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农金丨做农村金融要情怀更要信念!看长征精神与农信精神的完美融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01 10:49:33




导读
甘肃农信人的血脉中,奔腾着宝贵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他们注重实干、不善言辞,相处时偶尔袒露的心声,尽管语言风格不同,却质朴天然,具有一种刀砍斧劈般的力量。


作者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张永乐


8月29日,记者抵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地:甘肃会宁,并由此追溯。至9月2日,从河东到河西,深入红军长征走过的会宁、通渭、高台、永昌,在这片血与火浸烤过的土地上,深切感受到甘肃农信人特有的质朴、坚韧。


他们攻坚克难、改革发展,成为新时期当之无愧的支农“主力军”。


他们身上,奔腾着宝贵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


他们注重实干、不善言辞,相处时偶尔袒露的心声,尽管语言风格不同,却质朴天然,具有一种刀砍斧劈般的力量。

 

会宁
何向东:

清代重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曾评价会宁:“苦瘠甲天下”。


会宁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向东,扎根“苦瘠”之地,谱写了一段传奇。



图为会宁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向东(左)在白塬洋芋培养基地调研。


2008年2月上任以来,他艰苦创业,从整顿干部队伍入手,迅速扭转颓势,成为甘肃农信系统服务“三农”新标杆:8年来,会宁农商行资金总量增长11倍,信贷规模增长10倍;目前,农户小额信贷累计发放10896户4.35亿元、余额8.29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25.64%;2010年至2015年,连续6年荣获省联社“综合经营奖”“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并赢得“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标杆银行”等诸多荣誉;2013年,成为全省首家由农信社改制的农商行。


何向东眉目清朗、步态从容、言语平和,宁静中隐含一股“虎威”。按传统文化标准,这是一位意志坚定、务实廉明、深得民心的“能臣”。



:“这是我的信仰。我们工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就是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来会宁8年,,可能苦了一点、‘战斗’多了一点。苦和难,我愿意承受。第一年最难,扎到一线调研,整天想着改变落后面貌,感觉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找准问题了,第二年,不得不撤换中层负责人。不换人、不改革,没出路。这里重人情,一下子撤换这么多干部,阻力非常非常大,你能想象到。必须这么做,没有别的选择。上级和班子都理解我、信任我、支持我。”


8年来,何向东先后建起10个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从最初的86人发展到近170人,在省内兄弟单位中党员人数占比最高。


“我的力量从哪来?”何向东自问自答:“我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


通渭
王玉荣:坚信精神的力量

通渭丘壑纵横,旱灾频仍。红军长征途经通渭时,。


通渭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玉荣,铭记这篇雄文,不断激励自己。



图为通渭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玉荣(左)春节前夕慰问老党员。


2014年1月上任以来,她风风火火,强化精神建设,改革用人制度,力推竞争上岗,迅速激活涣散的组织体系,成为甘肃农信系统改革发展的新秀:每年都超额完成省联社计划任务,支农工作得到当地政府高度认可。至2016年6月末,与2014年1月末相比,通渭联社存款余额增长73.68%;贷款余额增长172.72%;存贷比由56.70%上升至90.90%;贷款不良率由6.39%降至1.54%;利润总额增长106.87%。


王玉荣清秀利落、率直开朗、思维敏捷,眉宇间英气勃发。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位经受磨练、内心强大、有“力度”也有“温度”的改革者。


她坚信精神的力量。


她说:“红军长征首先是不怕难、不怕苦。我从城里来到偏远贫困县,不怕吃苦。可是你不知道,刚来的时候有多难。员工的组织纪律、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敬业精神,都很薄弱。经济也不发达,下乡一看,网点陈旧,水是苦的,墙是黑的,灯是暗的,宿舍里的床是拿砖头支起来的,冬天员工手指都冻破了……怎么抓?怎么改?压力太大,头三个月感觉自己憔悴得都没人形了。”


而今,通渭农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硬件到软件,从社会形象到员工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回顾既往,王玉荣很感慨:“我能吃苦,可我见不得员工过苦日子。我的经验是,要改革,要发展,先得照顾好员工,从精神抓起、从‘外围’抓起。我从小处着手,从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开始,一点一点引导员工规范着装、礼仪,同时改善工作环境,教他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关键是:结合党建等各种活动,先让员工活跃起来,让精神充实、强大起来。”


她问:“如果精神强大,还怕什么困难?”

 

高台
王兴明:坚信团结的作用

高台,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农业产业化相对发达,农业融资需求日益迫切。


高台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明,结合当地“三农”实际,充分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不遗余力支持高台现代农业发展。



图为高台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明(右)调研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至2016年5月末,高台农商行用于支持设施农业、养殖专区和特色产业的贷款,累计发放6.24亿元,有效促进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农户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55亿元,用信比33.40%,受益农户10417户;农户联体贷款余额达到15.9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7.70%;农户资信建档面达100%,评级面95.1%,创建“信用村”123个,全县9个镇全部创建为“信用镇”。


王兴明面容清矍、腰背挺拔、言语沉着,一望便知,这是一位善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干才”。


他坚信团结的作用。


他说:“农商行天生就是为‘三农’服务的,天生就是做实事的。高台是农业大县,我来这里3年,不敢懈怠。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得务实,根据实际需求,找出最适于当地的支农方法、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得发扬民主,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班子团结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凭什么凝聚人心、团结班子?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


王兴明深有感触:“都说‘少数服从多数’,可是,能不能没有‘少数’?能不能班子成员完全一致?因为如果多一个‘少数’,往往就少一分团结、少一股力量。我们能做到。不管体制改革还是业务创新,有时正确思路不能马上得到班子成员一致认同,我就提出再议,先缓一缓,私下再和‘少数’坦诚沟通,耐心说明,直到他完全理解和认同。”


