000年,他更是获得了甘肃省“园丁奖”。

  这些成绩与荣耀的背后,更多的却是努力与坚持,这一点王俊杰比谁都清楚。正因如此,王俊杰在工作上并没有因为过去的成绩而骄傲自满,相反,他却因为这些成绩的取得而更加勤奋努力,更加细心严谨。

  在同事眼里,王俊杰在工作上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和他在一起共事过十多年的张志敏老师告诉记者,王俊杰在工作上甚至有点“吹毛求疵”,因为他总会因为怎样为学生讲解一道题而反复推敲,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小小不足而推翻自己之前做的教学设计重头再来。

  王俊杰有每节课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参加工作到现在30多年中从未停过,翻开他他厚厚的笔记本,我们可以看到每页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这些颜色不同、大小各异的文字记录着他每一节课的成败得失,正是这些在别人看来并不起眼教学反思,却是王俊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步步突破自己,迅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行家里手的重要原因。

  此外,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是王俊杰老师一直能够顺应教育发展潮流,长期保持良好的教学成绩的原因之一。从参加工作以来,王俊杰老师就从未放弃过对先进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王俊杰老师的办公室里,除了简单生活用品,我们能看到最多的就是书,像《中国教育报》《甘肃教育》《未来导报》这些教育类的期刊杂志更是他书架上的“主力军”。王俊杰告诉记者,这些杂志里的文章他每天睡前都会阅读一两篇,长期以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在学习之余,王俊杰对如何做好乡村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当地教育发展情况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够让学校教学在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王俊杰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王俊杰一方面认真学习各类教具教学理论知识,一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多年来形成了丰厚教学理论成果,其中《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情景创设》《浅读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等10多篇教研文章在《甘肃教育》《亚太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此外,他的后进生转化经验在甘沟教委及邻近乡镇得到推广,受到了教育同仁的充分肯定。

  采访过程中,从王俊杰言语中流露出更多的是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值得王俊杰欣喜的是,近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4年和2016年静宁县教育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意见》《静宁县农村小规模学校评估验收细则(试行)》等指导规范性文件,在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下,该县的农村教育在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看到这些,王俊杰说这样他可以安心地退休了,因为办好农村教育这个他守候了30多年的梦想,现在正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谈话中,王俊杰将自己对乡村教育的所有情结都归结为“热爱”两个字,他说:“因为热爱,所以无悔。”或许,这是对他30多年来所作所为的最好注解。


来源:平凉教育网


编辑:《影像静宁》编辑部

哈喽,朋友们,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宝贵的建议,我们的头条号开通咯!在今日头条订阅搜索“影像静宁”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啦~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影像静宁》公众平台期待与你在“今日头条”相遇哦!

微信公众号:yxjn0933  微信私人号jnys666

联系邮箱:330525330@qq.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