他说:“我看重什么?团结一致,形成最大合力。”

 

永昌
周安德:坚信组织的安排

永昌,河西走廊主要产粮区、甘肃粮油生产大县,周安德职业生涯中的第三个“战场”。


永昌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周安德,历任民勤、古浪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真抓实干,成绩斐然。2014年1月,他服从组织决定,转战永昌,很快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图为永昌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周安德(前排中)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养殖小区调研工作。


至2015年末,永昌信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19%,净增额完成年度净增计划任务的129.19%;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2.85%,完成年度净增计划的165.08%,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3.49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7亿元,余额达到2.2亿元。2014年,被省联社授予“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金昌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涉农先进金融单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最佳银行”。


周安德身高额宽、颧骨高隆、处事执重,看得出,这是一位值得组织信赖、不可多得的实干家。


他坚信组织的安排。


他说:“我是军人出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事金融工作仍然需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信念,相信组织的安排是正确的。组织的安排就是命令,就是要求,就是奋斗目标,必须坚决服从,绝不犹豫。我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农民感情很深,这些年不管在哪,都不忘本,务实做事,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


周安德显然想到更深层问题:“干工作不是组织叫你干你才干,得主动做好。‘至微至显,善作善成’,我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员工。我们也十分重视队伍年轻化建设,现在金融科技发展很快,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新事物。”


他说:“不管‘年轻人’还是‘老人’,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对组织忠诚、必须有大局意识、必须有敬业精神。”

 

尾声

告别那片血与火浸烤过的、并不丰腴的土地,9月3日凌晨,记者抵达北京机场。


都市繁华扑面而来。甘肃农信人特有的质朴、坚韧,更加鲜明。


候车时,忽然想起8月29日会宁一幕。


当晚,偶遇一群“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姑娘,她们是某单位优秀党员代表,朴实朝气,叽叽喳喳擦肩而过:


“她每年都优秀。”


“赠她一朵小红花。”


“不,大红花!”


“不,比大红花还大的花!”


天地苍茫。心潮澎湃。


我不由得放下行礼,郑重面西而立——向质朴、坚韧,“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的甘肃农信人,致敬。


那一刻,大花开放,天象庄严。


记者手记
西部大荒的盛典
——谈甘肃农信系统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特质

甘肃是典型的“西部”:天旱地瘠,雄浑僻远,质朴厚拙。


我的老友,西部诗坛“领头雁”、著名诗评家唐燎原曾言,“西部,首先是一种精神概念。它促使我们对地域的历史文化,对具有传承性质和血缘性质的西部大地上的生命精神,作出追认”。


此次追溯长征路,正是对“精神”的一种“追认”。
 
“心声”与“精神”

正因此,在甘期间,我甚至抛开记者“叙事”的职守,而以诗人的激情,开启心声,投入纯粹的、“精神”层面的观照。


我用心触摸这片血与火浸烤过的土地,奔走于红军将士鏖战过的会宁、通渭、高台、永昌,深入偏远的贫困村金融服务点,探访优秀的信用社一线员工,追问可敬的基层党员,对甘肃农信系统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体悟至深。


何向东沉雄如山,王玉荣炽烈如火,王兴明劲峻如松,周安德淳厚如水。

然而,开启心声,并非易事。


这是艰难的过程。甘肃人内敛,他们不善表达,做得很多,说得很少。对于成绩,不问不说,甚至问了也不愿多说。但是,每当话题深入一种精神,他们总能在共鸣的刹那间,情不自禁,打开心扉。


这种精神,正是奔腾于甘陇血脉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


这种精神,他们正在默默传承。


限于体例和篇幅,我无法将他们党建、支农、扶贫、助学等各方面成就“全方位展示”,也无意遵循“以小见大”的传统手法刻意雕琢一些“完美”的故事;同时,鉴于自然条件、产业结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等差异,我也无法比较出他们业绩的高下——在我眼中,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他们不必展示、无需雕琢、并无高下。他们都是新时期长征路上甘肃农信系统改革发展的忠勇将士,都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战斗英雄。而我,更看重英雄们的心声,以及由此共振的精神回响。


他们的心声,纯真天然,毫无功利,使我数十年来第一次真切感到:原来长征精神距我不远、伸手可及。
 
“诗”与“火”

他们的精神,有着别样的品质:“诗”与“火”的交融。


甘陇大地的“诗”,美好、质朴。在会宁,在通渭,“诗”的美好氛围,绵延不绝:办公室、走廊、职工宿舍甚至农家院舍,诗歌书法作品随处可见;,脍炙人口;古代通渭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美谈,仍在传诵。


甘陇大地的“火”,壮烈、坚韧。在高台,在永昌,“火”的壮烈记忆,刻骨铭心:战火纷飞的故地、长征烈士的陵园、高耸的纪念碑、如山的坟丘,铮铮如铁,讲叙红军将士英勇壮烈的昨天。


“诗”与“火”的交融,呈现出别样的美好、质朴、壮烈、坚韧。


“诗”与“火”的交融,正是甘肃农信系统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特质——这种交融,集聚生辉,灿若大荒中的盛典,照亮前程。



猜你喜欢


  1. 旗帜农金|老区扶贫如何摘“穷帽”?看这家农商行怎样命中靶心!

  2. 旗帜农金|精准扶贫不是义务是战略!看“安徽农金”赋予扶贫新价值判断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监制/李 博 本期编辑/李玉萌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